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登录注册老干部之家

荣成市俚岛镇马道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武斌

2014-5-4 15:45| 发布者: 威海市委老干部局| 查看: 1581| 评论: 1

摘要: 在很多人眼里,90岁本应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年龄。但在荣成市却有这样一位老人---:离休28年来,他全心投入支部工作,把一个落后的三类支部打造成全市响当当的样板;他倾情服务老干部,搭建起了支部与老干部之间的 ...

在很多人眼里,90岁本应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年龄。但在荣成市却有这样一位老人---:离休28年来,他全心投入支部工作,把一个落后的三类支部打造成全市响当当的样板;他倾情服务老干部,搭建起了支部与老干部之间的“连心桥”;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款5万多元,资助贫困学生几十名。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2010年他光荣入选“中国好人榜”,获得“全国助人为乐好人”称号,并多次荣获省、市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的表彰。他,就是荣成市马道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武斌。几十年来,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甘于奉献,以自己的言行,践行着入党的誓言,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之歌。

只要党需要,我愿为党工作一辈子

武斌1947年入伍,负责部队后勤工作,此后跟随部队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由于后勤保障出色,曾荣立两次大功、三次三等功。1983年他从海口市商业局离休,回到原籍荣成。第二年,上级领导找他谈话,让他做马道镇的老干部服务工作,武斌没有犹豫,一口答应下来。

当时,马道老干部党支部在荣成市的党建工作评比中,还被划在三类支部的行列里。武斌上任后立即表明了决心,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那段时间,为了尽快熟悉辖区离退休干部情况,他就像上满了发条的闹钟,几乎每个月都要骑着自行车到每个老同志家中走访一遍。摸情况、查问题、解困难、听建议,随身的记录本成了武斌的“百宝箱”,哪家的大事小情,家长里短,他都了如指掌。老干部把他当家人,有话愿找他说,有事愿找他商量,武斌也把老干部当亲人,把活动室当作自己的家。那时,彩电在农村还比较稀罕,为了改善活动室条件,吸引更多的老干部参加活动,武斌把家中的彩电和200多册藏书搬到活动室作为公用。如今,老干办成立了老年门球队、舞蹈队、太极拳队等多支文体活动队,每天前来活动的老干部有几十人,“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比赛”,活动室成了老干部茶余饭后健身娱乐、休闲解闷的好去处。

老干部队伍要有凝聚力,思想政治学习是首要任务。从支部建立起,武斌就制定了“三会一课”等工作学习制度并严格遵守。支部组织学习,一些退下来的老同志兴趣不高,认为退下来了,不参政了,再学习用处不大。武斌就告诉大家,如今新知识、新事物、新观念、新名词这么多,不学习就要落后,就会跟不上时代发展,在社会上就可能听不懂、看不懂,甚至不会说话。作为老党员,跟不上形势,跟不上时代,如何为党做工作,如何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学习上他总是以身作则,年岁大了,纸、笔、老花镜、放大镜是他学习必备的“四件宝”,对上级的重要文件和会议精神,自己总是先学一步,以求学得深一些,领会得透一些,传达得明一些。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期间,武斌光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就写了5万多字。为了调动老同志的学习积极性,武斌在活动室创办了《老年园地》,经常就一些热点问题、方针政策,组织大家写学习体会,公开张贴,讨论评比,现在《老年园地》已举办了46期,成了老干部相互交流、展示风采的平台和窗口。

考虑到老干部年龄大,镇党委在部署工作时,对老干部党支部有时给予照顾,减少工作量、适当降低标准等。对此,武斌坚决不同意。他说,同是党的基层支部,在完成党的工作任务时就不能有特殊。如果说有特殊,那就是我们老干部受党的教育时间长、阅历丰富,工作标准应该更高。不论何时,对党委布置的任务,马道老干部党支部都是不讲条件、想在前、干在前、保先进、争一流。

武斌常说:“党员带好头,群众有盼头,特别是作为支部书记,要做好大伙的表率。”在他的带领下,支部连续多次被评为威海市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2008年武斌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山东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威海市银龄行动十佳老人、威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老伴常埋怨武斌说,你不知疲倦地这样干,别的不说,你可要爱护身体,不要忘了年龄,不要忘了你也是离休干部,也是被服务对象啊。武斌说,你说的有理,可咱是党员,无论走到哪里,都必须听从党的号召,服从党的安排,无条件为党工作。职务可以退休,党员的称号是永远的,只要党需要,我愿为党工作一辈子。

服务老干部,感觉最幸福

从事老干部工作几十年,武斌始终把老干部的冷暖挂在心上。他经常说,老干部的事看似都是些小事、琐事,但对老干部来说都是大事、要紧事,服务老干部就是要从小事做起,把简单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不平凡。

