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山东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杨孟涛:发挥余热促和谐 基层调解献力量

2023-10-30 11:42|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315| 评论: 0

摘要: 杨孟涛,男,194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德州平原县龙门街道军仓社区调解员。2018年杨孟涛从原岗位上退休后,转身投入社区的调解工作中,成立了“老杨说事”矛盾调解室,发挥余热、服务百姓,为基层治理贡献长者力量。 ...

杨孟涛,男,194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德州平原县龙门街道军仓社区调解员。2018年杨孟涛从原岗位上退休后,转身投入社区的调解工作中,成立了“老杨说事”矛盾调解室,发挥余热、服务百姓,为基层治理贡献长者力量。

退休不褪色,奋战新岗位

“老杨说事”调解室一经成立,“有事找老杨”很快成为社区老百姓的共识。2021年,一位群众因为承包地的问题找到杨孟涛,杨孟涛一看对方火气不小,赶紧安抚他的情绪,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杨孟涛带着《农村土地承包法》找到了社区书记,一起学习相关法律条文、耐心解释,最终同意按法律规定退还该农户承包地,在杨孟涛的调解下,双方解除误会,握手言和。杨孟涛只要接下的事,不怕跑腿、不怕磨嘴、不怕得罪人,秉一颗公心,怀一颗热心。杨孟涛曾说:“平息社区里的战火是个技术活,打官腔不行,低声下气也不行,就得说到群众心坎里。”

调千家难事,解万家忧愁

杨孟涛有一套“五个一”的调解绝活,“倒一杯热水,说一句暖心话,听一通抱怨,找一个症结,解一个疙瘩。”一天,居民老秦称被邻居的噪音困扰了近三个月了,而对方面对老秦的劝说不但不解决问题,还对老秦破口大骂。无奈之下,老秦找到了杨孟涛。在一番倾诉后,杨孟涛让其回家等待消息。随后,杨孟涛将邻居老李请到了调解室。杨孟涛一边倒茶,一边和老李拉家常、论事理。聊天中了解到了矛盾症结,原来是因为小孙女刚两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家人虽然多加注意但难免有动静。而之所以老秦出言不逊,是因为老秦的几次敲门声吓哭了小孙女,并且老秦还多次将老李家门口的垃圾袋踢翻。了解到此情况,杨孟涛把老秦叫回了调解室,以不偏不倚的立场,分析了矛盾产生的原因。在杨孟涛的调解下,老秦和老李逐渐打开心结,承认了各自的错误,两人表示今后双方会好好相处,避免不必要的误会。类似的矛盾纠纷,杨孟涛解决了一件又一件。杨孟涛曾说:“人民调解就是说群众话,拉群众理儿。”

坚守初始心,身怀为民情

很多时候,比起找政府、跑信访,群众更愿意找杨孟涛这个“大明星”。在杨孟涛看来,随着基层治理的不断深入,调解量也在逐年变化。3年累计调解矛盾纠纷200件,其中第一年调解100多件,前年50多件,去年30多件,每年的调解量都在减少,不仅如此,调解事项中,反应干群矛盾和邻里关系的占比下降明显,群众咨询成为主要类型,对于社区的变化,杨孟涛感觉很欣慰。作为一名基层调解员,杨孟涛不仅要求自己懂民情、接地气,还要懂政策、知法律。用他的话说,就是“法、理、情,一样都不能少”。

如今,年逾七旬的杨孟涛一心扑到工作室里,使调解室成为社会和谐的“稳定器”,他长期工作在一线为群众排忧解难,每个月都能处理四五起纠纷。他的目标就是让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勉工作、任劳任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群众的幸福生活倾注了一腔热情,展现了平原县退休干部的光辉底色。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