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浙江】余姚市: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老年教育资源整合全面走深走实

2022-11-22 14:20|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2134| 评论: 0|原作者: 姚老宣

摘要: 浙江余姚市从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深入汲取智慧力量,深刻把握“伟大中国梦”的时代背景,“引领跟党走”的根本任务,“健康老龄化”的人民情怀,“德学康乐为”的重要内容,“党政共同抓”的基本要求,凝聚共识,创新举 ...

浙江余姚市从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深入汲取智慧力量,深刻把握“伟大中国梦”的时代背景,“引领跟党走”的根本任务,“健康老龄化”的人民情怀,“德学康乐为”的重要内容,“党政共同抓”的基本要求,凝聚共识,创新举措,开拓思路,推进老年教育资源全面整合提升,开辟老年教育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打造共富康养银龄乐学共同体升级版。

“思想伟力”引领“老优学”。瞄准全市近30%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和老年教育需求矛盾,坚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党强国强教新思想转化为“办好人民满意的老年教育、办出有特色的老年教育、办成高水平的现代化老年教育”新思路。建强一个组织将市老年教育促进领导小组升级为市老年教育联盟指导委员会,成立由市长任主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常务副主任,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11个成员单位组成的联盟领导体制,建立办公室工作专班组和联络员议事机制。出台一个意见。制定《余姚市高质量推进老年教育实施意见》,配套《余姚市老年教育资源全面整合提升工作推进方案》等5个子方案,将老年教育纳入市委、市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教育、老龄事业统筹规划,老年教育工作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实施老有所学服务提升工程”纳入年度十大民生实事考核项目,推动老年教育走深走实实现一个目标着眼“好上学”全力扩面供给,推进老年教育从“一座难求”到“阳光普照”转变;着眼“上好学”全面规范提质,推动老年教育从数量规模向治理转变;着眼“上学好”全新迭代赋能,推动从单一乐学向“德学康乐为”功能转变,打造现代化“老年学共体”升级版。目前,推动全市41个社区261个行政自然村建成线下实体教学点228所

“数字赋力”注入“新动能”发挥数字化改革先发优势和数字化专委会作用,加强数字化建设统筹设计。坚持以网“赋能”。开发手机网上报名缴费综合管理系统,使数据多跑路、老同志少跑腿零跑腿。着眼入网“一个端口”,联通省“浙学通”(长辈版)、“云上老年大学”、远程教育系统优质网络课程数字资源,融合贯通市社区学院“姚优教”老年教育专栏、老年大学“云学院”、融媒体中心和卫生健康局老年电视大学等数字资源,构建“手机课堂”掌上学、“网络课堂”就近学、“直播课堂”互动学线上学习资源体系坚持以网“聚能”。推动计算机、手机视频制作、会声会影等智能科技课程进课堂。市老年大学智能手机班7年培养骨干15批近千人,帮助街道社区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乐享智慧生活。加强常态化疫情条件下线上资源供给,学共体网络平台上传教学视频300余个,开设常规班和智能手机普及、疫情防控、垃圾分类等169个短班,参与老年人5.6万余人次,总课时达49.2万。坚持以网“释能”。与市科协联动,每年定额组织2万名老年人开展智能知识应用普及培训。引导教师、银发网络达人开通微博、抖音、钉钉等平台,开展疫情公益宣传、助农直播带货、扶贫结对帮困,与融媒体中心联合开设“老朋友,您好”专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融通发力”破解“梗阻点”。坚持人民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打通堵点、痛点和难点。强化工作沟通。制定联盟指导委员会工作例会制度、办公室专班组议事制度和联络员会议制度,开通联盟工作简报,优化升级“老年学共体”公众号功能,推动老年教育资源全面整合推进工作重大事项、重点工作和实事项目落地见效。强化师资互通。招募退休教师、民间达人、能工巧匠、志愿者组建 328 人的教学管理师资库,定期组织集中培训。与市纪委、市教育局联动,将老年教育纳入在职教师支教范围。泗门镇成校成立优秀学习共同体协会,推动乡镇村社优质教育资源流通。强化资金融通。按照先城区、再乡镇、后村居顺序,视区域内60 周岁以上常住人口增长情况,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本参与为辅、受教育者适当购买服务的动态调整机制投资1.2亿元新建万余平方的老年大学,市教育局统筹推进开放老年大学与主城区社区老年教育,将社区老年教育优质班纳入统一招生,统一师资、经费、课程保障和考核评价。与保险公司协作,为老年学员购买校园意外险。强化阵地打通。打破部门壁垒,推动镇村校企等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文体活动室、假日学校等既有资源有效整合,联合市文旅公司开通国家开放大学老年教育游学路线,确保哪里有老年人,阵地就延伸覆盖到哪里,德学康乐为工作就推进到哪里。

“制胜合力”铸造“金名片”。着眼让党的老有所学政策“阳光普照”,打造老年学共体金名片。再造体系新思路。以市老年大学、浙江开放大学余姚学院、老年电视大学为龙头示范带动,以“123+N”思路高质量建设“老年学共体”:一体即“老年学习共同体”,两维推进实体学校和“没有围墙”的开放学校建设,构建覆盖“市、乡镇街道、社区(村)”的三级学习服务体系,并依托N种力量资源,覆盖城乡N个实体教学点,N种学习选择模式,建设共富康养银龄乐学共同体。打造成果辨识度以打造“银领驿站的红色园、银发人才的智慧园、银尚乐活的常青园、银助共富的示范园、银龄实践的孵化园”为抓手,推动市老年大学成功入围全国标准示范老年大学创建单位。老年学共体实践课题和智慧助老项目分别荣获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和教育部奖项,“搭把手”民营老年学堂入选全省民生实事优秀项目。塑造示范先锋岗坚持“应建尽建、未建提速、已建提质”原则,全市各教学点充分发挥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小众化、分散式、灵活性特点,边教学边抓巩固,先后对26家基层教学点评估授牌,评选表彰9家优质示范校。坚持落实老年学共体工作推进会制度、研讨交流制度和“银艺嘉年华”成果展演活动制度,市被浙江省确定为首批老年教育资源整合试点单位。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