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编辑:张楠 按照国家卫计委的要求,自五一开始,患者入住二级以上的医院,要与医生一同签订一项协议,也就是《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承诺不收、不送红包及贵重物品。这项规定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人认为协议会制止求医送红包的不正之风,也有人认为这项规定只会流于形式。 “红包不进门,看病没有门”,这种现象在现实中普遍发生。医生收红包,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并且很多患者和其家属也接受了这种“潜规则”。网络调查显示,有六成的网友曾经给医生送过红包,求心安的心理成为主因。一些就诊的病患,在别人都送红包的现实或心理暗示下,不管愿意不愿意,事到临头的时候还是会遵从送红包的潜规则。 “拒收红包规定”出台后,患者和医生对协议的评价不一,赞同和质疑的声音几乎各占一半。 赞同者认为,如果大家都签协议不送红包的话,患者会得到医生一视同仁的待遇,心里也会踏实很多。有医院工作者称,现在有一些医德高尚的医生,他们为了照顾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不得不先收下红包,然后再用委婉的手法退回去。但是在红包潜规则之下,不收红包的医生是同行中的异类,反而会受到家属的质疑和同行的排挤。如果都签署了这项协议,医患关系会变得纯粹。医德高尚的医生自然可以拿出协议,大大方方地拒收红包,而对于那些习惯于收红包的医生,则是一种威慑和提醒,提醒他们莫伸手。 质疑者认为,医生收红包之风一时难以改变,而且这项协议的签订落实起来难度很大,很可能会流于形式。大多数医生和患者把这个协议当做了形式,医生队伍庞大,不排除有“开小差”的个人。即使签了协议,只要有人动了歪心思,一样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收取红包。也有医生认为签订者中协议只会徒增工作量,对现实中收红包的行为改变不大。 那么,这项协议究竟有没有必要呢?亲爱的“家”人,您对现实中看病送红包的行为又是如何看待呢?欢迎参与讨论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