为了给老同志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多年来,武斌坚持每天早晨6点钟准时来到活动室,提前把活动室收拾的窗明几净,为老干部准备好茶叶,烧好开水,摆好象棋和麻将。冬天,遇到下雪天武斌更是天不亮就要早起,到活动室生好炉子,扫净路上和院里的积雪,等老干部来活动时,屋里早就暖暖和和的。活动室每天都有几十个人活动,清理打扫厕所的工作量很大。开始时,清理出来的粪便堆在厕所墙外,大家反映气味难闻,于是,每天下午学习、活动结束,等老同志走了以后,武斌便将粪便挑到自家的小菜园里。受累不说,还招来一些闲话,武斌又不好解释,后来就改在早晨,天不亮就把厕所打扫干净。老干部开玩笑地说,这些年,老武任劳任怨,无微不至地照顾,把我们这些老古董都“惯”坏了。

老干部谁家有个难事、急事、烦心事,他心里都有一本账。对于困难老干部,他总是尽其所能帮助他们。

说起武斌的好处,离休干部吕嘉年总是止不住感激的泪水。吕嘉年早年从供销社退休,身体一直不好,老伴又没有什么收入,靠吕嘉年微薄的退休金,老两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09年,吕嘉年患了严重的心脏病,需要动手术搭心脏支架,武斌得知后,第一时间为吕嘉年联系了医疗条件较好的市立医院,办妥了离休干部定点医疗手续,并自掏腰包买上营养品去医院探望。为了减轻一家人的医药费负担,武斌与老伴商量从这些年省吃俭用积攒的存折上取了九千块钱,送给吕嘉年。为了让老人免除后顾之忧安心养病,武斌还以老干办的名义为吕嘉年申请了离休干部特困补助,减轻家庭负担。

为了尽最大可能让老干部难有所帮、困有所助,武斌将老干办的为老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推行“一联三包”责任制。将全镇离退休干部划分为5个工作片,支部委员每人负责一个片区并联系3-5名老干部,包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落实,包思想政治和信访工作,包解决实际困难。将对老干部的日常党性教育与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服务结合起来,在老干部党支部和离退休干部之间搭起了“连心桥”。在武斌的努力下,老干部满意了,支部工作顺了,党委放心了。

看到老干部舒心、开心、顺心是武斌最幸福的时刻。“我觉得,退下来了,还能为党,为老干部做点事,还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肯定,这就是幸福。”寥寥数语道出了武斌朴素而深刻的幸福观。

帮助别人,收获快乐

多年来武斌一直坚持热心社会公益活动,乐为善事好事。他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就是: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武斌的工资在周围人看来算是高的,但老两口的生活却非常简朴。家里还保持着上世纪80年代的摸样,除了电视,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电器,电灯还是5瓦的“萤火虫”。但在扶危助困和帮扶弱势群体上,武斌从不吝啬。

    从抗洪救灾到抗击非典,从抗震救灾到捐助贫困失学儿童。凡是国家需要百姓有难的事,他都慷慨解囊,伸手相助。在支部带头捐完了,回到家以个人名义再捐。南方冰冻灾害捐款500元,汶川地震捐款1000元,舟曲救灾捐助500……近年来,光捐款累计就有5万多元,这还是有记录的,至于匿名捐钱、捐物,多的没法统计。

武斌小时家境贫寒,没上过多少学,但他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在部队他是一个勤学的好干部,在地方他是一个有知识的好领导。离休后,一次武斌参加支部组织的与在校学生结对帮学活动,那些因贫困而辍学的孩子无助的眼神,深深刺痛了他。武斌决定每年都要捐助一名镇上的困难孩子,并经常到中小学校给孩子们讲革命历史、讲战斗故事,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武爷爷”。多年来,自己究竟捐助过多少孩子,自己也说不清。只是藏在家里一只精致小匣子里的孩子们的来信已攒了厚厚一摞。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为了实现更多孩子的梦想,在武斌的倡议下,马道老干部党支部成立了关爱下一代基金,专门筹集资金用来帮助贫困孩子,至今关爱基金已举办了四届,资助家庭生活学生85名,累计发放救助金8000多元。武斌还发挥老干部的经验和阅历优势,组织老干部与辖区学校“结对”,做学校的义务辅导员,给孩子们讲革命传统,讲战斗故事,让革命精神和传统文化如春风化雨般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武斌的善举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在2010年由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武斌入选“中国好人榜”,获得全国助人为乐好人称号。

“夕阳无限好,余晖分外红”,如今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武斌,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那股热情和干劲,继续在为党为社会为他人无私奉献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直到走不动为止……

1

支持

反对

无所谓

点赞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rsdym 2015-1-8 14:15
向您学习、致敬!

查看全部评论(1)

老干部之家

工作

动态
党支部

文件下载
意见直通车

老干部志愿者

博客

服务

旅游 文化

老年用品

全国老年期刊联盟

社团

摄影  诗词

书画

资源库 山东兵

视频

互动

活动 话题

论坛

老教育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