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增从十八岁就开始干教师、为教育事业奋斗了四十余年,2000年,从中心完小校长的职位退下来。2000年9月份,当镇党委领导找到他,请他出马担任镇老干办主任时,他二话没说,一干就是十几年。十几年来,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丰富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引导离退休干部发挥余热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受到了离退休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称赞。 临危受命,尽职尽责 2000年,大水泊镇老干部工作办公室原主任因年龄原因退了下来,当时镇上找了几位同志接替,但谁都不愿意接这份出力不讨好的活儿。当镇党委领导找到他,他二话没说便应承下来。当时王群增的身体不是很好,老伴也有病,许多人劝他不要揽这个烂摊子,但他却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这副担子。 大水泊镇在文登是个大镇,300名离退休干部分别居住在全镇89个自然村和烟台、威海、荣成、文登等地,而王群增自己家离镇驻地老干部活动室有10余里,为了便于工作,他自己掏钱买了一辆新二轮摩托车。刚接手工作,他骑着车逐个走访在村居住的离退休干部,几个月下来,掌握了大部分老同志的身体、生活等详细状况,征求了许多老干部对工作的意见,加深了同老干部的感情。有一次走访中,他骑车过河,摩托车突然熄火,连人带车摔在河中。那是个冬天,回家时,袜子都冻在脚上脱不下来。2001年原口子镇并入大水泊镇,两个干部活动室之间相距近10多公里,又增加了他的工作量,为了保证两个活动室的学习和各项活动正常开展,他不停地奔波于两地之间。看到他疲惫、忙碌的样子,老伴心痛地说:“还是别干了,这么大岁数,咱图个啥?”可是他说:“既然组织上信任咱,我就是干一天也要干好。”可是这一干,就是10余年。工作中,感情上,他始终把老干部放在第一位。离休干部病了,他主动登门或到医院看望,了解老干部的病情,整理离休干部的药费单据,确保离休干部医药费按时报销。每年他都专门聘请专家为老干部做一次健康讲座,组织老干部学习健康、保健知识。每逢节日,他都将节日慰问品亲自送到老干部家中。住城区的30多位老干部,每人都订了《老干部之家》或《健康之友》,每期他都亲自送到他们家中,风雨无误。 破解难题,搭建平台 大水泊镇老干部活动室原来借助在镇建筑公司的二楼,比较简陋,楼梯上没有扶手,逢下大雨,雨水从四楼一直漏到二楼。王群增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自己出钱购买材料,找人安装楼梯扶手,并亲自和水泥到楼顶修补裂缝。2004年,因公司的楼拆迁,通过镇上的协调,空军某场站四间废弃的空房作为老干部活动室兼办公室。因房子年久失修,里面破烂不堪,门前的空地凹凸不平,杂草丛生。面对这样的情况,他没有退缩,为了给镇上节省资金,他向镇上要来废旧的木头,请来木匠、瓦匠进行简单的装修,光工钱一项就贴进去1000余元。老干部们被他的行动所打动,纷纷行动起来,一起奋斗了15天,门前的空地被修成标准的门球场,在周围种上了花草,他又找来当电工的儿子为活动室扯上了电。活动室设有取暖设备,他多方联系,四处求援,得到了有关单位的赞助,送来了炉子、煤和松果,使老同志能在温暖的条件下享受欢乐。随着老干部工作的不断深化,大水泊镇原来的活动室明显不足,许多房间都是一室多用。2009年他又向镇政府争取,把原中心完小空闲的校舍作为老干部活动室,随后他又组织老干部制作刊板、筹备活动器材、建造新的门球场,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一个活动室齐全、设施配套的标准活动中心建成了,2009年12月份,大水泊镇老干部活动中心顺利地通过威海市委老干部局的检查验收,成为文登首批“优秀老干部活动场所”。这期间他已从大水泊镇搬到文登市区居住,为了不耽误工作,他每天骑车奔波于文城和大水,往返40余公里。晚上回到家,累到腰酸腿疼,躺在床上,脑子里还盘算第二天应该干什么,还缺什么。天一亮就催者老伴快点做饭,趁早好骑车上路。现在每次雨后,他都从家骑车到大水泊镇,组织驻地几位老干部碾压一遍球场,从未间断。 组建队伍,倡树典型 调动和发挥老干部的潜在优势,为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贡献力量,是王群增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他根据老干部有的参加过革命战争,在群众中有着较高的声望;有的长期担任领导职务,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有的有一定的技术特长,可以担任致富顾问的实际,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本着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广泛发动,根据老干部的特点成立了三个活动小组。一是夕阳红宣传队,主要是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农村致富信息。几年来共办宣传栏30余期,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二是夕阳红服务队。主要是向农村种植户、养殖户宣传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农机管理与维修技术,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三是园丁教育队。经常组织学校老领导到所在驻地学校参加升旗仪式,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育等,受教育人数达到5000多人次。