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记临沂市兰山区银雀山街道梨杭社区党总支书记王西顺
王西顺,临沂市河东区原区长助理、计生委主任,2006年退休。现任兰山区银雀山街道梨杭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先后多次获得“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红旗书记”等荣誉称号,并光荣地当选为兰山区人大代表,梨杭社区连年被评为“先进社区”。
困乱之时,勇于担当,彰显党性
2006年,王西顺从工作岗位退休,回到家乡兰山区银雀山街道梨杭村。当时梨杭村有5000多人,村集体账上不仅没有一分钱,还欠外债400多万元,村里不少人家仍然住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建造的草房里,约80%的村民吃饭也成问题。由于村民对一些单位建设征地问题存有误解,对原有土地征用产生纠纷,干群关系非常紧张,连续两届村党支部书记都自动辞职。仅2004年—2006年的三年间,村里千人以上聚众闹事的事件就发生7起多,而且大多是冲击办事处、砸监狱、围攻电缆厂的恶性事件,一时间整个村子被闹得鸡犬不宁。 看到当时这种情况,王西顺的心就像被刀割一样难受。此时,时任银雀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冯学敏找到他,问:“老王,你忍心看着你们村就这样继续乱下去吗?”王西顺是喝这里的水、吃这里的饭长大的,村里的父老乡亲对他有恩,他也不愿看见家乡乱成这样。冯学敏问他愿不愿意“出山”当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王西顺犹豫了,孩子已成家,老两口都有退休金,完全可以快快乐乐地安度晚年。但他又一想: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受组织培养教育这么多年,从一名退伍军人成长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不能因为退休,就把当初入党的誓言忘了。 就在王西顺决心挑起这副重担的时候,家人和亲属提出反对意见,他们为王西顺的身体担心。王西顺曾因患有直肠癌先后于2004年、2005年做过两次大手术,虽说度过了危险期,身体也基本康复,但仍需要定期检查、按时服药。家人和亲属的反对,丝毫没有动摇王西顺的决心,他想方设法说服家人,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毫不犹豫地走马上任。
求真务实,扭转困局,发展致富
俗话说,“宁带一个军,不领一个村”。面对一个又穷又乱的摊子,真正治理起来谈何容易!经过反复考虑,王西顺觉得,要想凝聚民心,首先要赢得人心,只有视百姓为父母,为他们多办实事、好事,才能让父老乡亲们放心、安心。 这几项承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可王西顺知道不能让大家失望,更不能寒了父老乡亲的心。为了尽快解决群众吃饭问题,上任第二天他千方百计筹借资金80万元,到市场购买了面粉和食用油分发到各家各户。紧接着,为了收缴承包欠款,先拿自己的弟弟“开刀”。当时,王西顺的弟弟承包的几间门头房8年没交承包费,拖欠8万元。为了让他尽快交上这笔欠款,王西顺一天去他家3次,最后还撂下狠话:“对不起,弟弟,你要是还讲兄弟情分的话,8万元承包费明天下午六点前一分不少地交上来。”弟弟见王西顺态度坚决,也是出于对他的理解,第二天一早就把8万元承包费如数上交。大家看到王西顺动真格的,4名村班子成员也纷纷效仿,其他承包户看到这架势,也纷纷把拖欠的承包费交了上来。就这样不到20天时间,历年拖欠村集体的140万元承包费全部收齐。 经过四个多月的努力,王西顺在村民大会上承诺的七件事逐一得到兑现。乡亲们看到村两委确实办实事,大家心也平了,气也顺了,村里的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吃饭的问题算是暂时解决了,可乡亲们手里还是没有钱。这时,王西顺又有了一个新想法:要让父老乡亲们彻底摆脱贫困,还得走发展集体经济这条路。 2007年,王西顺看到房地产开发效益可观,就动用自己所有关系四处**筹钱,短短三个月时间筹集资金1个亿。10月份,他们注册成立山东宝鼎房地产开发公司,王西顺兼任公司董事长,准备投资街道的旧城改造项目。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公司刚成立不久遭遇金融风暴。这一停就是一年半,光利息就赔进去2000多万,当时王西顺愁得是整夜睡不着觉。好在这种状况没有持续太久,2009年他们开发的宝鼎花园项目终于取得成功,在2010年10月开盘时,5万平方米、3000余套住房仅一天时间就全部卖完,盈利7000多万元,淘得村里的第一桶金。
