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郑延和,今年65岁,是莱州市教体局退休干部。1967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少先队工作。四十五年来,我努力践行着“做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为少年儿童服务一辈子”的誓言。 现在,我是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会员、山东省少先队工作学会常务理事,担任莱州市少先队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少先队顾问。自1990年以来,连续5届参加了省少代会;连续三次参加了全国少代会,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荣获了“全国先进少年儿童工作者”称号。2008年荣获“山东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2009年,我出席了全国少先队建队六十周年座谈会,荣获了“全国少先队工作突出贡献奖”。 孩子是什么?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一名老少先队工作者,我心系孩子,奉献余热、服务社会,这是我应尽的职责。 2002年我从莱州教委副主任、纪委书记岗位上退居二线。组织谈话后的第二天,莱州中华武校王校长就登门聘请我去负责学生管理工作,说办公室、车辆和司机都安排好了,只要同意现在就可以去上班。我不求待遇,但能继续在一线感受校园的氛围,能与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对我确实很有诱惑力。正在这个时候,教体局、团市委的领导也找到我,开门见山地说,现在咱莱州少先队辅导员队伍新手多,希望你能再辛苦一下,担任全市少先队顾问,带一带年轻同志。当时莱州的少先队工作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到辅导员队伍培养、活动组织,还没有形成规范、完善的运作体系。组织上信任我、需要我,我又能回到孩子们中间,正对了我的心思,我二话没说当场就答应了。接下来,我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总结了自己几十年的少先队工作经验,把自己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活动实践资料进行了归纳,编成了120本专题集,摞起来比我还高。 为进一步掌握少先队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我设计了孩子、辅导员、老教育工作者、校长、家长五个层面、90多个题目的调查问卷,跑遍了全市56处小学、45处村居,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孩子们的所思、辅导员的所期、家长的所盼。这期间,我还发放了近2万张自制的“教育联系卡”,正面印有“八荣八耻”、“争当四好少年”等教育名句,背面是我的联系方式。那段时间,我的老伴和两个女儿、女婿也上阵了,帮我剪队徽、贴队徽、塑封,天天忙活到半夜。我还得忙着接打辅导员、家长的电话。这些年来,我的手机和家里电话还真是忙,跟辅导员、家长通话,哪一个也得十几、二十几分钟,经常谈着谈着就忘了时间,耽误了吃饭。为此女儿经常打趣我:“爸爸,咱家的电话就两个用途,一是叫你回家吃饭,二是你和辅导员、家长交谈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