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堂,79岁,中共党员,1951年参加工作,从教40余年,1995年退休,现任草庙子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党校编外辅导员。退休后的20年里,他始终坚守岗位,坚持孜孜不倦的学习,共收集整理资料600多万字,撰写材料200余万字,主讲党课500多堂,编写的两部重要党课教材先后获省优秀党课一等奖和三等奖。他本人也先后荣获“优秀离退休干部党员”“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威海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10余项荣誉称号。此外,《大众日报》《光明日报》《威海日报》等媒体先后对他的事迹进行了跟踪报道,使更多的人被他的先进事迹所感染和激励。
“只要身体还行,我就会一直讲下去”
为了讲好党课,陈文堂处处留心学习和收集资料,每年自费订阅报刊10多种,并常年坚持撰写学习笔记和编写教材,各类读书笔记和编写的教材加起来有 2004年,针对农村换届,他编写了《珍视党心民心,做个受欢迎的当家人》和《村民代表要代表村民》两部教材,在环翠区各镇宣讲后引起了强烈反响。2007年农村换届后,针对部分新上任村干部理不清工作头绪的情况,他又编写了教材《做群众满意的当家人》,告诫“新官”们不要急于烧“三把火”,而是要用好“三盆水”。用好“洗头水”,使头脑清醒、冷静,牢记手中的权利是谁给的,为谁服务的;用好“洗脸水”,把脸洗干净,在群众面前亮出的是一尘不染、一身正气的好形象;用好“洗脚水”,洗去脚上的惰性,做到脚勤,经常深入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三盆水”教育,让新任农村干部思想认识提高了,工作干劲更足了。为配合第三批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他编写了《农村党员要努力保持先进性》《党员标准》和《共产党员要增强光荣感》三部教材,并由他本人亲自到各镇进行宣讲,环翠区委组织部还把讲课内容制成光盘,发至环翠区所有农村党支部进行学习。十七大后,针对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模糊认识,他编写了教材《党员干部要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率》,筛选出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典型,以鲜活生动的案例进行宣讲,切实起到了教育和引导的作用。根据践行“八荣八耻”的要求,他撰写了《树立社会荣辱观》和《党员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一批优秀专题教材,获得了广大党员干部的一致好评。为配合建党90周年、机关作风建设年和组织建设年活动,他先后编写了教材《密切联系群众是党最强大的执政能力》《共产党员要做“三德”建设的模范》《党员干部要牢记:廉洁是福》,大力推动了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陈文堂还坚持与时俱进,密切关注时政要闻,十八大召开以后,他及时编写了《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一系列教材,对指导基层有计划的贯彻落实中央精神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大家都和睦了,这个社会才能和谐”
作为一名退休干部,近20年来,陈文堂主动承担起了一名人民调解员的角色,带着热情与真诚,他把促进社会和谐的心愿全部融入到日常行动中。在农村工作中,村干部不团结、互相唱反调对着干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农村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部分村存在的这一敏感问题,陈文堂总是能够找准症结所在,因人制宜化解矛盾。有一次,陈文堂听说有个村的两委成员对村支部书记的工作很抵触,工作很不支持,影响了村两委工作的正常开展。得知这一消息后,陈文堂立即找到他,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咱是村干部,一定要摆正位置,正确地对待主角与配角的关系,做到帮忙不添乱,尽职不越位,扎扎实实做好自己份内的事,这样,群众才会支持你、佩服你,才能赢得民心,否则,就会因小失大。”听了陈文堂的一席话,那位干部多日的怨愤顿时消弭无形,从此以后非常配合村支部书记的工作。农村生活,邻里之间经常会发生的一些小摩擦,这时,陈文堂总是做到提前摸底,细致调查,充分了解情况后,亲自找当事人谈话,在调解过程中,他从不存有半点私心,总是能够客观公正的讲事实、摆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取得令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北大疃村委主任李树国和委员张华海因划分菜园地闹出了纠纷。陈文堂得知后,将两个人叫到一块,给他们讲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他说,刘备虽然有本事,但没有关羽和张飞的鼎力支持,就不可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同样,关羽、张飞虽然没有成为一代帝王,可由于一心辅佐刘备而名传千古,最终说得俩人和好如初。像这样的事情,陈文堂也不知道自己做了多少回,他只知道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维护村集体的和谐,才能使群众更多的受益。陈文堂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千金置产,万金置邻”,在他的带动影响下,邻里之间争吵的少了,微笑的多了;斤斤计较的少了,宽容理解的多了。现在,一提起陈文堂,在草庙子镇可以说家喻户晓,因为他说的话群众喜欢听,他讲的道理群众觉得对,他办的事群众都支持。
“能为孩子们做点事,我很高兴”
在学校当老师时,陈文堂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退休后,他也始终关注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继续为关爱下一代工作奉献力量。每周五下午,陈文堂会准时出现在校园里,给孩子们上课,与他们一起做游戏,交流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答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同时,他还坚持每月为学生们做一堂德育专题讲座,努力促进他们从小就培养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每年新学期,他都会结合自身多年的从教经验和教育方法,收集、编写一些挚言做成精美的小卡片赠送给学生,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勉励他们刻苦学习,不断进步,快乐成长。为了在教育引导中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陈文堂还专门制作了问题学生“档案”,详细记录一些“问题学生”的学习情况、业余爱好、性格特征、优点与缺点等,便于在平日进行针对性教育辅导。学校曾经有位学生因父母都在外地工作,与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家庭监管与关爱的缺失,沉溺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急剧下滑,父母都失去了信心。得知消息后,陈文堂为他单开了“小灶”,一连一个月,每天放学带到自己家中陪着他学习、与他交流和沟通,让他彻底从网瘾中解脱出来,如今这位学生已经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 多年来,通过与孩子们的深入接触和侧面走访了解,陈文堂先后撰写了《家教:教子、团结友善、家规》《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与青少年交流录》《与青少年朋友谈“三观”》等20余本5万多字的心得手稿,受教育的人数达到了10万人次。 陈文堂为村民讲党课(一) 陈文堂为村民讲党课(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