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习近平访欧:提升中欧关系,展示中国自信

2014-5-11 11:20|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347| 评论: 0|原作者: ⊙ 黄永忠

摘要: 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后,随即展开了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的国事访问。其间,习主席还访问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此次出访是习主席作为国家 ...

    2014322日至4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后,随即展开了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的国事访问。其间,习主席还访问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此次出访是习主席作为国家元首首次欧洲之行,开创了中国外交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到访荷兰,首次到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首次到访欧盟总部。所到之处,习主席均受到高规格接待和真诚友好欢迎。中欧是当今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时代背景下,中欧合作更具全球性、战略性、示范性,对推动国际力量平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意义重大。此次访问既全面提升了中欧关系,更展示了中国自信。

中欧关系得到全面提升

    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连续10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双方年度贸易额突破5500亿美元,人员往来超过每年500万人次。中欧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集团,对构建多极世界拥有重要的战略共识,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中欧经济总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是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中欧作为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和西方文明的发祥地,人口相加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中欧之间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共同点远大于分歧,双方都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中欧关系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在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中国致力于对内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对外坚持扩大开放,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建立以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欧盟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没有改变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方向。欧盟稳步实现扩大,加紧推进结构性改革,努力引领经济、财政、金融、政治一体化向前迈进。一个囊括28国、经济总量高居全球榜首、综合实力雄厚的欧盟,仍是全球重要的战略力量和牵动国际格局演变的关键因素。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将为双方各自发展提供动力,并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习主席此行推动中欧关系迈上新台阶,中欧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和荷兰建立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和法国开创紧密持久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中国和德国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和比利时深化全方位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和欧盟深化互利共赢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公共外交活动展示中国自信

    习主席的欧洲之行,不管走到哪里都受到热烈欢迎。中国领导人自信从容的风采、灵活务实的态度、真诚友好的形象,特别是公共外交活动的创新,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自信、中国风范。在荷兰,在比利时,习主席和夫人彭丽媛身着中式服装出席盛大国宴,以藏青色中华立领上装、绣花唐装的“中国风”面对欧洲王室最高规格礼遇,展示了中国文化底蕴。在访问的每一站,习主席都在当地主流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这种主动发声的做法反映了对国际舆论的重视,习主席通过发表文章不仅介绍了中国与到访国的传统友好关系,表达了中国深化双方合作的良好愿望,同时也向当地民众宣传了中国对内政策主张,重点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同圆中国梦。这样的一种公共外交实践创新,既可以让中国声音得到客观准确的传播,更好地向外界宣示中国的政策主张,有助于增加海外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增进当地民众对中国政策的理解和认同,更好地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外交礼仪,一叶知秋,见证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法国凡尔赛大特里亚农宫,这个戴高乐将军之后政府未曾使用过的宫殿,为中国贵宾打开大门。奥朗德总统为习主席夫妇举行私人午宴。在接待法兰西共和国最尊贵客人的厅堂,匠心独运地布置了“中国红”。《费加罗报》评论说:法国“力求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不放过万分之一的细节,做到了极致”。习主席的演讲和回答提问更是进一步展示了中国道路自信,“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我们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

着力打造“新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于1877年提出,起初指西汉张骞、东汉班超出使西域时开辟出来的商道,因为丝绸为商道上的大宗商品而得名。 在古丝绸之路概念的基础上,中国提出了共建“新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0139月以来,习主席已经三度在重要出访中倡议构建“新丝绸之路”。他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后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连接欧亚、辐射40多个国家、覆盖30多亿人口,不仅地域辽阔,而且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此次习主席访问法国的首站安排在里昂并非偶然。历史上,里昂是法国曾经的“丝绸之都”,也是古代“丝绸之路”西方的终点,很早就与中国有商贸往来。在访问德国时,习主席329日特别来到位于德国西部北威州的杜伊斯堡港参观,目睹了一列来自中国的、满载货物的列车进站。习主席在现场表示,中方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秉承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理念,联动亚欧两大市场,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造福沿途各国人民。杜伊斯堡港是世界最大内河港和欧洲重要交通物流枢纽,也是由重庆经新疆跨欧亚直至欧洲的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终点。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通道,是中欧经贸合作广阔前景的象征。

这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曾经是一条伟大的中西贸易商道,一座辉煌的东西文化桥梁。未来的新丝绸之路,将会是两大力量的结合、两大市场的相融,更是两大文明的再度交汇。尽管“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实施面对严峻挑战,但新丝绸之路对沿途国家的经济建设、地区繁荣乃至世界经济的平衡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