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已持续近四个月,游行民众高呼“加入欧盟”的背影,亚努科维奇被赶下台的沮丧,克里米亚 “脱乌入俄”的期待……动荡局势中的一幕幕犹如电视连续剧的剧情,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然而,危机并未因执政当局对反对派的不断妥协让步而缓解,相反,随着国际力量的介入和干预,乌克兰动荡的局势如今已从基辅蔓延至克里米亚,从内乱演变为国家分裂的态势。矛盾越来越尖锐,火药味越来越浓,乌克兰正面临自2004年“橙色革命”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多重原因导致乌克兰危机 乌克兰政局乱象的背后是乌克兰内忧外患长期作用的结果,是偶然和必然多种因素的结合。 1991年乌克兰脱离前苏联,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但乌克兰东西部地区固有的族群、宗教信仰、语言和传统习惯上的差异而导致民众间的隔阂仍没有消除。它的东部和南部地区相当多的居民是俄罗斯裔,人们大多信仰东正教,主要说俄语。地处乌克兰南部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是乌克兰境内唯一一个自治共和国。俄罗斯族所占人口比例高达60%以上。克里米亚的俄罗斯族人不仅希望加强同俄罗斯的传统关系,甚至希望加入俄罗斯。而乌克兰的西部地区曾经在欧洲的哈布斯堡王朝和波兰统治之下,民众多信奉天主教,主要说乌克兰语。二战爆发时波兰被瓜分,整个乌克兰纳入苏联版图。苏联解体后,西乌克兰地区倾向于与欧美国家搞好关系,而东乌克兰地区则趋向于与俄罗斯打交道。由于地域、宗教、语言、族群的矛盾无法消除,导致无论是之前的“橙色革命”还是这次的乌克兰危机,亲俄派与亲欧派一直势同水火,互不相让。这次危机中,俄罗斯、美国和欧盟的介入犹如“助燃剂”,更是点燃了乌民族矛盾这把“熊熊燃烧的烈火”。 乌克兰自独立以来其经济长期处于慢性危机之中。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乌克兰经济更是陷入困境,自2012年三季度开始已连跌5个季度,而2013年乌克兰预算赤字已经逼近国内生产总值的5%,经常账户赤字则逼近国内生产总值的8%。据国际评级机构预测,乌克兰2013年外汇储备下降至178 亿美元,2014年将降为150亿美元,政府背负着日益严重的财政赤字,外资吸引力跌至5年来的低谷。与此同时,垄断色彩浓厚、缺乏市场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使得国家财富集中在乌克兰少数最高官员及其亲属手中,而国家的贫困率却长期维持在20%以上。两极分化导致乌克兰官僚主义作风盛行,公职人员贪腐滥权,警察暴力不断,人民生活贫困等。乌克兰脆弱的经济形势和政治状况是乌克兰危机爆发的客观现实,广大民众希望通过抗争改变国内统治阶级的政治腐败,建立新的市场经济和秩序,谋求建立更合理、更平等的商业环境,改善贫困不堪的生活。 乌克兰东靠俄罗斯,北临白俄罗斯,西部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等东欧国家接壤,其地理位置对俄、美、欧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对俄罗斯而言,乌克兰不仅是其通向欧洲的重要通道,是南下黑海的必经之地,而且是其抵御北约东扩的最后屏障,对俄罗斯复兴世界大国目标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对美国而言,压缩俄罗斯的地缘范围,打压俄罗斯的崛起势头是其在苏东地区的一贯战略,乌克兰无疑可以成为美国遏制俄罗斯东山再起的重要棋子。对西方而言,乌克兰是北约和欧盟双东扩,把欧亚大陆纳入西方体系的必经之地。因此,俄罗斯、美国、欧盟对乌克兰极尽拉拢、争夺之能事。俄罗斯在贸易、能源、贷款等方面给乌克兰提供最大便利的同时,采取“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对其实行现实主义外交。譬如这次危机就是俄罗斯以购买150亿美元乌欧洲债券和大幅降低对乌天然气出口价格为筹码,成功换取乌克兰暂时放弃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而欧盟在给予乌克兰大量援助基础上,希望通过联系国地位协议向乌克兰输出欧洲价值观,通过自贸区协议实现与乌经济一体化,从而彻底实现乌克兰的“脱俄入欧”;美国则不仅支持了乌克兰的“橙色革命”,还支持乌克兰重返欧洲和融入国际社会的努力,意图帮助乌克兰成为抗衡俄罗斯在东欧的传统影响,和稳定与平衡欧洲战略格局的重要力量。乌此次危机爆发后,美国和欧盟领导人或是前往基辅广场鼓励反对派行动,或是在本国会见反对派领导人面授机宜,并且为长期示威提供各种支持,从而使得局势失控走向街头暴力。 和解与对话才是正确出路 克里米亚公投在即,乌克兰局势持续紧张。有关各方是诉诸武力,还是积极争取外交途径化解危机?根据观察,在当前形势下,俄罗斯和西方因为乌克兰危机而发生直接军事对抗的机率极其微小,普京虽然表示保留动用“一切手段”保卫在乌公民的权利,但至今并没有对乌动武。美国、欧盟方面虽然一再扬言要对俄罗斯进行制裁,但美国无论在利比亚战争还是在叙利亚武装冲突中,均没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可见曾陷入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泥潭的美国政府更关注的是国内经济。欧盟虽然已经表示对乌克兰新政权的全力支持,但是其外交辞令中并不包括军事上的干预。至于乌克兰本身,虽然临时政府宣称乌军队已进入全面战备状态,但乌克兰代理国防部长杰纽克说,乌克兰陆军真正有作战能力的人员只有6000人,这一事实让乌克兰无疑只有通过政治与外交途径解决当前困局的可能。 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不仅对乌克兰本身,对欧洲乃至对全世界都是一场巨大灾难。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呼吁充分尊重和维护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并敦促有关各方直接对话,以解决当前危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也在积极斡旋,习近平主席已分别应约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德国总理默克尔以及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讨论乌克兰危机。诚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那样,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偶然中有必然,当前乌克兰局势十分复杂、高度敏感,处理起来需要全面考量和权衡,中方也在密切跟踪形势。我们呼吁各方保持克制,在法律和秩序框架内,通过对话和谈判政治解决有关分歧,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 目前,尽管乌克兰未来的政治走向扑朔迷离,向东向西难定,但只要各方保持克制冷静,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并拿出和平的决心和勇气,以切实维护乌克兰各族人民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相信一定能够推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