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德州好人”离休干部董文秀
义务“讲党史讲国史”、自费奖励本村优秀学子、引领孝敬老人等文明风气……多年来,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84岁离休老教师董文秀广洒爱心,为当地青少年健康成长铺路架桥。在他的影响下,董庄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秀才村”,孝敬老人的多了,村风更文明了。董文秀因此被评为“全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德州好人—每周之星”等。 义务“讲党史讲国史” 董文秀出生在旧社会赵虎镇董庄村一个农民家庭。在父母的支持下,他早年有幸进入学堂学习文化知识,成为当时当地的一名文化人。 董文秀在战争年代投身革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成为四邻八村远近闻名的“教书先生”,一干就是30多年。1984年,董文秀办理了离休手续。离休后,老人虽然离开了校园,却时时刻刻依恋着那群可爱的学生们,于是又自我推荐成为共青希望小学的校外辅导员。 为了把孩子们教育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董文秀经常把孩子们组织在一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孩子们讲旧社会的苦难生活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教育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 就这样,学生们了解了一大批为人民谋幸福,为新中国建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更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曲折历程,使他们从小激发学习兴趣,坚定跟着党走的信念。 自费奖励优秀学子 许多董庄村的孩子们都为生在这里而感到幸福。因为每到学期末,总会有一位爷爷“发奖学金”。孩子们非常喜欢的这位爷爷就是董文秀。 “主要目的就是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文化知识。”董文秀说,每到学期末,他便会把本村孩子们组织起来,举办“评先树优会”,比一比谁比上学期进步了,比一比谁在班里获得了优秀称号,比一比谁更孝敬父母、尊老爱幼。 董文秀还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钱,购买书籍、文具等学习用品奖励给那些进步变化快的学生。一位叫艳艳的同学,因为压力大,一度放弃高中阶段的学习,董文秀了解到情况后,一方面给其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开导她,减轻思想压力,一方面从经济上给予资助,激发她的上进心,后来艳艳考上了一所本科大学,并顺利毕业,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在董文秀多年来的带动影响下,董庄村的学生们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风气,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来,350口人的董庄村先后有50多个学生考上了大学、中专,其中20人考上本科,32人考上专科或中专,董庄村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秀才村”。 不光奖励优秀学子,老人还经常为孩子们上学路“清扫障碍”。董庄村的孩子们大多都在共青希望小学上学。董庄村到共青希望小学的路上有一座桥,是村内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由于桥的栏杆很矮,因此每年冬天下雪的时候,他都要早早起来,把桥面上打扫得干干净净,免得孩子们滑倒发生危险,体力好的时候,他一个人还要把路上的积雪全部打扫干净。平时的时候,他总拿着铁锨扫帚,对村内卫生进行义务劳动,一直坚持到行动不便时。 引领文明风教育下一代 “现在孝敬老人,就是为将来孩子孝敬我们做出榜样,大人什么样儿孩子什么样儿,自己年轻时对老人不好,将来也有孩子对自己不好的那一天。”这是董文秀常常说的一句话。2014年1月20日,由他组织发起,村委会出面,在村内选出了6名孝星,他拿出1200多元,为孝星们购买了大米、油、面等,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由此推动村内敬老爱老的良好风气。 他还出资为村内建设一块文化法律宣传栏,主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农村法律知识、“四德”教育、升学就业信息等内容,每月更换一次版面。 董文秀老人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树立起丰碑,董庄村的村风也变得越来越文明了。 已进耄耋之年的董文秀老人,更深知老年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他亲眼目睹了几十年来祖国取得的可喜成就,以及农村、农民发生的巨大变化。几年前,老人不顾年过八十的高龄,自己在村中组织起秧歌队,并编导了一大批节目,教育下一代。 快板剧《刘晚福的两次呐喊》和歌舞剧《永记党的恩》《农民诉情》《荷花舞歌唱共产党》《还是女儿好》《夸夸俺的新农村》等还在市、区文化汇演中获得好评。几年来,共计在各村演出50多场次,到市区参演12次,2008年至2011年连续4年参加市区文化汇演,均获得一等奖。 免费收徒传授针灸技艺 董文秀早年曾经学过针灸技术,离休回家之后,又先后系统地学习了大量古典医书,在反复探索中,他的医术不断提高。 他免费给群众治病,给病人解除病痛,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是自己能治的病,随叫随到。对那些行动不便的,他不顾自己上了年纪,仍然上门义诊。大刘汉村的刘宝森,患有严重的关节病,不能干活,行动不便。董文秀便定期到他家为他扎针治疗,在他的悉心治疗下,刘宝森活动方便了,也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了,给家庭减轻了负担。外县的一位青年慕名而来,由于离家远,往来不方便,董文秀老人干脆把病人留在家,管吃、管住、管治病,临走,病人一家人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 这些年,老人究竟给多少人治过病,已不计其数,都从未收过一分钱,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只要有患脑出血、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的,董文秀凭着自己的热心肠,为他们针灸看病,患者病情都有了好转。 他还常在大刘汉村的农村合作医疗诊所进行义务针灸,并向他的几个弟子和有这方面兴趣爱好的群众传授针灸技艺,在晚年的时候,把这一中医技艺发扬光大。 (德州市关工委办公室 袁瑞雪 于建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