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献余热 给力建设新农村 ——记平阴县孝直镇退休干部张兴琦 张 立 国 今年62岁的张兴琦老人是平阴县孝直镇一名退休干部,这个年龄对于他来说应该是颐养天年、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时了,但他自2004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离职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始终心系群众,服务社会,积极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区建设的热潮,用一腔热血诠释着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当地群众啧啧称赞。 发挥特长,做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的勤务员。张兴琦有写作和摄像的基础,退下来后,每逢镇里开大会,他都积极参与,组织会务,写写会标,打印材料并兼摄像。当他了解到镇民政所人手少、工作头绪多的情况后,充分发挥写作特长,帮助工作人员整理材料,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张老喜爱书法,当了解到镇里缺少书写墙体标语人员的情况后,他勤学苦练,练就了一手写墙体标语的好手法,多年来,他义务为镇村书写墙体标语,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向农村群众普及科学的法律知识,在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的同时,也提升了群众的法制观念及法律意识,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欢迎。 心系发展,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战斗员。2007年,孝直镇开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镇领导找到他,让他负责起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宣传提纲及一些协议及实施方案。接到这个任务,他感觉责任重大,也感觉到了压力,在孝直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个新生事物,提纲怎样写、协议怎么定、方案怎样做、都没有可以借鉴的材料,只有靠他一点点地探索。而且起草文件是做好新农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得抢时间完成,高质量的完成,必须符合上级政策与群众的愿望。为此,他学习了大量的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相关材料,到群众中进行座谈了解。为了掌握精确的数据,他到工地上与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一起拿着尺子去丈量地槽,时逢夏天,他经常一上午都喝不上水,嘴里都上火起了泡,但仍黑加白地做工作,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掌握了详实的数字依据,结合自己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一系列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宣传提纲、房屋评估方法、房屋置换协议终于起草完毕。为了做好新农村的宣传工作,几年的时间里,他到了东张、西张、付庄、亓集、葛楼、丁屯、盛屯等近20个村宣传新农村政策,解释群众的疑问。2009年腊月二十八,恰逢他的一个亲戚结婚,他要去喝喜酒,但那边村里的群众已集合起来等他讲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两难之下,他选择了到村里讲课,并且一讲就是两个多小时,在他的精心讲解下,群众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相关政策有了深入的了解,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大增。在其努力下,丁屯中心社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功,成为全县乃至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一个亮点,外地人员纷纷慕名赶来学习成功经验,张老又乐此不疲的当起了解说员,向外地人员介绍丁屯社区的经验做法。丁屯中心社区一期建设完之后,展洼中心社区又开始招投标建设,他又去展洼中心社区指挥部去工作,针对展洼社区的特点,重新起草了相关的宣传提纲及实施方案、协议等等,促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无私奉献,做始终密切党群关系的联络员。张兴琦的老伴在平阴县城照看孙子,孝直镇老家也有90多岁的老母亲需要照顾,整个家庭都需要他的操劳与付出。但赵老却始终心里装着群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毕生信念,把让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作为不懈追求,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在了自己钟爱的服务大局的事业上。对于他的这种无私付出,有些群众很不理解,他们问张老:"您现在也退休了,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您照顾,再说您每月几千元的工资,也不用那么辛苦啊"。张兴琦却说: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是党给予了我现在的一切,吃水不忘挖井人,有生之年只要身体允许,就应该用党培养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能力,为党再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为我们平阴县的跨越发展再发一份光,再加一把劲,再献一份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