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将萧劲光1903年出生于长沙。在他60年的革命生涯中,前30年征战南北求解放,后30年主持海军搞建设,功勋卓著,经历传奇。 两度赴苏求学的军事家
萧劲光是开国将帅里唯一两度赴苏俄学习军事、最早获得正规军事学历的将领,毛泽东为此称赞他是“我党科班出身的第一个学军事的军事家”。 1921年8月,抵达莫斯科的萧劲光被分配到东方大学中国班学习革命理论。他在学习中了解到,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关键靠的是武装起义,那么中国革命也应该走同样的道路,因此他向校方申请去学习军事。恰巧不久有一所红军学校来招生,萧劲光等几位学员被推荐入学。然而,第二年来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会议的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却对此大发雷霆:“现在中国还不存在无产阶级直接革命的条件,你们学军事干什么?想当军阀吗?”又把萧劲光骂回了东大。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意识到掌握武装的重要性,开始注重培养军事人才。萧劲光受组织派遣再次赴苏,进入专门培养高级军政指挥人员的托尔马乔夫学院深造。1930年夏,萧劲光毕业回国赴中央苏区工作,很快就在如火如荼的革命军事斗争中崭露头角。 国民革命军中的中将党代表
萧劲光是“我党最早涉足军事领域的老同志之一”,在大革命时期就担任了国民革命军的中将党代表。 1925年秋,年仅22岁的萧劲光由周恩来委派到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六师任中将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第六师上上下下对萧劲光这个娃娃党代表的到来既惊奇又怀疑,但萧劲光很快就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政治部,配齐各级党代表,并制定出三项制度:一是每天早晨队前背诵 “总理遗嘱”;二是每三天举行一次党小组会;三是每周举行一次“总理纪念周会”。他利用每周的“总理纪念周会”,把苏联社会主义的现实,工农兵联合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等新名词、新鲜事讲得绘声绘色,让官兵们大开眼界。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部队指战员的思想观念、军人作风就有了不小改变。 1927年6月,第六师随军北伐,萧劲光抓住时机强化纪律教育,将“不怕死、不扰民”的口号制成臂章戴在士兵手臂上,所到之处令行禁止,因而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同时,萧劲光带领各级政工人员开展宣传动员活动,让广大官兵懂得了北伐的意义以及身上肩负的责任,在战斗中不怕牺牲,英勇杀敌,使六师成为国民革命军中的一支劲旅。 保卫党中央安全的兵团司令
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军委从八路军的3个主力师中抽出部分兵力,与陕北地方武装组建成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对外称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萧劲光被任命为司令员,从此执掌陕甘宁边区防务近8年。 为清除影响边区安定的心腹之患,萧劲光首先打响了清剿边区土匪的战斗,指挥部队采取穷追猛打与堵截合击相结合的战术,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消灭了土匪4000余人。 陕甘宁边区东临黄河,留守兵团最主要的任务是阻击日军渡河进犯。从1938年春至1939年元旦,萧劲光组织部队凭险加强防守,与侵犯河防的日军作战70余次,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使其此后未敢再轻举妄动。 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国民党顽固派视之为眼中钉,除调集几十万重兵包围封锁,还屡屡骚扰破坏,残杀边区军民,其中以国民党绥德地区专员何绍南为祸最烈。萧劲光早就想狠狠教训这个反共先锋。一次,何绍南途经延安,被萧劲光拉去见毛泽东。毛泽东历数了何绍南的罪行,斥责他是破坏抗战、制造摩擦的专家,骂得他脸红一阵白一阵。为了彻底赶走何绍南,萧劲光按照毛泽东的指示,以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的名义与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联名致电蒋介石,列举何绍南破坏国共团结的种种罪行,要求“将该犯官何绍南加以逮捕”。何绍南闻讯后,从此不敢再回绥德了。 拥政爱民活动的首倡者
1942年前后一个时期,留守兵团与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西北局的关系出现不协调问题。毛泽东对此非常重视,召集萧劲光等几位留守兵团领导座谈,语重心长地说:“军队离不开地方的支持,部队驻在哪里,就要尊重哪里的地方政府。军队和地方关系出了问题,军队首先要作检讨;军队和地方闹矛盾,军队要多作自我批评。”萧劲光接受批评,当场表态:“与西北局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我应负主要责任。” 萧劲光立说立行,回去后马上要求留守兵团政治部编写出《拥护政府爱护人民讲话材料》,对部队进行拥政爱民宣传教育,并在《解放日报》公布了人民军队历史上的第一个《拥政爱民公约》,确定2月5日至3月4日为拥政爱民运动月。随后,他与兵团机关领导分头深入到部队驻地群众中走访,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极大地改善了军民关系。 留守兵团开展拥政爱民活动的做法得到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军推广,成为人民军队延续至今的光荣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