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前,上海知青徐桔桔,在黑龙江省逊克县山河村插队落户。退休后,年逾六旬的她,告别城市生活,重返山河村,成立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走上共同致富之路。是什么力量促使她花甲之年,毅然回到当年曾战斗过的这片黑土地? 青春壮歌,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黑龙江省逊克县,是一座位于我国版图最北端的边陲小城。自上世纪60年代起,大批全国知青,汇聚于此。 来自上海的徐桔桔,当年只有17岁,与来自各地知青一道,带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美好憧憬,来到逊克县山河村插队落户,经受青春的洗礼。 那时的黑龙江,莽原雄阔,荒凉无边,条件十分艰苦。这位端庄娴秀的江南女孩,与东北老乡一道上山打柴,下地种田,养鸡、喂猪、打鱼、种菜……晴天一身汗,雨天两脚泥,农忙时节累得腰酸背痛的徐桔桔,双手磨出层层血泡,苦不堪言…… “那时候,真是凭着一腔青春热血,面对困难,无所畏惧,浑身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就是想与其他知青一道,将贫穷落后的北大荒,变成富饶美丽的北大仓。”回首过去,徐桔桔的眼神依然透着年轻时的豪迈和激情。 徐桔桔清晰地记得,有一年春节,老连长请知青到家里做客。那年冬天非常冷,外面寒风凛冽,室内温暖如春,热热闹闹,知青们围坐一团,一盆猪肉酸菜馅水饺,很快被大伙儿风卷残云地吃个底朝天。等徐桔桔跳下火炕,到外屋盛点饺子汤时,眼前的一幕令她目瞪口呆,只见连长的妻子,领着两个衣衫褴褛的孩子,正蹲在灶台旁,就着一碗黑乎乎的雪里蕻咸菜,啃着干巴巴的窝头,每人面前的碗里盛着漂着油花的饺子汤……见此情景,徐桔桔鼻腔一酸,眼圈泛红。东北老乡,淳朴实在,每个知青去家里做客,都会盛情款待,将家里最好吃的东西拿出来,宁肯自己吃糠咽菜。往事如昨,历历在目,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让徐桔桔唏嘘不已。 在“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同时,这批来自上海的知青们,艰苦创业,辛勤耕耘,也给广袤的黑土地带来了文化知识和欢歌笑语。在那个贫穷落后的苦寒岁月,知青与老乡们同甘苦、共命运,“抱团取暖”,彼此结下了深情厚谊。“这里土地肥沃,民风质朴,在严寒冷酷的冰雪世界,是老乡们,用厚道、善良、真挚,引领我形成了世界观、人生观,是这块辽阔的黑土地,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大爱、感恩和回报……”那段知青岁月,成为徐桔桔挥之不去的难忘记忆。 生活的艰辛,历练了徐桔桔坚强的性格,她是知青们公认的邢燕子式的“铁姑娘”。20岁那年,性格直爽、聪明能干的她,当上了村妇女队长,还入了党,每天忙忙碌碌,为村民排忧解难,成为老乡们的贴心人。 上世纪70年代末,一度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悄然落幕,大批知青陆续返城。27岁的徐桔桔,也回到阔别十载的上海,不久便进入上影厂财务科,开始了新的生活。为了做好本职工作,学历低底子薄的徐桔桔,业余时间开始充电苦读,上夜大、读函授,考取了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拿到了会计师资格证。后经一番努力,终于走上了上影集团财务处副处长的领导岗位。退休后,不甘虚度晚年的她,应聘到一家外资企业做财务管理,年薪十几万。 重新“插队”,释放人生正能量 岁月流转,情怀依然。虽然返城回到上海,但徐桔桔始终对那片黑土地魂牵梦萦。“那里播撒过我们年轻时的激情、奋斗和梦想,镌刻下我们刻骨铭心的青春记忆,磨练了我们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性格。”徐桔桔的言语中,透着对黑土地一往情深的眷恋情怀。 即使远隔千山万水,徐桔桔仍深深惦念着老乡们的生活,鸿来雁往,彼此通信始终未断。而山河村的村民们,也对远在上海的徐桔桔念念不忘,每年秋天采完山珍特产,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寄给黄浦江畔的她。自从退休后,徐桔桔偶尔也会故地重游,在她的印象中,虽然老乡们现在的生活水平,与她当年插队时有着天壤之别,破败的土坯房,被亮堂的红砖房取代,村民们也大都吃穿无虞,温饱无忧,但农民致富的步伐并不快,虽然她年年给村里的贫困户寄钱,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2009年9月,徐桔桔当年的“插友”贾爱春重回山河村。有村民对她说,“能不能找个上海知青来当村官,带领大家过好日子?”贾爱春听罢,脑海中蓦然闪现出知青好友徐桔桔,她在这里入了党,当过妇女队长,对山河村感情深厚,能否让她回来? 接到贾爱春的电话,徐桔桔平静的心海泛起波澜,令她寝食难安,虽然身居大上海,但山河村的一草一木,无时无刻不牵扯她的心,且随着年龄增大,这种无法割舍的情感,越发令她难以释怀。尤其听贾爱春说,村民们都热切盼望她能回山河村效力,这更燃起她一腔重新“插队”的激情。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徐桔桔将自己的想法跟爱人摊牌。“简直是异想天开嘛!你去黑龙江了,那这个家怎么办?再说村官是那么好当的吗,我劝你别干费力不讨好的傻事……”老公一票否决。徐桔桔说:“回山河村,是我后半生想做的事,我不能留下遗憾。” 归心似箭的徐桔桔,打定主意,先辞去年薪十几万的外企工作;将年逾九旬的父母安置在敬老院;甚至连出生尚未满百天的小孙女也无暇顾及,赶紧打点行装,去北京与贾爱春会合,然后奔赴黑龙江那片神奇的热土。 “我们的魂儿丢在山河村了,这回要把这魂儿找回来!”坐在驶往黑龙江的列车上,两人吐露了共同心声。 徐桔桔和贾爱春重返山河村,受到村民热烈欢迎。有村民拉着徐桔桔的手问:“你俩这次来山河村,还走不走了?”她动情地说:“不走了,今后就在这里扎根啦!” 2011年9月28日,山河村选出新一届村委会,徐桔桔出任村支书。