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90岁日本老人的“中国魂”

2014-5-11 10:46|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604| 评论: 3|原作者: 文/河南•阿峻 丹丹

摘要: 这是则发生在中日民间的故事,超越国界,无关纷争。 她是名日本女子。1942年,19岁的她到中国东北学医。抗战胜利,她放弃被遣返,参军当了名医护兵,投入到忘我工作中。新中国成立,她辗转来到河南鹤壁从医。其间,她 ...

这是则发生在中日民间的故事,超越国界,无关纷争。

她是名日本女子。1942年,19岁的她到中国东北学医。抗战胜利,她放弃被遣返,参军当了名医护兵,投入到忘我工作中。新中国成立,她辗转来到河南鹤壁从医。其间,她在中国结婚生子,一待就是43年,直到1985年退休才回到日本。2013年11月,90岁的老人因病在日本与世长辞。她弥留之际嘱咐孩子,一定要把自己的骨灰送回中国,埋骨河南……

 

 

扎根中国,从伪满学生到医护兵

她叫大山初惠,是位可敬的九旬老人。

大山初惠192311月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县。1940年至1942年,她在鹿儿岛县助产士学校学习。

“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东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日本人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一时间这里遍布学校、医院、机关、社区等。为学到更多医学知识,大山初惠1942年从日本助产士学校毕业,便来到中国锦州满铁看护妇学校学习。通过长期接触,富有正义感的大山初惠被中国民众的热情善良深深打动,并与他们建立起深厚友谊,对身处日军铁蹄下的苦难中国人民深表同情。

19444月至19458月,抗日战争在东北如火如荼地进行。大山初惠从锦州满铁看护妇学校毕业,被安排到锦州满铁医院做护理工作。19459月,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接收了锦州满铁医院,深谙共产党军队专门解放受苦大众的她,放弃被遣返回国机会,参军成了名医护兵。

解放战争期间,从冀察热辽军区第一野战医院到第四野战军第46后方医院,作为护理人员,大山初惠随作战部队从东北转战至广东,她精心照料伤病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护理伤员的经历,对大山初惠来说,刻骨铭心,她常将这段经历讲给亲人听。其时,她的工作强度一点不亚于战场上厮杀的战士。辽沈战役期间,初冬的东北,室外气温一直在零下40℃左右,滴水成冰,而战场上抬下来的伤病员一拨接一拨。当时医疗条件非常差,物资十分匮乏,包扎用的纱布、绷带等都是无数遍地重复使用。为保证卫生,这些东西使用一次,护理人员都要用手在刺骨冰水中洗涮一次。洗完,大山初惠双手没有任何知觉,手指僵硬得难以打弯,可这种工作不是一次两次,有时护理人员双手一整天都泡在冰水中。大山初惠当时担任护士班长,工作任务自然比别人多很多。

每次部队转移战场,大山初惠等护理人员便与战士一样步行转移,一日步行200里是常有的事。长期超负荷的护理工作,给大山初惠身体留下严重伤残,几十年下来,她的腿脚等骨关节均严重变形。

随军途中,大山初惠不仅精心照料伤病员,每到新地方,她还热情为当地百姓看病抓药、打扫卫生,赢得战士和群众尊重,并与他们建立起深厚友谊。解放战争期间,部队驻扎内蒙古赤峰地区,大山初惠住在一位80多岁的老大娘家,老人行动不便,大山初惠便帮老人喂猪、打扫卫生、做饭抓药等,大娘将她当女儿看待,两人感情很深。后来大山初惠随部队转移时生了病,卧床不起,老人得知消息,便带着干粮、骑着毛驴走了一天一夜,赶至部队驻扎处看望她,这让大山初惠感动得热泪盈眶。

大山初惠的热情、善良和对中国人民无悔的付出,让她收获了当时的随军医生王谦的爱情,后来二人结成夫妻,在中国落地生根。

大山初惠育有6个儿子。长子王陆平说,母亲给他们讲了很多她和中国老百姓间的感人故事,常对他们念叨:“中国老乡待我真好,我打心眼里感激他们。”