执政为民,服务群众,践行宗旨
有钱了,就要把钱花在老百姓身上。当时,王西顺他们拿出1000万元用于旧村改造,硬化路面,绿化环境,重新安装路灯。随后,又拿出1100万元,一次性全额付款为社区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565位老人购买养老保险,并为每人每年缴纳60元的新农合费用。同时,除了定期向居民发放面粉、大米、食用油外,对符合条件的16—59周岁的2052位居民,每人每月发放100元集体补助。自2011年1月起,每一位社区老人每月都能领到300元养老金。在第一次发放养老金那天,87岁的王作贵老人高兴地说:“我一辈子和锄头打交道,没想到老了还能像退休人员一样月月领工资,这可是做梦都没想到的好事啊!”现在,他们一个新的房地产项目马上就要启动了,王西顺盘算着采取“先建楼房让居民搬进去、然后再拆迁旧房”的分步走模式进行社区旧村改造。不久的将来,他们的社区会变得越来越富裕,乡亲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工作的实践使王西顺认识到,社区党总支书记是最基层的干部,不仅要带领大家发展经济,还要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关心他们的冷暖,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把你当成自己的亲人,才能支持你的工作。王西顺闲常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早上起床后都要围着村子溜一圈,遇着乡亲们就和他唠唠嗑,啦啦家常,碰到事情就过问一下。有这么一件事:前年夏季的一天早晨,他像往常一样在村里溜达,当时天上下着毛毛细雨,村里一名妇女在自家巷子搭了个棚子正在烙煎饼。王西顺知道当年那地方曾经下陷过,地基不太牢固,就特意过去搭话,看情况。这一看不要紧,他发现支撑棚子的一面墙已经裂开了一寸多宽的口子。王西顺告诉她要是雨下大了,这墙容易倒,她还笑着说没事。看到这样王西顺急了,就帮着她在另外一个地方搭了棚子。说来也巧,也就是过去不到半个钟头时间,那面墙就“轰”的一声倒塌了。当时这位妇女受到不小的惊吓,等回过神来,和丈夫一起找到王西顺说:“王书记,你可救了我们家呀!俺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 平时王西顺随身携带一个小本本,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就记在上面,重点的画个圈,问题解决完就打个勾儿。他通过与社区医生联系,知道谁家有人生病,什么时候住的院,什么时候出的院,一有空儿他就去看一看、帮一帮。有时听说谁家有了困难,就留意在他家门口溜达,等他从家里出来碰见,利用闲聊的方式让他把困难说出来,能帮助解决的困难当场就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就回去开会研究,然后派一名班子成员去告知结果。王西顺认为,这些事情虽然都是家长里短的小事,可对于每家每户来说可能都是大事。居民对社区干部的信任就是通过这些点滴小事建立起来的。当年,村委会一周不挨砸就不正常,村里有谁要想闹事,往往在巷子口喊上一嗓子,呼呼啦啦就能聚集1000多人,想到哪儿闹就到哪儿闹,就是因为没有一个让群众信任的村领导班子。现在社区经济发展了,乡亲们生活舒心了,他们从内心对居委会给予充分信任和感激。
清正廉洁,坚定信念,保持本色
乡亲们的信任和关怀,让王西顺觉得这些年的付出非常值得,这种感情是花多少金钱都买不来的。所以他一直把“钱”看得很淡很淡。从上任支部书记那天起,他就没领过社区一分钱,同时也是一个不领工资的公司董事长。有人提议说:“您天天累成这样,给你发点加班费总该可以吧?”王西顺这样给他们算了一笔账:公司实际上是他带领几个人办起来的,成立的时候没动用过社区一分钱,这几年他领着大家赚了将近8000万元,他们几个每人分上100万,自己还剩7000万呢!如果那样,他也是这一片的首富了。但是,如果钻到这个“钱”眼里,乡亲们对自己的信任就会失去,梨杭村可能还会再变穷。相比来说,自己的得失算不了什么,乡亲们的福祉才是大事情。 总结这几年的经历,王西顺最大的体会就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实现入党时的誓言,就要随时服从党的召唤,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事,让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名退休的基层干部,要珍惜父老乡亲对自己的信任,时刻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始终装着群众而不能只想着自己,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