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家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共有5名成员,下设12个党小组,负责全镇412名离退休干部及127名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管理服务工作。近年来,葛家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在加强和规范自身建设的同时,通过服务关怀、开展活动、老有所为等途径,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打响“老”品牌,建设“新”农村。2010年10月,省委老干部局《老干部工作通讯》刊发了葛家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发挥作用的经验做法。 一、规范管理,健全制度凝聚老干部 一是抓建设、增活力。镇党委成立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工书记分管,组织委员亲自抓。坚持民主评议和换届选举制度,选好配强支部班子成员、党小组长;高标准落实老干部学习、活动场所,配齐活动器材、学习资料;建立电话费、午餐补助和考核机制,不断提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抓制度、促规范。在会议形式上,改变过去的单一学习模式,引导离退休干部党员轮流上台讲课,党员之间充分交流、畅所欲言、取长补短。在备课内容上,一改过去刻板教条的内容,联系近期社会热点和镇村工作实际,推进党课的开展,使每名离退休干部党员在上完党课后,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真正提升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是抓学习、提素质。为了保证学习的经常化,支部建立学习配档,每月5日、15日和25日是全镇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固定学习日,进行集中学习;学习内容上将党性教育、形势教育和主题教育相结合,提高政治学习的吸引力;学习形式上将集中学习、分散学习、讨论学习相结合,定期邀请镇党委领导上党课,每名党员书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确保学习效果。 二、主动关怀,用心用情温暖老干部 一是组织走访慰问。支部坚持“三必访”制度,老干部生病住院必访,由支部成员带队看望;党员政治生日必访,发放慰问信和生日贺卡;春节前夕必访,由镇领导和支部成员对老干部进行走访慰问,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二是过好“政治生日”。将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入党日作为党员的“政治生日”,支部根据每名党员的入党时间整理形成《党员政治生日档案》,并制订“政治生日”走访计划,向支部党员庆贺“生日”。每年七一前夕,组织全镇离退休干部党员参观天福山革命起义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 三、搭建平台,开展活动吸引老干部 一是坚持举办文体娱乐活动。全镇选拔了52名老干部,组建了三支门球队,常年开展比赛,在文登市老干部门球赛中一直保持较好的成绩;体育运动常抓不懈,引导老干部坚持锻炼,促进健康,在文登市老年人运动会中,多次获得好成绩;每年定期举办书画展,开展舞蹈表演、诗歌朗诵等节目。全镇老干部参加文体活动的积极性高涨,300多名老干部常年坚持活动,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得到了有效满足。 二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成立了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通过明确目标、做出承诺、张贴上墙等途径,将活动引向深入;在全镇离退休干部党员中开展“远学殷树山、张星南,近学孙秀显、于所洋”活动,全镇12名离退休干部党员被评为“创先争优活动标兵”,活动开展带动了全镇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积极参与,发挥了老干部党员的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头作用,在群众中树立了老干部党员的良好形象。 四、老有所为,志愿服务激励老干部 一是围绕中心主题,做好“宣讲员”。积极响应十八大提出的“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精神要求,成立了由17名老干部组建的“葛家镇老干部志愿服务队”,通过举办十八大精神宣讲会,使上级精神为更多的群众所接受;积极参与“贯彻十八大、畅谈新变化”活动,老干部累计投稿20多篇;在省委老干部局开展的“同心共筑中国梦”活动中,全镇离退休干部创作并参赛的书画、诗词、楹联等作品达50多幅。 二是围绕关爱下一代,做好“辅导员”。支部把关爱下一代活动作为一项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常抓不懈。全镇离退休干部先后捐款2万多元,资助镇上3处小学、1处中学的80多名贫困学生;25名离退休干部与镇贫困学生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常年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30多名离退休干部组建校处辅导队,对镇中小学生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 三是围绕矛盾化解,做好“调解员”。支部成立老干部“调解团”,发挥政治、经验、威信优势,参与镇村民事纠纷调解工作,通过市司法局、人民法院的知识讲座,加强法律法规、调解技能的学习。调解团成员在镇司法所的统一安排下,划分为6个调解片,定期走村串户,了解社情民意、排查苗头性纠纷、进行普法宣传。2009年以来老干部调解团共调解各类纠纷100多起,调处成功率达97%,回访率达100%。2010年,镇老干部调解团被司法部授予“全国优秀调解委员会”荣誉称号。 四是围绕工作推进,做好“勤务员”。全镇有20多名离退休干部义务担任村文化书屋、老年活动室的管理员,负责日常卫生清扫、器材管理、活动开展等工作;发挥社会威望高、工作经验丰富、人脉联系广的优势,8名老干部由镇党委委派到有关村帮助处理日常村务;50多名离退休干部协助镇政府参与拆迁补偿、村“两委”换届、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工作态度和效果得到了党委政府及群众的高度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