走马上任伊始,她很快意识到,山河村的现实严峻性,比自己预料的还要难。村子位于黑龙江畔,属东北高寒禁区,无霜期仅有120天,靠天吃饭的村民,祖祖辈辈只种植大豆和小麦,遇到年景不好,肚子都填不饱。自从联产承包以来,农民们淘汰了小麦,只单纯种植大豆,而大豆产量低、效益差,靠广种薄收很难维持温饱。 徐桔桔深知,要想彻底改变山河村的面貌,绝不能搞简单的建房或修路那样表面风光的“政绩工程”,现在摆在她面前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带领乡亲们开辟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致富之路。 为此,徐桔桔在查阅大量农业政策的同时,四处奔波,多方请教农业专家,为山河村“号脉”会诊,开出“良方”。在徐桔桔看来,村民们要想尽快脱贫致富,必须摒弃那种传统单一的种植模式,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之路,同时注重科技投入,只有这样,村民们才能获得高产出、高收益。 一幅未来富丽的山河村宏伟蓝图,在徐桔桔眼前徐徐展开…… 然而成立专业合作社,谈何容易?山河村虽地广人稀,但大部分土地都握在农民手里。成立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是关键,要实现土地流转,将田地连片经营,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大机械的优势。或许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村民有抵触情绪,不愿将以前低价承包的机动田交还合作社。徐桔桔知道,如果这道难关不攻破,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徐桔桔开始马不停蹄地深入各家各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村民促膝谈心,宣传合作社的权利义务、分配形式等。她的推心置腹,真情实意,终于打消了村民们心头顾虑。她还专门搞了一次“民意调查”,问卷收回时,竟有98%的村民按上密密麻麻的红手印,这下徐桔桔心里有底了。一些好心村民主动协助她工作,说服自己的亲友“纳田归社”。一位村民的话,最能代表大家的想法:“她们是真心实意帮我们致富,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她们!” 村民们的思想总算做通了,另一难题接踵而至,成立合作社需要注册资金,徐桔桔拿出自己在上海炒股的赢利和在外资企业挣到的钱,贾爱春也掏出了多年储蓄,再加上动员其他6位知青以5万元入股,总算凑齐60万元启动资金。 2012年1月4日,山河村注册成立了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贾爱春担任董事长。这对花甲之年的知青姐妹,带领村民们开始了新的创业历程。 情系黑土地,带领村民闯出一片天 徐桔桔和贾爱春,首先想的是调整种植结构。2012年,她们从农垦引进“德美亚1号”和“合力”两个优质抗低温早熟玉米品种,让山河村173公顷土地,第一次种上了高产玉米。山河村底子薄,买不起大型农机具,徐桔桔灵机一动,“借船出海”,与邻近的“团结农机合作社”合作,用大型机械对玉米地进行深松整地,机械化播种、施肥、除草、收割…… 然而,好事多磨,一场60年一遇的大旱,令河塘干涸,阡陌龟裂。面对严峻考验,徐桔桔带领大家打井灌溉,抗旱救灾,在大灾之年,仍取得粮食增产增收,玉米每公顷产量达1.7万斤,每公顷土地纯收益高达6100元。 徐桔桔所倡导的现代化大农业的巨大魅力,让山河村农民看到了新希望,创业热情高涨。合作社成立后,由于大面积机械化耕作,使80%的劳动力被解放出来,投身到多种经营之中,种菜、养猪、养鸡、养鱼等,全方位增加农民收入。 自从徐桔桔上任后,短短一年光景,山河村面貌焕然一新,村里相继建起了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广场,还组建了篮球队、舞蹈队,参加全县红玛瑙艺术节,与驻军部队结成军民共建对子,与邻村搞联谊,发展思想上进的年轻党员,为村里中学生联系上海船厂技工学校…… “以前村子死气沉沉的,现在一到晚上,村民们纷纷来到广场,唱歌、跳舞、扭秧歌,可热闹啦!”一个村民说,“徐书记上任以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同时,还四处奔走,积极筹措新农村建设资金,为了村民能过上好日子,她晒黑了,也累瘦了,我们很心疼她。”徐桔桔说:“我来山河村不图别的,只要村民们都能过上富裕日子,我就活得有滋味有成就感,苦点累点也值得……”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贾爱春说,“每个人都有梦想,我们知青也有梦想,这30年来始终没变过,那就是希望把第二故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徐桔桔返乡插队“二次创业”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反响很大,许多“插友”表示,退休后也来“加盟”徐桔桔团队,为“第二故乡”发挥余热。一些事业有成的知青企业家,被徐桔桔事迹感召,也纷纷回到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投资创业。 面对未来,徐桔桔信心百倍,在她的设想中,明年一定要建个千万元的农机合作社,在村里种上成片果树和花草,安上路灯,村后那条小河,也将动工开挖,将大面积种植荷花,发展乡村观光旅游业…… 岁月如歌,虽年逾花甲,但徐桔桔干练中透着优雅,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她要在当年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重新迸发青春激情,为第二故乡的亲人捧出一颗感恩的心,为魂牵梦绕的黑土地,再洒汗水,续写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