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许多著名的名字,白岩松、敬一丹、水均益、崔永元、柴静、张泉灵、董倩等等,可以看到许多他们与荧屏相异的私底下的样子,更可以看到他们为了理想所作出的努力和思考。他们用自己的影响力去贴近老百姓的呼吸和脉动,他们报道着中国,塑造了自己。在这里,我们摘出崔永元的故事,与您分享。他因辞职央视、转基因辩论而处在风口浪尖,让我们去阅读那个至真至信的小崔背后的故事。 精彩书摘 崔永元:向后看,就是向前进
那些风烛残年的老人,在养老院里老态龙钟,在家人眼中没有特别之处,但是回忆起往昔战争岁月,他们顿时意气风发。他们的讲述酣畅淋漓,动情处的潸然泪下,像个一览无余的孩子。这就是崔永元的口述历史《我的抗战》要做的事情。 《八百孤军》里的王文川,坚守上海四行仓库的“八百孤军”之一,立下赫赫战功的抗日英雄,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六十年,儿女们都不知道他的历史,只知道他沉默寡言、脾气古怪。当他哭倒在四行仓库旧址团长谢晋元雕像前,呜咽的口琴声中,行将就木的老人,孤独的背影,终于有机会被人懂得。小崔着急:“不能再等了,那些人年纪太大了,正慢慢地失去记忆。”每一集《我的抗战》都是追赶着时间留下的珍贵影像,打捞泥土下潮湿的根系。 那时崔永元的心理医生说了一句:你要是没什么责任感,你的病就好了。医生说,你就干你喜欢的事吧。他从小喜欢历史,他觉得“一定要知道什么是真的。”也许,他以后的种种行动,都是一种不自觉的疗伤之旅吧。2006年,《我的长征》治好了他的失眠。他说,口述历史是一条能够让自己生死以之的道路。 有记者曾经问得很尖锐,说他的老电影、重走长征路,曾经的时代,也是“大跃进”的年代、“文革”的年代、无数冤假错案的年代,问他是否能把好的一面与坏的一面分开。他回答:“我们是想告诉后人,每个时代都患过毛病,我们把它集中起来,清理掉,就能不犯同样的错误。” 如今,他迷恋的口述历史,包括外交、留学、知青、战争、音乐、私营企业家的口述。他还要开始的是“西南联大口述历史”。小崔很喜欢俄国思想家赫尔岑的那句话:“向后看,就是向前看。” “邪”与“无邪” 最高级的亲和力,就在于他的存在能让你自由地呼吸,他的调皮让你习以为常。有人形容,当水均益走来,自己急忙整理云鬓,整理衣衫,心里念叨,我怎么没有柳叶眉、杏核眼!而崔永元走来,自己该在沙发上歪着还歪着,该大口吃回锅肉还吃回锅肉。小崔笑着,就像没看见你的皱纹你的雀斑,这时,你会随随便便这样“邪气”的小崔,他只希望女儿过“无邪”的生活。“我常跟她说,我希望你能找到学习的乐趣,如果有一天你要告诉我,你不想上学了,我无条件支持你。你要说你想卖糖葫芦,爸爸给你进货,我知道北京哪产的山楂最好。我说咱在家里搞科研,咱们搞发明,咱们做无核的,加豆馅的,咱们创造很多品牌,也能让生活幸福。所以我对你的要求就是快乐和幸福,别得抑郁症。” 小崔在微博最显眼的地方挂着一句话:“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胡适(老崔与博友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