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老干部工作部门,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在新起点上推进“文化养老”科学发展、不断丰富老同志晚年生活的同时,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应尽之力,已经是我们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文化养老”的内涵和意义 “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以及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应运而生。它以社会文明与发展为前提,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体魄与心态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目的,具有群体性、互动性和共享性的特点。简单的说,“文化养老”与“物质养老”或“待遇养老”相比,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养老方式。目前,“文化养老”已经成为许多离退休老干部的时尚追求,这要求我们要不断提升工作水平,满足广大老同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提升老干部思想素质的现实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对离退休干部而言更是如此。老干部从工作岗位下退下来后,面临着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发生变化的同时,求知识、求快乐、求健康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政治修养和道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增进身心健康,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同时,老干部不是社会的孤立群体,与社会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他们的精神状态、生存状况和言行举止影响着家庭和整个社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养老”活动,可以从思想上凝聚老干部,使他们永葆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从而促进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是引导老干部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老干部作为老年人中的精英群体,在各类社会组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深厚、社会影响广泛,是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是加强党的建设,维护改革、发展、稳定良好局面的一支不容忽视、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是关心、教育、培养下一代的一股优势资源。推进“文化养老”,充实和提高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的人才力量,对于挖掘和整合社会组织中的老年人资源,从而充分发挥老干部作用具有重大意义。推进“文化养老”理念,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平台,不仅可以使这些老干部更便利更直接地运用才能、从益于文化建设和良好社会环境的建设,还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吸引更多的老年群体接受先进文化的感召。因此,推行“文化养老”理念,是培养造就一代身心健康、与时俱进老年人的有效途径。 (三)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迫切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习近平同志指出“健全完善老干部工作的体质、机制和制度,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老龄事业发展道路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这对于我国老龄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因此,老干部工作必须在推动老龄事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客观条件下,各种社会压力造成许多子女分身乏术,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可以陪在老人身边,“空巢”老人日趋增多、“失独”现象广为关注。很多老同志物质上早已“不贫困”,但在精神生活方面却逐渐陷入“贫困化”状态。精神空虚、无所寄托成为当前老年人的“头号敌人”。越来越多的老干部已经不再满足“随遇而安、自娱自乐”的日子,他们希望能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有更加丰富和充实的晚年生活,追求健康向上、情趣高雅,融娱乐性、知识性与为一体的文化生活。而“文化养老”理念,正可以以其丰富的内涵、多样的形式和强烈的时代气息,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凸显对老年人的内心关爱和行为支持,为他们提供精神慰藉和心灵抚慰,从而消解由年龄增长所造成的各种压力和困惑,使晚年生活充满阳光和温情。 (四)是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全新要求。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老干部工作也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新任务、新目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为“文化养老”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因此,在落实好“两项待遇”的基础上推进“文化养老”正当其时。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各种新的文化载体、文化产品、文化形式层出不穷,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涌现,老年艺术团、书画协会、音乐舞蹈协会等由老年人参与的社会团体、组织方兴未艾。老干部工作部门要善于借势、借力、借机,推动“文化养老”,引导广大老干部积极参与集先进文化的熏陶、高雅艺术的审美、健康娱乐的休闲于一体的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从而使老干部工作在服务层面上实现转型发展。 三、我市在“文化养老”上的实践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文化养老”上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开拓实现途径,改进服务方式,注重加强阵地平台打造,保证老年人能够“学有阵地、玩有项目、乐有舞台”。 (一)加强“两项建设”,引领文化养老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离退休干部“两项建设”融入文化要素,突出主题,寓教于乐,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如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梦等,为每位老干部发放学习资料汇编,采取集中辅导与分散自学、专题讲座与参观考察结合,开展各种主题宣讲,定期组织老干部参观我市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举办纪念干部离退休制度建立三十周年回顾展,庆“七一”文艺演出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各种文体活动,尽可能以形象直接的实例场景、直观生动的图片音像、有滋有味的文化印象代替传统的学习辅导,来提高老干部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效果,引领“文化养老”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五、对策和建议 推进“文化养老”,让老同志物质精神都富有、能够安度幸福的晚年,这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文化养老”事业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稳步推进。 (一)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氛围。“文化养老”涉及面广,群众性强,要使“文化养老”理念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老干部 走出来、学起来、动起来、乐起来,就必须加强宣传引导工作。要强化“文化养老”的舆论引导,增强全员“文化养老”意识,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坚持把推进“文化养老”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本地区文化建设范畴,组建更多的老年文体团队。 (二)加大基础投入,建好阵地。进一步强化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作为提升老年人文化素养的关键平台,进一步打造老年人政治学习、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重要场所和“文化养老”主渠道。物质投入是发展“文化养老”事业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要尽可能争取政府财政补助,成立专项资金,同时借助各种社会力量,为“文化养老”提供人力、财力和物力支持,不断加强对各级“两个阵地”的建设力度。如在乡镇和社区分片建立“文化养老”活动站,进一步拓展基层工作触角,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让老同志活动有去处,心情有乐处,求知有学处。 (四)加强各界协作,合力推进。要与各级各部门加强协作。加强与党校、宣传部门的联系,定期共同组织全县老干部读书会、学习会,开辟老干部学习活动专栏。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激励老同志“老有所为”,扩大优秀老干部的典型宣传。加强与民政、社保、医疗卫生等部门的联系,落实老干部“物质待遇”,使其追求“文化养老”没有后顾之忧,促进“待遇养老”与“文化养老”的有机统一。 与社会各界加强协作,加强与各社区的联系,依托社区现有资源,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社工、志愿者作用,为老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照顾、就近发挥作用提供便利。加强与企事业、公益基金会的协作,汇集各方力量,共同关心关注“文化养老”工程的推进。(中共莱芜市委老干部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