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济宁嘉祥县开展“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组织老干部参与“和谐乡村、美丽乡村、富足乡村、文明乡村”共建,在乡村治理、人居环境、农业生产、文化传承等工作中“反哺”家乡,赋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听声“问诊”、化解矛盾,助力“和谐乡村”共建 在嘉祥街道护山村、陈庄村、齐庄村,在老僧堂镇、梁宝寺镇分别创建了“四长谈事”“陈言陈语”“有事齐商议”及“五老”调解团、“三贤”调解室等品牌基地,引导老干部参与村庄治理,为村民排忧解难,当好邻里矛盾“调解员”。据统计,共有160余名老干部在各镇(街)协助解决家庭、邻里矛盾纠纷、土地流转问题等200余件。 专项“整治”、扮靓村容,助力“美丽乡村”共建。 发挥老干部熟悉农村情况、了解农民需求的优势,协助开展“‘治’农村生活垃圾”“‘治’村内塘沟”等“五治”行动,当好村庄建设“引领员”。260余名老干部通过入户走访、帮助搬运整理房前屋后杂物等方式协助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累计协助开展政策宣讲1200余人次,签订门前三包承诺书500多户;协助清理庭院180余户,清理房前屋后黑臭水沟80余处,清理公共区域塘沟30余处。 专业“慧农”、助产增收,助力“富足乡村”共建。 发挥老干部专业技能优势,培养乡土人才、强化技术支撑,当好产业发展“指导员”。县老科协组织36名老干部、老专家深入乡村开展各类培训活动11次,受益群众300余人,通过政策宣讲、“田间课堂”、专题培训、手把手帮带等形式,重点把致富能手、种养大户和有关企业负责人培养成乡土人才。县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高学军不断总结搞好小麦玉米年产超吨半粮的技术规程,帮助合作社增收创收。原农技站退休干部刘春玲帮助果农进行专业栽培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解决了桃树成熟后不挂果的问题,果农喜获丰收。 文化“滴灌”、倡树新风,助力“文明乡村”共建。 发挥老干部在乡村振兴中“传递党的好声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明新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当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员”。退休干部李霞组建的“李霞山东梆子剧团”,今年已开展戏剧下乡演出40余场;老体协举办太极等展演交流带动各镇(街)1200余人参与其中;老年书法协会开展书法下乡交流活动30余场,丰富了乡村文化;300余名老干部加入村庄红白理事会,协助村内操办红白事项800余次,劝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文明新风。县关工委组织“五老”志愿者下乡开展家风讲堂20余次,家访180余次,帮助乡村家庭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弘扬立德树人主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