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农科院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切实把老干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尽心尽力为老同志服好务,努力使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开创了老干部工作的新局面,赢得了老同志的满意和信任。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政治上尊重老干部 做好老干部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农科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把老干部作为宝贵财富来看待,充分尊重和发挥老干部的作用。院党总支对老干部作用有着明确的共识,“农业科研工作有着很强的连续性和继承性,我们现在取得的科研成果,是在老一辈农科工作者多年累积的基础上取得的。农科院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包含着老干部的心血和汗水,如果没有他们过去的艰苦奋斗,没有他们以往打下的基础,就不可能有农科院的今天”。我院每年组织老同志参加半年总结会、年终总结会,召开老人节座谈会,实地参观科技示范园、试验农场等,使老同志及时了解农科院的工作情况,并诚恳地向老同志征询意见建议。对老同志提出的意见建议,充分理解,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保证老同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增强老同志的组织归属感,我们着重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认真落实党内生活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等,每月至少集中学习一次,坚持交流方式灵活多样,讲求实效,不走过场。积极开展争创“五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争当“五好”离退休干部党员和向张星南同志学习等活动,切实做到了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孙连杰荣获全市“五好”离退休干部党员称号,涌现出了王秀玲、杨凤双拾金不昧的先进事迹。 二、亲情服务,生活上照顾老干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只有倾注了感情,让老干部真正感受到老干部工作者的真情,接受、认可、信任老干部工作者,建立一种互相信赖、互相爱护的良好氛围,老干部工作才能做好。我们坚持把老同志看成自己的长辈和亲人,做到热心、耐心、诚心,让老同志在充分享受农科院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开心快乐地安享晚年。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市委有关老干部的生活待遇政策,按时足额发放离休干部离休费,做好离休干部医疗费统筹管理工作,保证离休干部各项经费及时到位。每年组织老同志免费健康查体;发放防暑降温茶、温暖补助、暖心蔬菜、水果等;坚持为每位老同志过生日,送去生日蛋糕及祝福。老干部生病住院,院领导都带着慰问品及时赶到病床前问候;每年老人节,都要组织老同志开展参观考察和庆祝活动;每逢春节和重大节假日,院领导带头走访慰问老同志。老同志生活遇到困难时,做到有呼必应、有叫必到、有困必帮、有难必扶,真正使他们感受到农科院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 三、拓展空间,精神上关怀老干部 我院整合现有场所资源,投资6万多元,新建了一处老干部活动中心,配齐了棋、牌、球、书刊、腰鼓、乐器、健身器材等文体活动设施,为老同志提供了一个学习娱乐、沟通交流的新平台。成立了农科院老年合唱团、腰鼓队、声乐教学班等兴趣团组,引导老同志走出家门,参与集体活动,使老同志消除了寂寞,增进了感情,愉悦了身心。我们经常性地组织老同志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如元旦、春节、七一、国庆、建院50周年等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春秋季老年趣味运动会,歌咏比赛等,进一步丰富了老同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为每位老同志订阅了《德州晚报》,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及部分老同志订阅了《大众日报》、《德州日报》、《老干部之家》等报刊杂志,进一步满足老同志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搭建载体,积极发挥老干部作用 老农科工作者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阅历,是农科战线上宝贵的人才资源。我们坚持自觉自愿、量力而行、人尽其才的原则,积极搭建老同志发挥余热的平台,加强优势资源挖潜,鼓励引导老同志继续参与社会活动,如开展农业科技服务,为灾区、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捐款捐物,参加慈心一日捐等。组织成立了老专家科技下乡服务队,按照“关键农时主动下乡、突发事件及时下乡、农民咨询随时下乡”的原则,通过现场指导、集中培训、赶科技大集等形式,每年参加科技下乡20多次,培训农民2000多人,发放技术明白纸10000多份,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10多项。尤其是,去年针对我市部分地区遭受的严重雨涝灾害,及时成立了应急科技救灾小分队,分赴受灾较重的县市区现场指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老专家冲锋在前,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