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雾霾笼罩的城市,五老友山中寻房养老 2012年5月中旬,谌鄂湘、芦斯荒、喻建新三人办完了退休手续,有说有笑地走出工作多年的武钢(武汉钢铁集团)大门,与别的老人面临退休充满失落不同,这三个被同事们称为“老顽童”的好友却非常兴奋,他们三人以及尚未退休的另外两个“死党”一起工作了40多年,也做了40多年的好兄弟,他们的友情在厂里一度被传为佳话。 与其他老人退休后喜欢打牌、健身、照顾孙辈不同,谌鄂湘等三人喜欢亲近大自然,他们退休后仍一起爬山、钓鱼。 半年过去了,武汉进入了冬季。与全国大部分城市一样,武汉市近年一到冬季,经常会遭受雾霾的袭击。谌鄂湘和芦斯荒抽了几十年的烟,肺有些不太好,一遇雾霾天气,痰特别多,喉咙也痒得难受,只得天天窝在家里。 一天,芦斯荒顶着雾霾来找谌鄂湘,两人看着外边灰色的天空直叹气,芦斯荒低咳了一声,好久没有说话,突然,他眼睛一亮,提醒谌鄂湘说:“老谌,咱们都喜欢大自然,不如找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建个房子养老吧,现在食品不安全,咱们在山里种种菜,养养鸡,自给自足,还能锻炼身体,一举多得啊!” 谌鄂湘听了这话,也来了劲儿。当年读书时,他就很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妙意境,现在大城市环境污染、人口拥挤,不如到乡下去养老。 两位老友一拍即合,随后,他俩把其他三个好友召集过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其他三人十分赞成,决定春节后就实施他们的计划。接下来,他们还把将来“隐居”的地方定了几条原则:环境好,有山有水,能有空地种菜养鸡养羊! 春节后,谌鄂湘等5人开始物色可以养老的地方,邻近的黄陂、孝感等地均留下他们的足迹,可一直未找到合适的地方。 一晃四个多月过去了,谌鄂湘和老友仍为寻找合适的养老地方奔波。2013年6月的一个双休日,谌鄂湘、芦斯荒、喻建新等5人来到距武汉市区70公里的道观河风景区游玩,道观河处于大崎山脉和将军山脉之间,山上风高林密,松柏四季常青,道观河的水清澈无比。谌鄂湘等5人被这里幽雅的环境迷住了。喻建新一语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我觉得这里比较适合养老!”大家纷纷赞成。 整整一天,谌鄂湘一行5人穿行在景区内道观河两岸,四处寻找合适的处所,在一处林木浓密的山坡上,他们看到了一处闲置的民宅,这座房子依山傍水,山坡较缓,前面还有一块空地荒着,环境幽静,偶尔传来山鸡的几声鸣叫。谌鄂湘和其他几位老友对视了一眼,5个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就是这里了!” 随后,他们四处打听,找到了这处闲置民宅的主人,提出要租下这套房子,房主是当地的一位山民,看到这几个城里人要租他的房子,没想到自己这座破旧的房子还能给他带来价值,便爽快地答应了。随后,谌鄂湘和房主签订了租住协议,以每年3000元的价格,一口气租了十年。 5老友奋战两个月, “山间别墅”迎来新主人 谌鄂湘租下的民宅虽然依山傍水空气清新,但已有十多年没人住了,房子里蛛网密布,还有小动物的尸体,看上去破旧不堪。不过,在谌鄂湘他们看来,这里的环境确实让他们非常满意,想找这么合适的房子很不容易。房子破旧,又不通水电,要想入住,得好好收拾一下。 翻修房子,貌似很复杂的活儿,却难不倒谌鄂湘他们。他们5人中,在工厂从事过多个工种,电焊、木艺、水电样样精通。整修房屋前,他们反复讨论,决定把这座房子分隔成9个房间,还要有客厅、厨房,储藏间等。拿出满意的方案后,他们开始了长达两个月修葺房屋的“浩大工程”。 修房子需要工具,这难不倒谌鄂湘他们,发电机、电钻头、伐木机等种种工具,他们家里就有,他们开车把这些工具运到了工地,然后根据各自的专长进行分工,有的疏通水电,有的搬运建筑材料,有的采买东西。工地上一片繁忙,充斥着各种机器的声音,一天下来,虽然很累,但想到是为自己建设养老的家园,他们便有了使不完的劲儿,工作也变得有趣起来。 前期工程进行了半个月,水电疏通了,房子里一些腐朽的房梁及檩条也被抽除,代之以崭新、坚固的木料,漏水的房顶也得到了翻新,在“总工程师”谌鄂湘的指挥下,一切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房屋修复完毕,随后要做的就是内部改造,厨房、浴室、客厅都要整修。他们曾游览过不少农家乐景点,农家饭菜之所以好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饭菜是用木柴烧出来的,于是,他们决定建能烧柴的锅灶。为了建好这个灶台,谌鄂湘还专门请来附近山民现场指导。 室内整修完毕后,谌鄂湘带领好友又开始了室外“工程”,他们决定把门外的荒地开垦出来当作菜园,然而,那块地杂草丛生、石子遍布,做这些细活儿不是五个男人的强项,他们把各自的老伴请来帮忙,女人到底仔细,她们搬着小马扎在那块地里忙活了两天,把那些无关的东西清理了出去。