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记潍城区军休一所退休干部刘绍堂
刘绍堂,潍城区军休一所退休干部,在国防施工中为抢救战友光荣负伤。退休后,不忘“我是党员,要为党旗增辉;我是老兵,要为军旗添彩;我是市民,要为潍坊建设出力”,每年作革命传统报告50多场,年年在各级报刊发表稿件150篇以上,力所能及为社会做着有益事。先后荣获潍坊市“十佳文明市民”、“潍坊建国60年有影响人物”;省“先进优抚对象”、“模范老人”、“离退休干部优秀党员”;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先进军队退休干部”等众多荣誉。 “共产党员有晚年,绝没有闲年,一个党员有退休的时候,没有为人民服务到头的时候。”这是刘绍堂时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悠闲的退休生活,没让他忘记共产党人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责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是他永远的追求,有一分光发一分热让他的生活丰富多彩。 刘绍堂对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的关爱、军休所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总觉得人活着就应为人民做些事,生命才有价值。面对伤残,他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努力做到:伤残了,为人民服务的标准不能低,工作中的劲头不能减,争取对社会的贡献不能少;面对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多次接见等众多荣誉,他想到的是,老本不能吃、新功应再立,永远立足新的起跑线!他以“天天有事做,处处有快乐”的阳光心态,多年如一日奋斗并奉献着。 关爱青少年,他热心当传统报告员 在刘绍堂心中,关爱下一代工作既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又有益于老同志健康快乐。作为省“五老”报告团成员,他以“形象生动讲故事、深入浅出说道理”的生动演讲,年年为孩子们作传统报告50多场,已累计讲了800多场。部队、机关、学校、商场、监狱、农村、社区都能见到他的身影。 他力求将每场报告讲得生动、深刻、精彩,让它成为照亮青少年理想信念的灯,变为点燃青少年健康成长激情的火。为此,他坚持两条:一是先当学生后当先生。经常与青少年朋友谈心,与老师、家长交流,在调查研究中知道孩子们想什么?然后再确定给孩子讲什么。因而,他的报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没有“一个稿子反复讲、讲来讲去一个样”的重复,让人觉得有新鲜感。二是以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他坚持天天听广播、看报纸,精心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他认为“打铁先得自身硬”,只有自己理论清、方向明,才能对青少年给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正确引领。为此,他精心整理了上百位老同志的回忆录,将长征故事、抗战故事、潍县战役故事、雷锋故事、百姓生活变迁故事、军休所英模故事的精彩片断都熟记在心,以这些展现先进文化理念的红色资源激励自己、教育他人。台下多用功,台上讲得精,次次都达到了让听者入心入脑的好效果。在昌乐劳教所、潍北监狱,劳教和服刑人员听了革命先辈为了人民解放不怕洒热血、抛头颅的故事,全场一片哽咽声,纷纷写悔改书、决心书,还有的当场写了血书,表示痛改前非,以“向昨天告别”的实际行动回报党的关爱。一些青少年从他讲的“家庭三大件的变迁”中得到教益,激发了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高远志向。 身教重于言教,用刘绍堂的话讲,“自己做不到学高为师,起码要做到身正为范”。为作报告,近处他拄着双拐走,风雨无阻按时到,寒冷时残肢痉挛忍着讲,人多人少一样去,虽因冰雪路滑摔倒过,却从没因天气不好耽误过。遇有小雨雪,孩子们坚持听,他绝不打着雨伞讲。夏天宁愿自己挨晒,也让孩子们坐在阴凉处。冬天不怕自己顶冷风,让孩子们背风听。有时连续讲,嗓子喊哑了仍坚持。在菏泽市的鄄城中心小学,三千多人听他作报告,讲台低,扩音设备又不好,为保证效果,他一只手扶桌子,一只手拿话筒,单腿站着讲了两个小时,讲完后累得腿再难以站立,嗓子再也讲不出话来。但他仍谢绝了教育局领导让他休息一天的好意,第二天又去单县实验中学作报告。老师和同学们感动的说:“这位老战士的实际行动,本身就是最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宣传挑重担,他热心当通讯报道员 他把宣传潍坊、宣传军休工作、宣传好人好事,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所领导大力支持下,坚持写身边人,说身边事,讲身边理,为文明建设鼓与呼,年年在各级报刊发表稿件150篇以上,2011年发表稿件突破200篇。他每年都被多家报刊评为优秀通讯员,潍城军休一所多年都荣获省、市军休系统“通讯报道先进单位”。 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征文活动中,所里老同志积极参加,刘绍堂认真整理,上报征文20多篇,先后被《老战士》、《老年教育》、《金秋》杂志、《中国老年报》、《联合日报》、《关爱》、《潍坊日报》等多家报刊登出,获得全国一等奖两篇,省一等奖一篇、二等奖一篇,优秀奖多篇。“张云逸种菜园”、“娃娃司令肖华”、“两个十分,成就传世歌”、“俺家的三大件”等长篇文稿,刊发在各报刊显著位置。 为写出高质量稿件,他奋发学习、不辞辛苦,中午不休息、夜间加班干,经常“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福寿园小区有个83岁老人刘延昌,开垦荒地种花草,推着小车去修坑洼的道路。刘绍堂为采访他,一连半个多月跟老人在一起,刘延昌翻地他往外捡碎石瓦块,刘延昌浇花他捉虫,写出的《小区建设园丁刘延昌》被多家媒体采用;在采访潍城聋儿语训学校原校长吴守忠的先进事迹时,刘绍堂顶着酷暑一连七天乘公交车去聋儿语训学校,与所有老师和20多位家长交谈,写出的《大爱无疆》一文,在《联合日报》和《潍坊晚报》整版发表;所里退休干部李兆林自制400多个健身用的保健锤、400多个扭东北大秧歌用的“花流球”,无偿送给他人,并将20多种健身“小器材”天天送到晨练场,供群众自由玩耍。刘绍堂拄着双拐与所领导到一公里外的晨练场观摩多日,写出的《晨练场上的热心人》,被多家报刊登出。在刘绍堂的努力下,以442发子弹消灭214名敌人的老英雄张桃芳、在炮火中以双臂当电线的“英勇电话兵”何相荣,以及临终捐出眼角膜和遗体的老干部于鸿福、市慈善之星郎咸宁等老军人的先进事迹广为传播,多位老同志的回忆录得以发表,军休所的各项活动及时报道,潍城区十几位做好人好事者得以宣扬。 尽老兵之责,他热心公益当志愿者成员 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振奋了刘绍堂,他尽心尽力做着有益社会的事,军休所的事、社区的事、残疾人的事,凡是他能干的都努力去做。 军休所老战士文明巡访队中,里边有拄着双拐的刘绍堂;老战士合唱团里,刘绍堂同战友一起上台唱红歌;暑假社区组积孩子们学雷锋做好事,刘绍堂展现着老兵特有的风采;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刘绍堂总以先学一步的深刻体会讲得有声有色;为残疾人朋友排困扰,刘绍堂苦口婆心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灾区重建,刘绍堂积极捐善款、交纳上千元的特殊党费……他时刻鞭策自己时时做有益人民的事,让每个行动为党旗增辉。 踏遍青山人未老,年近古稀的刘绍堂肩负共产党员的责任,秉持革命军人乐观精神,以实际行动照亮了他人,也照亮了自己,开辟出人生第二个美好春天。
【简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