在他的发动和组织下,镇上涌现出一大批老有所为先进典型。 退休教师邹本尧,镇上的老干部活动样样走在前、干在先。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积极参加学习,思想上有了新的飞跃,年近七旬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夕阳红宣传队的周茂宗同志自己在家开办一间图书室,内设书架、书橱,自购各种书籍上百册,VCD光盘四十余张,录音带五十余盘,本村和邻村的群众只要愿意都可以随时去免费借看、借阅。他还自己动手在自家的外院墙上抹了一个小黑板,办起了黑板报,登载一些人生警句、名人名言、技术信息等,吸引了许多人驻足而观。大水泊镇离休干部于延文等、庙西村退休教师毕庶壮等分别在大水泊村、大台村建立了老友同乐会,每逢集市,组织一些戏迷吹拉弹唱,好不热闹,成为两处集市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西邹山村退休教师王向增在自家的闲屋办了个老年活动室,自备桌、凳、麻将、象棋等娱乐器材,组织本村老年人到他家娱乐。大水泊村退休教师于文君主动组织村退休干部调解邻里纠纷,成为义务调解员,为促进邻里和谐,做出了许多工作。 加强学习,共建和谐 组织老干部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方针政策,增强离退休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老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年年初他都组织党支部成员围绕上级老干部部门的工作重点,制定本镇的老干部政治学习、活动计划和配档,每次都确定学习材料,安排专人负责。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支部先后较为系统地学习了十七大讲话精神、新党章、历届党的领导人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创先争优精神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文件等,支部党员思想政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积极组织老干部开展“建言献策促发展”活动,引导老干部关心关注发展大局,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的中心思路,出点子、谋路子。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镇老干部共向镇党委、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20多条,其中关于在镇区主要街道增设垃圾箱等多项建议也被政府采纳并实施。此外,他还主动和镇党委联系,组织老干部代表参观文登南海建设、文登长会口跨海大桥、文登学公园、镇工业园、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让老干部们亲身感受科学发展观给经济社会建设带来的新发展、新变化;组织老干部参观胶东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在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党的宗旨。 在组织老干部们学习、活动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做好稳定工作,协助镇上处理老干部的上访。
大水泊镇离退休干部近300人,情况复杂,当有的离退休干部对有关政策不了解或有的待遇落实不彻底时,往往出现上访或越级上访的事件。根据这一实际情况,他主动与镇党委、政府联系做老干部的思想工作。因为他经常和老干部接触,又有较高的威信,老干部对他十分信任,经他调解,许多事情都能圆满解决。在他的主张下,镇老干部工作办公室2005年起建立了镇老干部上访问题的有关规定,凡是老干部有问题要反映,都必须先到老干部工作办公室登记、汇总后统一到镇政府反映。这样一来,老干部高兴、政府满意。为了便于联系,他还将他的手机号告诉老干部。自制度建立以来,已妥善解决40多件。 参加工作的四十余年里,党和人民给予了他很多的荣誉。他是山东省优秀教师、文登市十佳小学校长、连续多年获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王群增常想人退休了,共产党员先锋作用不能退,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一定要发扬光大,为此他努力带头奉献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村里建设新农村要进行河道整治,有的人怕损害个人利益不让推土机工作,迫使工程停工。了解这一情况后,他苦口婆心地做工作,经过一个上午的努力,推土机又工作起来。迁入城区居住后,他主动在小区做公益性活动。年轻家长上班,孩子放学后无人照料,他和老伴就主动帮助照料;冬天下雪,积雪无人清扫,他总是第一个起来清扫院内的积雪;小区卫生无人管理,他主动清扫,时间长了,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加入到扫雪和清扫卫生的行列中。 十余年来,他坚持从老干部实际出发,开拓创新,讲求实效,大水泊镇的老干部年年都上新台阶。老干部党支部多次被威海和文登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评为先进党支部。老干部活动中心被评为威海市标准中心。2009年大水泊镇被威海市委、市政府授予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称号。他也连续多年被评为文登市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