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结束之后,中央决定在全军组成九个写作班子,协助九大元帅撰写传记或者回忆录。当时我在北京军区司令部机要处工作,1979年末,我加入了聂荣臻元帅的传记写作组。 前后四年,我们与聂帅谈话上百次,又走遍了他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终于在1983年出版了《聂荣臻回忆录》。这是领导人的第一本自传体回忆录,反响极好,胡耀邦曾对聂帅说:“你的回忆录,我看了三遍。”可是由于当时政治风气仍然比较紧张,出版社对一些内容做了特殊处理,特别是聂帅对林彪的很多回忆没有写进其中,而我有幸聆听并记录了这些珍贵的历史档案。 聂帅比林彪年长八岁,两人曾长期共事,1932年3月聂帅到红一军团任政委,而军团长正是林彪。在聂帅看来,战争时期的林彪是个很矛盾的人,在军事才能上,他表现十分出色,但思想上却常常摇摆不定。60年代后林彪开始大搞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可是在战争年代,林彪曾支持过博古、李德和张国焘,也违反过主席的指令,甚至还有反毛的言论与行为。在个人性格方面,聂帅觉得“他有军人的耿直,可平时又是一个不爱多讲话的人,和他共事,推心置腹地交换一些意见,有时感到很困难。” 聂帅印象最深的是长征途中的四渡赤水。“我们在赤水边上走来走去,一遍遍的,林彪就烦了,说部队这样来来回回,即使不打仗也被拖垮了。他先是给彭德怀打电话,说‘现在的领导不行了,你出来指挥吧。’被彭德怀回绝后,又写信给中央,要求朱毛下台彭德怀上台,还要求我在信上签名。我说不签,这是你自己的意见,又不是部队的命令。” 在四渡赤水过程中,为了摆脱敌人,部队走了很多路,一部分是必要的,肯定也有一部分是冤枉路,将士们不仅白天走,晚上也走,天又接连下雨,部队非常疲劳,又不了解领导意图,部队将士的怪话很多。但只有林彪一人提出来换领导。他这样提,一个是对毛主席的战略不清楚、有怀疑,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党内斗争非常激烈,遵义会议之后确立的领导核心还不稳,林彪受到影响。因为这样,聂帅警告这位二十九岁的年轻军团长:“你不要乱来!”可林彪还是把信递上去了。 这是一封长信,至今还没有公开,里面的内容我们不得而知。可随后的会理会议,主题就是围绕这封信。毛主席在会上先详细解释了四渡赤水的必要性,然后主要还是批评了林彪,但口气并没有多么严厉,说他“你是娃娃,懂得什么!” 听聂帅讲完这些,我们都有疑问:为什么像聂帅这样对林彪的历史比较清楚的老同志在1971年之前没有反对林彪? “我们一些老同志同林彪之间,在‘文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上,是有分歧的。但是,由于两个主要原因,大家仍然尊重他,对他被指定为毛泽东同志的‘接班人’,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一是看到毛泽东同志虽然经常批评他,但也信任重用他。出于对毛泽东同志的高度尊敬和信任,我们也就往好处想,认为林彪比较年轻,经过毛泽东同志的教育,可能已经认识、改正了错误。既然如此,我们如果再翻林彪的老帐,也就不好了。二是在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新选出的政治局常委,林彪被排在毛泽东同志之后的第一名,这就事实上确认了他的‘接班人’地位,这是中央的决定,我们如果再说三道四就不符合党的组织原则了。” 聂帅被誉为“儒将”,性格稳重,又是众多事件的亲历者,他的叙述或许能让我们了解更真实的林彪和历史。写此文,也只是想让在纸上躺着的或者尘封的历史能鲜活地走到我们眼前。 图一:聂荣臻元帅与写作组所有人员合影,后排左一为赵延章 图二:写作组整理的聂帅谈话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