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辛街道地处莱钢腹地,近年来,街道党委政府借助这一区位优势,引导鼓励街道现有企业扩规模、上项目,呈现出发展好、建设快的良好局面。而每每说起这些,街道机关干部总会夸赞说,这里也有机关老年党支部全体党员的一份功劳。 2010年3月,里辛街道机关老年党支部改选,街道原经管站站长、57岁的刘秋田被推选为支部书记。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刘秋田带领支部33名党员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 “入党时,我们向党承诺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虽然我们已经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脚步不能停,要做到‘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刘秋田说。 从那时起,机关老年党支部将每个月的15日、25日作为“集中学习日”,至今从未间断过,党员参学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为了让集中学习取得实效,刘秋田与支部委员还总结出“学”、“看”、“谈”相结合的有效模式。“学”,就是学习最新出台的上级文件,并邀请街道负责人介绍经济发展和大项目建设情况,激发老党员的热情;“看”,就是不定期地组织老党员参观街道重点建设项目,让老党员亲身感受发展成果;“谈”,就是组织老党员召开茶话会,通过谈心交心及时化解老党员思想上的疙瘩,为镇域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通过集中学习,党组织活动正常了,离退休老党员和街道党委政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什么要成立机关老年党支部?今年74岁的刘永轩爽快地说:“就是让每个老党员的余热继续发挥,在有生之年,为党和社会多做有益的事情。” 近几年,街道党委政府不失时机地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大项目建设,建设之初大量征地拆迁工作,曾一度制约工程进度。 为争取群众支持,刘秋田自发组织老党员到拆迁一线,到农户家中义务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并带头说服亲戚朋友支持建设。在此过程中,支部没有一位老党员给镇上出难题。用刘永轩的话说,“我们这些老头子,没给镇上丢人!” 在老年党支部里,很多老党员在任时曾是某个部门的“业务能手”,他们中有的从事过多年的水利、城建,还有的是财会、统计和审计等方面的专家……如今,支部有近三分之二的老党员被企业和新上项目聘为技术顾问,义务参与镇域经济建设指导。 此外,老年党支部33名党员还自发组成了“调研咨询组”、“科技攻关组”、“网吧监督组”、“文明劝导组”、“五老队伍组”,为街道两个文明建设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不遗余力地奉献余热。 老党员的奉献精神,深深感染着街道每一名机关干部。在街道党委政府的关怀下,除逢年过节组织开展慰问活动外,还为老年党支部完善了老干部活动室,配备了各种文体娱乐设施,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老干部晚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刘秋田说,机关老年党支部热衷于为街道党委政府排忧,为离退休党员干部解难,在党委政府和离退休党员干部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和联系的“桥梁”,夕阳辉映之处,党旗更加鲜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