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青山绿水 赢得泗水果香 ——记泗水县种苗协会会长吕高存的先进事迹 吕高存,泗水县种苗协会会长,泗水县科协退休干部,一位退居二线但仍不忘记工作的“老黄牛”。由于泗水县是纯山区县,山区绿化任务相当繁重,再加上县委、县政府打造 “果牧县”的总体思路,无论在林业局工作,还是在乡镇任领导 ,科班出身的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林业事业,特别是于2004年2月由民政局依法批准登记注册了泗水县种苗协会,协会由县苗木种植大户、苗木经营户以及部分农技人员自愿组成,主要开展苗木经营、基地示范、技术培训、业务指导等业务。自协会成立以来,围绕现代农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牢固树立“科技兴农、科技富农”的宗旨,认真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引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截止目前,发展会员300多户,建成基地2个,会员人均收入14000余元。该协会于2007年被山东省科协授予“全省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称号。 一、健全机制,规范运作,打造科技致富平台 协会立足“全国山区开发示范县”和泗水多年苗木生产的优势,面对农村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形不成规模连片优势、产销信息不灵通的实际问题,以“整合资源、社会化服务、共同发展”为己任,全力打造农村科技和苗木发展新平台。一方面继续完善运行机制。多次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断充实、完善协会章程、内部管理制度、科技服务体系和利益分配制度等,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协调利益机制。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举”的方针,牢固树立“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兴办经济技术实体,正确处理协会与市场、基地、农户的利益关系,依法维护会员的权益,及时发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着力构建“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体系,实现了“和谐办会”的目标。几年来,协会帮助会员处理各类纠纷260多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和问题近800件。 二、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促进全县林果业合理快速发展 为促使全县林果业生产全面上水平,使广大果农逐步了解果树生产的机遇与挑战,围绕标准化和无公害绿色果品的生产,立足全县实际,结合各地的地理特点,在尊重当地群众种植习惯的基础上,配合县委、县政府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了十大名、特、优果品基地,并为基地积极引进改良品种,搞好技术服务。几年来,泗张镇10000亩桃园,10000亩板栗园,10000亩葡萄园,5000亩优质黄金梨基地,泉林镇5000亩冬雪蜜桃基地,圣水峪乡的10000亩红富士苹果基地,5000亩扁桃基地和5000亩优质核桃基地,中册镇3000亩的凯特杏基地,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直接为农民增收2亿元。同时,组织协会科普技术队伍,深入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会员和农户的果园管理技术,几年来,培育了25处济宁市星级果园,8处高科技示范园,面积达到13000亩。这些果园的果品产量和质量都明显高于普通果园,每亩经济效益都在12000元以上,其中培养指导的泗张镇石门村陈立泉的红富士苹果示范园,连年实行果实套袋、铺反光膜、摘叶转果等项生产高档、优质、无公害果品的新技术,生产的红富士苹果完全达到出口标准,每公斤价格都在10元以上,每亩的经济效益在30000元以上,仅星级果园比普通果园的增收部分每年就为果农增加收入3000万元。 三、服务三农,务实惠民,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协会始终把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作为协会工作的宗旨。一是搞好科技推广服务。协会无偿投入10多万元,并引进推广新品种30多个,推广了微滴灌、平衡施肥、土壤消毒、铺反光膜、摘叶转果等近20项林业管理新科技成果。二是健全农业科技培训体系。协会用于科普设施和活动经费投入近20万元,设立了3个宣传栏,一处120平方米的科技培训中心,配套2部投影仪,购置科普书籍100多种、4000多册;先后聘请山农大等单位的专家、教授50多人次,举办培训班120多次,培养技术骨干1000多人,培育会员科技示范带头户800多户;利用远程教育网、科技培训班、发放明白纸、外出参观、科普日、科普周、“绿林果香”(县电视台节目)、送科技进村入户等形式,发放科普图书2000多册,提供果树病虫害防治和科技信息15000多条;举办各类科普讲座40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160多次,受训人员达到24000人次。三是搞好生产资料供应服务。建立科技信息服务部,把会员和周边育苗户需要和各种生产资料登记造册,统一批量进货,集中供应到户,不仅保证了进货质量,而且为育苗户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四是以点带面,重点培养林、果业示范基地和带头户。几年来,通过科技培训,现场指导,提供技术,派驻技术人员,培育了一大批示范基地和大户,并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总之,通过协会近几年的科普惠农工作,不仅推广了新技术、新产品,增加了农民群众的收入,而且进一步促进了我县“果牧县”的建设步伐,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和谐富裕的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