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邓华与解放海南岛

2014-3-31 00:12|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708| 评论: 1|原作者: 何立波

摘要: 邓华是湖南郴州人,1910年出生,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所属第40军、第43军共10余万人,组成渡海作战兵团,在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的指挥下,突破国民党军海、陆、空三军组成的立体 ...


    邓华是湖南郴州人,1910年出生,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0 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所属第40 军、第43军共10余万人,组成渡海作战兵团,在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的指挥下,突破国民党军海、陆、空三军组成的立体防线,横渡琼州海峡,解放了中国第二大岛——海南岛。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继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岛屿进攻战役,保卫了我国南部领土与海疆的安全。

“海南岛作战委托邓华同志指挥

    1949 10月,广州刚刚解放,毛泽东就把目光投向了海南岛,并于17日致电林彪,赋予第15兵团夺取海南岛的作战任务。

    当时,第15兵团只有第43军可用于进攻海南岛的作战,林彪致电正在莫斯科的毛泽东,决定再增派第12 兵团的第40军参战。四野前委同时决定,海南岛战役由第15兵团首长(司令员邓华、政委赖传珠、副司令员洪学智)统一指挥。20日,林彪致电毛泽东:“海南岛作战已委托邓华同志指挥。”

    为准备海南岛战役,邓华深入研究了历史上许多渡海登陆作战的战例,详细了解了海南岛和琼州海峡两岸海域的自然条件和岛上国民党军的部署情况。邓华创造性地提出“小部队偷渡”的方案,即利用岛上有我党冯白驹同志领导的琼崖纵队和人民群众支持的有利条件,使用小部队乘渔船伪装成打鱼的样子,分批偷渡上岛。

    鉴于金门之战失利的教训,毛泽东此时并不同意邓华的方案,他致电林彪:“渡海作战完全与过去我军所有作战的经验不同,即必须注意潮水与风向,必须集中能一次运载至少一个军(四五万人)的全部兵力,携带三天以上粮食,于敌前登陆,建立稳固滩头阵地,随即独立进攻而不要依靠后援,必须研究金门战斗失利的教训。”同日,林彪、谭政、肖克联名致电第15兵团首长邓、赖、洪:“准备趁北风季节攻琼崖。”

    对此,邓华有不同看法,他认为要做到一次运载一个军渡海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当时无法弄到那么多船只,并且还缺乏大部队渡海抢滩作战的经验。在我军高级军事指挥员中,邓华常常敢于根据战场实际情况,提出与上级或毛泽东的指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意见,而在战场上大都证明他是正确的。在作了详尽的调查后,邓华致电四野前委,表示旧历年(195017日)前完成大规模渡海作战之准备工作已不可能,必须向后推迟。

    毛泽东同意了邓华推迟渡海作战的请求。1950110日,他从莫斯科致电中央并转林彪:“既然在旧历年前准备工作来不及,则不要勉强,请令邓、赖、洪不要依靠北风而依靠改装机器船只这个方向去准备……”

把木帆船改造成机器船,解决了渡海作战最关键的船只问题

    去哪里弄几百条机器船?这是摆在邓华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根据毛泽东的指示,要华南分局和广东军区想办法,林彪于是派四野后勤部政委陈忻到广州,协助第15兵团解决买机器船的问题。

    在等待买机器船的时间里,邓华决定先派小分队乘渔船偷渡过海,一是加强琼崖纵队的力量,二是在大军实施大举登陆时予以接应。在第15兵团召开的作战会议上,邓华制定了“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大举登陆相结合”的作战方针。

    在叶剑英(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的帮助下,陈忻携带几百万银元来到香港购船。由于香港在二战结束后经济刚刚恢复,没有什么机器制造业,没有足够的船只,更没有登陆艇之类的战斗装备。同时,国民党在香港的特务和港英当局、美国驻港情报机关都发现了陈忻的行踪,他们立即控制了可能有机器或船只的厂商,让陈忻的购船计划落了空。在这同时,叶剑英为了筹船亲自去了黄埔造船厂,但黄埔造船厂一时也无法造出渡海用的船只。

    在无法筹到机器船的情况下,邓华意识到,毛泽东的指示在实际中已很难执行,只有依靠木帆船渡海了。他下令将部队缴获的美国十轮大卡车上的发动机拆下来安装到木帆船上,改造成“土舰队”,用作指挥船、通讯船和护卫船。从19501月至3月初,共搜集到木帆船2129艘,基本上可以保证海上训练和分批偷渡的需要。这样,渡海作战最关键、最重要的船只问题,在两个月内基本得到解决。

分批偷渡与大举登陆相结合,海南岛战役时机的选择恰到好处

    在得到林彪与毛泽东的同意后,邓华决定实施他的 “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大举登陆相结合”的战役作战方针。195035日夜,邓华命令43128383团和40 118352团加强营实施第一批偷渡。从雷州半岛西南角起渡的40 118352团加强营,借助东北风,驾驶13艘船只开始横渡琼州海峡。航行途中风骤然停了,邓华焦急万分,命令士兵摇橹划桨前进。6日拂晓,这13艘船混进海上捕鱼的渔船队伍,于下午2时左右在海南岛西北海岸的超头市突破敌人的密集火力,强行成功登陆。

    6日晚,40 118356团奇袭距海南岛西北海岸不远的涠州岛,全歼守敌,缴获敌人囤积在岛上的300多艘大渔船,保证了40军渡海作战的需要。而5日夜在雷州半岛东南角奉命待发的43128383团,由于一直无风,到10日夜才在风雨交加的天气中启航。航行 200多海里后,终于在文昌东北的赤水港、鹿马岭登陆,并与琼崖纵队接应的独立团胜利会合。

    在我40军、43军的两批小部队偷渡成功后,邓华决定第三次集中两个军的兵力实施大规模渡海登陆。从当年的12月至翌年420日农历谷雨以前,琼州海峡多刮北风和东北风。邓华决定利用谷雨前的天气和谷雨前琼州海峡北岸退潮南岸涨潮的有利时机,集中2个军8个团的兵力,以木帆船为工具,提前进行渡海作战。这就改变了毛泽东作出的大举渡海工具以机器船为主的指示。历史再次证明,邓华的决定是正确的。

    416日,邓华果断命令40军和43军参加第三批渡海登陆作战的8个团,于19时启航大举登陆海南岛。17日凌晨4时,经过激烈战斗,我军登陆部队顺利占领滩头阵地,向纵深推进,并于当晚与琼崖纵队接应部队顺利会师。加上前两次登陆的先遣部队,我军渡海登陆部队已达33000余人,另有琼崖纵队15000人。这样,我军在岛上的部队共有48000余人。

薛岳获知我军大规模登陆后,调集岛上共约5个半师,企图消灭我军于海滩地区。邓华命令40军火速从西北海岸赶到东北海岸,两军合力,将敌人全部歼灭。23日,40118师一部解放了海口。51日,我军解放了海南岛西岸的八所港(今东方市),海南岛全境得到解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CZDHUNAN 2014-5-27 10:56
邓华和彭德怀后来一段时间同住四川成都,相距咫尺而不能见面,悲呼!

查看全部评论(1)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