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网上大“接龙”

2014-4-10 17:51|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249| 评论: 0|原作者: 钱玉宽

摘要: 人到老年,很容易陷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生活氛围。如何激活晚年生活,使之富有朝气和活力呢?我“发明”了一种娱乐方法:网上大“接龙”!“接龙”是一种文字游戏:在网上,由一人先抛出一篇东西(或文章 ...


人到老年,很容易陷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生活氛围。如何激活晚年生活,使之富有朝气和活力呢?我发明了一种娱乐方法:网上大接龙

接龙是一种文字游戏:在网上,由一人先抛出一篇东西(或文章或成语或其它体裁),然后由网友们根据文意或形式要求,逐次往下接。退休后,我学会了上网和写博客,并且加入了一个老年群:青山分外明。群内共有成员60多人,来自全国各地。平时大家在群内聊天时,你一言我一句,南腔北调的,看着,就像一场全国相声汇演,颇有趣味。我从聊天中得知,好多群友进入晚年后,也和我一样:子女成家另过,老人独守空宅,天天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世界,都孤单落寞。听了老友们的一番诉苦,我开始琢磨:老年并不是人生的终结,如何让老年这个驿站充满快乐、朝气且充实呢?我思来想去,想到了接龙这一文字游戏。我把这一想法在群中说明后,立刻赢得一片欢呼声!

于是,我正式在群中抛出接龙游戏的龙头”——《谁不说俺家乡美》:我的家乡座落在东北大平原上,油黑的土地上,盛产五谷杂粮和纯朴的民风……”“龙颈是位来自河北邯郸的一位网友赵氏孤媪,她按着龙头的内容和行文风格,开始往下续。接着是龙身龙身的作者比较多,有新疆的网友天山的葡萄、海南的网友白发嬷嬷、内蒙的网友草原雄鹰、云南的网友石林守护神……他们都接得非常贴切且翔实,写出了东北人对黑土地的眷恋和热爱。由于这些网友都不是东北人,所以他们在接龙时,都是到处翻阅资料,并且身临其境”——把自己想象成东北人:或在白山黑水间徜徉,或在雪驰蜡像中沉醉,或在热气腾腾的火锅旁倾听老罕王的故事……甭说文笔和情节是如何的精致、精巧,单单那份认真、执着和热情劲,就足够让人感动的了。

最后是龙尾龙尾部分很重要,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编筐窝篓,全在收口嘛!接龙尾的是位来自上海一家晚报的退休编辑。他为这个历时三天时间的网上接龙游戏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个游戏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我把网友们接龙的文章整理出来,哇,竟是一篇激情饱满、行文通畅、文采斐然、语气贯通的游记!我把这篇游记发表在报纸上,署名就是青山分外明

抛砖后,果然引来了。群内的接龙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全国各地的网友们纷纷开始抛出龙头,而且游戏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散文接龙、小说接龙、成语接龙、诗歌接龙、诗词接龙、五言接龙、五字接龙、吹牛接龙、人名接龙、地名接龙、藏头接龙、故事接龙、谜语接龙、歌名接龙、数字接龙、造句接龙、打油接龙、谚语接龙,江西的一位老年网友还别出心裁地来了个三句半接龙!逗得大伙是捧腹大笑!每天开机上线,大伙便像赶考的举子一样,翘首企盼龙头的抛出,有时,为了等待龙头或者研究龙身,竟然达到了废寝忘食、三日不知肉味的程度!一次接龙活动,参与者常常超过40人,覆盖全国各个省区,历时数天甚至半个月。一篇篇接龙文章、一串串接龙成语、一行行接龙人名,可谓包罗万象,古今中外、经史子集、三坟五典、民情俚事、人世感悟,莫不涵盖其中。每每读来,都让人茅塞顿开,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网上接龙,给群中老友们的晚年生活镀上了一抹亮色,老友们通过参与游戏,不仅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联谊,使大伙千里友缘一龙牵,还各自锻炼了大脑,激活了思维能力,增添了快乐。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