王陆平说,母亲做护理工作期间,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信念,不怕脏、不怕累、有活冲上前的精神让身边人深受感动,为此她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各一次。“作为日本人,在中国人民受尽日军欺辱的情况下,她能获得如此荣誉,可见背后她付出的努力!”王陆平说。

 

魂归河南,叮嘱儿子永做中日友好使者

解放战争结束,大山初惠先后被分配至江西军区浮梁军分区卫生部、中南军区第十一预备医院、商丘地区人民医院、三门峡黄河工程局黄河医院等单位工作,直到1963年,她被分至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担任主治医师,这才稳定下来,从医20多年。作为一名日本大夫,为了更好地与患者沟通,她不但学会说中国话,还学了口地道河南话。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受重男轻女等思想影响,鹤壁当地医院常发现被抛弃女婴。大山初惠可怜孩子,便四处联系,为孩子寻找养父母,这些孩子如今都生活得很好。

有位女患者天生无阴道,当时医疗水平低下,她看遍多家医院均无人敢治。她找到大山初惠,大山初惠用两年时间查医书找病因,最终为她做了手术,不仅改善了她身体状况,还嫁了人,日子过得蛮幸福。

上世纪70年代末,鹤壁市政府曾找大山初惠谈话,让她担任医院领导职务,她拒绝了,她说自己只想做为患者祛除病痛的医生。

1980年,大山初惠当选为河南省妇女先进代表。

1985年退休后,大山初惠带着6个儿子回到日本。在日本,她无时无刻不思念鹤壁这片热土,每隔一段时间,她都要坐飞机回来看看,找找老朋友,转转鹤壁的景。她经常对王陆平兄弟讲她在中国收获的感动,还告诫孩子们,要永远做中日友好往来的使者。老人冥冥中有个心愿,有一天她不在了,希望能魂归中国。

2013113日,90岁的大山初惠因病在日本与世长辞。

此前,老人多次嘱咐孩子们,要从日本带棵樱花树到鹤壁,把自己骨灰埋在树下。随后,长子王陆平将越洋电话打给鹤壁市人民医院,说出老人遗愿。他说母亲大山初惠在中国待了43年,有22年在鹤壁市人民医院工作。如今老人不在了,希望魂归“第二故乡”,但因入境携带物有限制,买好的樱花树被截留在安检处,无法带到中国。

鹤壁市人民医院很快查到大山初惠留下的履历,迅速行动起来,和王陆平六兄弟经多方努力,6棵樱花树被送到鹤壁。王陆平兄弟和医院工作人员将树栽在医院花园,并将老人骨灰葬在樱花树下。

20131211日上午,一场特殊的追思会在鹤壁市淇河宾馆举行,多位市领导和200多名逝者生前好友出席追思会。追思会现场,当年被大山初惠救过的女婴也来了,想送日本医生最后一程,表达对老人的敬意。

大山初惠的真情故事被河南当地媒体刊发后,网友很受感动。他们认为,大山初惠女士虽是日本国籍,但她已超越国界,将毕生精力倾注在中国医疗事业上,在这片她深爱的土地上默默奉献着。

受母亲影响,王陆平六兄弟对中国也有深厚感情。长子王陆平算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五个兄弟,都是长大后随母亲回日本的。尤其王陆平,在日本28年间,始终坚持中国国籍,还要求在日本出生的儿子王圣威加入中国国籍。作为大山初惠的孙子——从未在中国生活过的王圣威同样说口流利的中国话,他说这是奶奶和爸爸教的,他还能说几句鹤壁话。王陆平说:“我们兄弟一定继承母亲遗愿,永做中日友好往来使者。不久的将来,我和儿子都愿意回到河南鹤壁发展!”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庆云县委老干部局 2014-7-14 15:09
医生无国界
引用 明湖秋月 2014-7-14 08:19
日本老百姓中也有善良的人!
引用 昌乐中小企业办 2014-7-12 09:00
有良心的日本人,

查看全部评论(3)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