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要把握五个原则 王 震 市委老干部局调研员
一是公平正义的原则。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建立新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功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推进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是尊重老干部历史贡献的现实体现,是确保老干部实现有尊严晚年生活的必然需求。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努力使老干部工作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既要摆脱固有意识形态对转型发展的束缚,更要打破既有利益格局对转型发展的制约,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努力解决广大离退休干部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老干部,彰显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 二是分层次管理的原则。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退休干部的数量在不断增多,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成为制约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瓶颈。多年来,离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完善的体系。而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难点在于退休干部的生活待遇落实问题。要依据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中组发[2008]10号)的精神,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坚持分层次、分类别服务管理退休干部。比如,市级老干部局重点加强对县(处)级以上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科及科以下退休干部由原工作单位服务管理。在强化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的同时,突出对退休干部的政治要求、政治引导,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集聚发展的正能量。 三是适度服务的原则。亲情服务老干部是老干部工作永恒的主题。但要明确,以儿女之心服务老干部不等于都包起来。应该认识到,服务老干部是老干部工作部门的政治责任,是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各界的大爱善举,更是老干部子女应尽的赡养义务。转型发展的老干部工作,要立足老龄化社会的宏观背景,由单纯落实“两项待遇”的大包大揽式服务转型到宏观管理、政治引导上。一方面,老干部工作部门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把老干部事业当作社会公共事业的一部分来做,如开展老年旅游、兴办老年产业、建设老干部公寓等,为构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作出老干部工作部门的应有贡献。另一方面,要强化对老干部的政治引导,通过加强老干部“两项建设”和开展适度、适量的文体活动,提升老干部的文化养老境界,向社会展现老干部乐学、乐知、乐为的良好形象,凝聚全社会关注老干部、服务老干部的力量。 四是解决问题的原则。每一名老干部都有自己正当的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包括政治权利、物质待遇等。对此,党和政府都从法规、制度和政策上作出明确规定,给予保障和维护。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老干部的正当权益有时受到影响,特别是部分退休干部的待遇有时甚至受到损害,引发了少数老干部的不满情绪。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必须要把实现和维护老干部的切身利益和正当权益放在首位,要始终着眼于广大离退休干部的实际问题和现实需求,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老干部的根本利益作为转型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和医疗、住房、交通、文化娱乐等问题,一定要按照政策规定妥善处理,能办的要办好,不能办的要耐心解释,发现错漏的要及时纠正。 五是建立长效机制的原则。我国的老干部工作制度是随着党的干部离退休制度的建立而建立起来的。目前,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主要负责离休干部的服务管理,而离休干部是一个有特定历史范畴的特殊群体。随着离休干部逐年减少,老干部工作部门服务管理离休干部的职能日益弱化。在顶层设计上,要尽快探索建立起一个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相适、具有我国干部工作特色的离退休干部制度。基层老干部工作部门依据这个制度,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职能、职责,使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合情、合规。同时,要将基本工作内容,比如,退休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如何落实,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应遵循哪些原则,组织他们开展文化养老、志愿者活动有哪些主要措施等,应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将行之有效的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之规范化、持久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