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落实新时代老年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济南老年人大学充分发挥指导职能,以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为抓手,从“建课堂、丰内涵、拓师资”着力,在全市老年大学系统打造推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银龄大思政”课程体系,积极推动思政课向区县老年大学、基层老年学校覆盖。 一是多维度完善课堂模式,搭建“大思政”体系。坚持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重点加强“微课类、云课类、讲堂类、展示类、实践类”五类思政课堂建设:借助教学主业优势开展“课前十分钟”思政教育,打造日常化的思政课;依托各类网络宣传平台,打造数字化的思政课;通过举办专家公开课、公益讲座、专题辅导等,打造精专型的思政课;围绕时代主题开展教学成果展示、文艺展演、文化展览等正能量活动,打造沉浸式的思政课;组织老年学员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体验式的思政课。各级老年大学(学校)在普遍设立“课前十分钟”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搭建起至少3类课程的多位一体“银龄大思政”课程体系。 二是多层面丰富教学内涵,提升“大思政”品质。根据老年学员的思想实际和教育需求,与时俱进丰富和充实思政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党的创新理论类、时事政治类、党建知识类、文化文明类、知识普及类、老年教育类、专题学习类、示范激励类、专业课程类等方面的内容。各级老年大学(学校)以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以上内容以适当形式有机融入“银龄大思政”课程体系的各类课堂中,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安排好主题和形式、场所和载体、师资和班次,组织开展好每一次教学活动,真正让思政课转起来、活起来、用起来,成为老年学员思想政治引领的“关键课程”。 三是多渠道拓展师资来源,汇聚“大思政”合力。坚持“开放、融合、共享”原则,广泛吸纳引入各方思政课师资。以老年大学教职员工为主力师资,培养老年大学教师由单纯的专业课教学转变为“思政+专业”双课共教,鼓励老年大学工作者结合开学毕业典礼或重要活动节点讲好“思政大课”;以校外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先进模范、名师大家、能工巧匠为特聘师资;以老年学员、基层群众为外延师资,发挥临时党组织和班委的作用,带头讲好“身边的思政课”,引导老年学员在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乐为”活动中成为“自我教育+教育他人”的思政教育者;以网络资源为共享师资,将网上的思政教育内容融入老年大学思政课,让“云端”教师成为老年大学思政课师资库的重要组成。 四是多方面总结培育推广,树立“大思政”品牌。引导各区县老年大学、基层老年学校在推进“银龄大思政”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注重在体系建设、机制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等多方面总结提炼具有创新性、时效性、示范性的工作成果,培育打造具有自身特色和推广借鉴价值的工作品牌,不断深化品牌建设内容,提升品牌服务能效,扩大品牌引领成效。年底前,济南老年人大学将对各区县老年大学、基层老年学校的“银龄大思政”特色品牌进行评估认定,对相关经验做法进行广泛宣传推广。积极营造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老年大学建在哪里、思政教育就办在哪里”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