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委老干部局 学习了全国老干部局长工作会议精神后,在具体工作上,需要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服务方式、服务功能、管理模式”上转型突破: (一)思想观念的转型。目前,老干部工作从过去的管理服务已转变为服务管理,突出了服务。老干部整体都进入高龄期和高发病期,“听不清、看不见、走不出”的现象愈加明显。这种情况的变化,使老干部在心理上感觉自己的生命逐渐进入倒计时,从而产生一种紧迫感,对最后的时光格外珍惜;在行为上,随着社交能力的减弱,导致了老干部社会活动逐步减少而产生了孤独感;在生活上,由于自理能力越来越差,生活质量在逐步降低,他们担心无法自理时没有人照顾而产生了焦虑感,因此他们对组织和亲人的依赖性心理不断增强。面对这种变化,我们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研究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突破传统的观念和认识,做到用心、用情、用智慧做好老干部工作。 (二)体制机制的转型。目前,退休干部回家后,心理一时难于适应,到单位活动没有场所,与在职的干部难于交流,正常的活动很少有机会参与,他们所追求的高品位的生命质量、精神文化和社会认可难以实现。针对这种情况,建议中央和省市尽快制定政策,用政策明确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应承担的服务老干部的职责;特别是要健全服务机制,逐步建立起包括政府购买服务、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在内的多元化服务格局,提高老干部的晚年生命质量。 (三)服务方式的转型。随着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的提高,现在多数老干部所面临的不再是生活保障问题,而是晚年生活寂寞,精神上缺少慰籍。在老干部由“待遇养老”向“文化养老”的转变中,积极营造社会养老、市场机制养老和家庭社会高龄养老的氛围,多种渠道提供亲情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多样化服务为老干部创造晚年幸福生活环境。 (四)服务功能的转型。要整合社会资源,更好地提供亲情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多样化服务,满足老干部多元化需求,保证他们安享有尊严的晚年生活。例如,在规划建设新社区时,老干部工作部门要积极跟上,协调发改、住建、民政、卫生医疗机构等部门优先规划考虑老干部活动场所、老干部医疗服务点;吸收民间资本,投资社会养老事业,建设老年疗养院(老年生态园),寓老年修养、活动为一体。创新服务理念,要真正把老干部的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内容上,要打破以物质生活保障为主的服务管理模式,拓展居家养老、精神慰藉、文化养生、紧急救助、权益保护等服务新领域,努力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品牌服务;服务方式上,坚持服务重心前移,科学运用现代服务手段,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共性服务向个性服务转变、生活服务向人文服务转变,推动服务工作转型。 (五)管理模式的转型。在宏观体系构建方面,需要建立老干部工作科学发展框架体系、老干部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老干部工作绩效评估考核体系、老干部工作绩效评估结果责任承担机制;要对地方党委政府加大考核;具体的配套机制和单项工作规定,也应随着大格局调整逐步完善。对 “空巢”老干部,可以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将老年公寓纳入“双高期”离休干部管理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干部的个性化需求 另外,老干部工作部门,应该加强自身建设, 一要更新思想观念。要教育和引导老干部工作者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进行创新,深刻认识新形势对老干部工作提出的新课题、新挑战,努力把思想观念从不合时宜的传统认识、条条框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通过鼓励老干部工作者参加培训,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等渠道,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使他们的观念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变化。 二要坚持改革创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开辟新途径,探索新路子,以改革的精神不断推进老干部工作的新突破。 三要坚持制度创新。因材适用设置岗位目标,力求干部德才表现与岗位的客观要求基本适应,以发挥干部的优势和潜力,让干部感到有所作为;实行岗位激励,在干部的提拔上实行竞争择优,在干部之间可以实行交流轮岗,使干部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充满新鲜感,保持工作活力。完善科学高效的督查工作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工作协调运转,提高老干部工作效率和水平。
(来源:我看老干部局长会议话题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