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利部莲花池活动站,有这样一位老人,“爱国,热心”,是人们对她的评价。她就是有着36年财务工作经验的水利部退休干部、原外事司高级会计师——童蕴真。 1931年,童奶奶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市西塘市镇,排行老七。因家庭经济困难,大哥在初中二年级时主动辍学,到银行当学徒,挑起家庭重担。不仅挣钱养家,还关心兄弟姊妹的品性成长、学业生活,用行动诠释了长兄如父。 有一次,童奶奶在路上捡到了五角钱拿回来了家,大哥知道后,很严厉地批评了童奶奶,并要求童奶奶立刻从哪里捡的送回哪里。“不是自己脚踏实地挣的钱,不能拿。”这句话在童奶奶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印痕,也影响了童奶奶的一生。 1949年,童奶奶高中毕业,来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需要做出重要的选择。此时,中国经济进入崭新的历史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才,她可以选择就业,即刻参与新中国建设;她也可以选择继续学习,学习更多知识,将来做更多贡献。何去何从,童奶奶把目光投向了她最敬重的大哥。 “会计是一项技能。学习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虽为女子,当像大丈夫一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有点怕大哥的童奶奶顺从地选择了会计专业,考取了上海光华大学会计专业。1951年,童奶奶顺利毕业,分配到水电部北京水利学校(后改为水电学院)从事财务工作。 生活中,童奶奶为人和善,从没见她发过脾气,但对工作一丝不苟,对经手的钱攥得“很紧”。对于领导同志的用钱决定,童奶奶认为不妥当的,也敢于提出意见,据理力争,从不顾及个人得失。 20世纪60年代,因特定历史原因,我国作出了以战备为中心进行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并提出部分大学也要迁至三线。1969年,水电部北京水利学校响应国家号召,从北京搬迁到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岳城水库边。按照水利部财务规定,“在水库建设时期,每人每月领取7.5元补助。水库建成后,补助停发”。1970年,岳城水库建成,补助停发。而岳城水库的工作人员依旧有这份补助。学校里,有的同志反映要求发放补助。 一天,工宣队队长到财务处下令,要求发放补贴。童奶奶凭借职业敏锐度,意识到这不符合工作规定!翻看财务手册发现了那条规定,立即拿着手册找到时任学校校长的林牧同志报告,及时阻止了发放。 “在那个年代,7.5元是一笔不小的钱,您就没心动吗?” “不心动是假的!我也是做过思想斗争的!你想啊,我和我爱人,一人七块五,两个人就是十五!在当时,这可是一笔巨款!” “在那个年代,工宣队是极富政治色彩的组织,人称‘太上皇’。他们进驻学校,不仅教师,就连校长、党员,甚至是党支部书记都归他们领导。您公然叫板工宣队长,不怕被打击报复吗?” “可我是会计啊,要维护国家财务安全!公家的钱,我不能拿,更得攥紧了,不能乱发。我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做正确的事,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不怕!” 一辈子干会计,经手公家的钱数以亿计,仍旧顶得住诱惑和威胁,关键的时候,把手攥得紧紧的。 公家的钱看得重,看得紧,自己的钱呢?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大地。童蕴真十分关心疫情状况,每天读报听新闻。当听到党中央向全体党员发出捐款号召时,童奶奶立刻电话联系莲花池活动站党支部书记祁淑琴,“我要捐款!” 第二天,她在保姆的陪同下,冒着严寒到银行取了10000元现金,直接送到了活动站。 当问起为什么捐那么多的时候,童奶奶说:“这哪多了?我高中毕业,顺利考上大学。大学毕业,赶上了第一批国家分配工作。从上海来到了北京,进入了水电部的学校工作,后来又到了水利部工作,工作中得到了很多奖励和成长的机会。国家有困难,我出点钱,这是应该的。” 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汶川地震、南方冰雪灾害……每当国家有需要的时候,童奶奶攥钱的手就松开了,她会毫不犹豫拿出自己的积蓄,双手奉上,她说:“我这一生总觉得自己能力有限,给国家给党给人民做得太少,而给予我的太多太多,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无以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