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满足老年人文化养老需求,近年来,浙江金华市坚持多方联动、多维构建、多元共享,汇聚优质老年教育资源,融合跨界应用场景,形成特色鲜明的老年教育发展模式,助力打造“浙里康养”金名片。 政企联合办学 推进资源转化 树立“普惠、开放、共享”办学理念,强化和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合作,促进企业把产业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打造互惠共赢老年教育供给高地。 金华市委老干部局与成泰农商银行联合打造共好银色家园,并指导金东区与成泰农商银行共用场地合作办学,成为广大老同志的精神家园、活动乐园和暖心家园。 兰溪市教育局、百城康养集团共同组建成立兰溪老年大学百城分校,教育局负责师资、经费、管理,百城康养提供场地和有关设施。义乌市委老干部局、苏溪镇政府、义乌农商银行等共同成立义乌老年大学苏溪分校,推进政企牵手共建,实现资源共享。 校校合作办学 服务“一老一小” 以“乐龄乐学”“共学共融”为目标,积极发挥各类型学校的优势和潜能,推进师资共享、项目共议、成果共享,营造老少互学互融氛围。 武义老年大学与县熟溪小学开展“银芽联盟”党建共建,切实发挥老同志传统文化知识丰富、生活阅历丰富、时间精力丰富“三丰富”的特殊优势,发挥青少年富有朝气、富有梦想、富有创造力“三富有”的朝阳力量,构建老年大学银发学员与学生互学共融新模式。 学校联合开展“迎亚运 老少同乐”“老少共植中草药”“老少畲运会”等活动,打造特色主题沉浸课堂,持续释放“银芽联盟”优势和影响力。 政府购买服务 创新办学机制 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设立基金等方式进入老年教育领域,推进老年教育融入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办学机制。 义乌北苑街道构建“政府支持、各方协作、社团管理、市民参与”管理模式,委托相关公司入驻北苑街道综合文化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提供老年学校购买服务。 街道紧扣“乐龄家园、乐为阵地、乐学课堂”定位,突出党建示范、学习教育、惠老休闲、健康养生、志愿服务等功能,组建“越苑百花越剧团”“非遗剪纸志愿小组”,常态化开展志愿活动。 党建共建模式 激活发展动能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共建、联建促合力,探索多元化办学方向与“1+N”延展办学模式,满足老同志日益增长的文化养老需求。 金华老年大学在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离退休干部党建共享基地和研学基地,在雷锋纪念馆、义乌森山小镇等地挂牌成立教学实践基地,为老同志搭建产、学、研联合交流平台。 浦江县仙华街道关工委与中埂社区党委共同筹建成立“共享爷爷”工作室,吸纳一批专家型、工匠型老同志,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65便民服务中心等公益场所,为社区300多名青少年提供精准关爱服务。 数字化办学 赋能均衡发展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借力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扩大老年教育供给,帮助老同志融入数字时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金华老年大学与华数公司合作开通电视学习平台—“婺老云课堂”,录制精品课程、特色课件,面向全体老年群体开放,实现线上教育全覆盖。集中优质教学资源新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婺老心语室”,配备心理健康自助仪、心理综合测评系统等数字化专业设备,护航老同志心理健康成长。 金华老年开放大学在省“浙学通”平台基础上增设“婺学通”特色模块,推出“走进婺文化”“最美夕阳红”等在线学习资源,深受老年人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