过后,谌鄂湘和好友用铁锹深挖翻地,撒下白菜、萝卜等菜种,期待着秋后的收获。谌鄂湘和老友们喜欢骑马,他们还建了一座马棚、一个羊圈,准备将来养马养羊。 整完房子、马棚、菜园,还有一项工程是不得不做的,那就是门前的山路,山路年久失修,崎岖不平,离远处的柏油路有几百米远,如果能和柏油路连在一起,以后运东西就方便多了。在谌鄂湘的带领下,几位老友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又把那条路整修一新。 里里外外一通忙活,耗时两个月之久,经过谌鄂湘和老友的通力合作,一座外型朴素的“山间别墅”落成了,原本破旧的房子旧貌换新颜,整修好的别墅有九间房屋,可以住30多人,即使5家人全搬进来也没问题。 2013年9月6日那天,谌鄂湘等人一大早雇了两辆大车,把生活必需品从市内运了过来,经过一天紧张忙碌的搬运、归整,“别墅”里已有了家的温馨。 那天是他们搬进山里的第一个夜晚,他们中厨艺最好的芦斯荒掌厨,做了进山以来最丰盛的一顿饭菜。哥儿几个把圆桌搬到院子里,大家边喝酒边聊天,山风清爽,秋虫唧唧,抬起头就是漫天的星斗,宁静的夜空中还夹杂着几声蛙鸣,那一刻,谌鄂湘和好友们的心都醉了,他们觉得,这么美好的生活一定要与家人分享。 隐居山林做起“职业农夫”, 远离雾霾乐无边 定居山里后,谌鄂湘和芦斯荒、喻建新做了明确分工。三人中,芦斯荒厨艺最高,当仁不让地做起了大厨,负责整理内务及做饭。谌鄂湘负责山上拾柴、放羊、喂鸡。羊和鸡是他们从附近山民家买来的。喻建新则负责采购、种菜、挑水。 山里的生活极其简单,没有现代化的电器设备,没有城市里的喧嚣诱惑,但在三位老友看来,这样的生活才是最充实的,他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喝喝热茶、聊聊往事,心里的宁静和踏实是外人难以体会的。喻建新在城里住时,睡眠不好,失眠是经常的事情,自从住到山里,白天的劳累加上夜晚的寂静,沾上枕头就能入睡。谌鄂湘往昔抽烟痰多易咳,自从住到山里后,很少有痰了,睡眠也特别好。 谌鄂湘三人在山里的生活极其规律,每天清晨5点多,三位老人已经起床了,谌鄂湘拿起柴刀背着箩筐,准备上山拾柴。芦斯荒在土灶边生火准备早饭。喻建新则拿起水瓢,给刚拱出地面的菜苗浇水。 谌鄂湘上山拾柴的时候,还要牵上山羊小黑、小灰。小黑和小灰是半个月前从山民那里买来的,两只羊原来有些偏瘦,经谌鄂湘喂养了一段时间,渐渐地上了膘。每天早上,他只要解开拴羊的缰绳,两只山羊就兴奋得咩咩直叫。牵着羊踏上进山的小道,谌鄂湘贪婪地嗅着清新的空气,步子迈得特别有力。 看到三个老友在山里过得有滋有味儿,另两个没有退休的朋友有些急不可待了,他们每个双休日都会过来住一天,和三个哥哥劈柴、做饭、喂鸡、放羊。对他们而言,这样的生活是一种休闲娱乐,又能锻炼身体。 2013年10月,谌鄂湘一位内蒙古的朋友赶来10多匹马在他们的马棚寄养,朋友想在景区开一个马场,因为马场没有建好,先把马在这里养一段时间,谌鄂湘每天给马割草喂料,尽心尽力。一个多月后,朋友的马场开张,为了答谢谌鄂湘的帮忙,朋友给他留了一匹马。谌鄂湘给这匹马取名“咖啡”,每天捡完柴喂完马,谌鄂湘最得意的事情就是骑着“咖啡”到山坡上遛一圈,一圈下来,让他整天都有精神。 山中岁月充满了乐趣,谌鄂湘三人乐不思蜀,两个多月才回一趟家。他和老友各自的老伴要照顾孩子,年轻人要上班,孩子要上学,都有各自的事要忙。逢周末假期,家人也会带着儿女、孙辈到山中聚会。 对于习惯了在城里生活的人来说,山里的生活特别有吸引力,特别是小孩子,常常来了就不愿离开。谌鄂湘的孩子每次过来都会逗逗狗、骑骑马,只要和小动物在一起她就很开心。 2013年12月以来,国内大多数城市出现雾霾天气,江城武汉也未能幸免,谌鄂湘他们所居住的山里空气依然清新,看着电视上那些戴着口罩穿行在浓浓雾霾中的人们,谌鄂湘为他们能找到如此的养老场所感到欣慰。 转眼到了马年春节,谌鄂湘等老友的家人相继来到了山里,这座“山间别墅”顿时热闹起来。孩子们在山林里追逐嬉戏,小狗在孩子后面摇着尾巴跑来跑去,谌鄂湘忙着和其他几个老友宰鸡杀羊。谌鄂湘称他所养的鸡是中国最绿色的家禽,鸡、羊都是在山上散养的,从未喂过饲料,平时所吃的土鸡蛋炒出来也特别香。 除夕那天晚上,谌鄂湘他们的“山间别墅”灯火通明,30多平方米的客厅里摆放了三张餐桌,丰富的菜品摆满了桌子,菜是自己种的,吃的羊是自己养的,5个家庭30多人热热闹闹,欢声笑语不断,大家相互碰杯祝福新年。谌鄂湘向大家宣布:春节过后,他们将在门前挖一个鱼塘蓄水,不仅能解决用水问题,还能在池里养鱼垂钓,他们还将扩大养殖山羊、土鸡的数量,并扩大蔬菜的种植面积,力争做到自给自足。 谌鄂湘的规划让大家欢欣鼓舞,亲人也都很支持他们的行动,他们觉得,当污染、噪音等城市病越来越突出的时候,逃离城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能让他们的生命更加丰盈,晚年生活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