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对待老年人的态度,关乎未来发展能走多远;一座城市老年人工作做得怎样,关系着民生的幸福指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化工作的意见》指出,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推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作为省会城市,长期以来,济南高度重视老龄化工作,整合优质资源,不断创新载体,2021年济南市实施“十大集成改革”,在民生事业方面对“产教融合”“养老服务”等工作做出重要部署。济南老年人大学主动出击,攻坚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加强老年教育与社会资源统筹融合、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与产业经济有机融合,推动办学主体由一元化向多元化改变、培养目标由自惠型向服务型改变、发展方向由单维度向多维度改变,以“三融”促“三改”走出一条新路,凸出济南特色,标注济南温度,构建开放办学、多元融合、资源共享的新时代老年教育发展格局,不断满足老年人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汇聚优质资源,实现多元办学,让“家门口的老年大学”更有温度。从昔日的“一座难求”全家焦虑,到现在的“就近上课”步履从容,老年大学带来的巨变历历在目,背后是勇于突破,创新思路,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多元化办学的质的飞跃。有句话说得好,“学习是最好的养老”,济南老年人大学聚势打造高质量全国一流大学为目标,主抓自身建设,做强分校建设,与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济南城建集团、齐鲁银行等不同单位建立六所分校,在全市设立65个基层教学点,让老年人上课多了“自选项”,不用东奔西跑就能上好课。 另一方面,推进资源共享,落实成果转换,从“做了多少”到“做得怎么样”,来检验工作的实绩实效。与省老年大学加强同城一体化建设,实现师资共享、远程教育共组、活动共办,为“老有所学”成果提供广阔展示平台,增强老年人的自信心和参与性。 拓展教育功能,提升服务属性,引领老年人深度全面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积极迎接“银**潮”,济南老年人大学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以党建为引领,带动老年教育走出校门,融入社会。仔细留心的人会发现,足不出社区就能接受优质老年教育,这正是得益于“双嵌入”模式,即将社区教学点嵌入社区党群服务站,将志愿服务点嵌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向基层延伸手臂,促老年教育服务社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学校里学,融入社会也是学,甚至是知行合一的学。今年疫情发生以来,很多老年人、老党员、文艺骨干等主动加入抗疫志愿服务团队,守卡点、发贴纸、做宣传,他们在关键时期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凝聚共识,这背后也是老年大学所倡导的以学促为理念,发挥余热为社会做贡献。当然,不少街道或社区的“时间银行”,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已成为一种新时尚,有利于释放老龄社会潜能,激发老龄社会活力,使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拥有成就感。 培育“银发人才”,拓展文化视野,深入挖掘“银发产业”新蓝海。老龄化社会以势不可挡的速度向前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危中有机,迎难而上,将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就能发展成一片风光无限的新蓝海。特别是黄河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济南老年人大学着眼于以老年游激发文旅消费市场活力,探索建立黄河流域老年教育共同体;同时,积极培育银发人才,挖掘价值潜能,盘活劳动力资源,让有条件、有能力的老年人在更大的舞台上发光发热,把老年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效能,让老年人活得更有价值,托举优雅幸福的“夕阳红”。 “壮心未与年俱老。”“一老一小”,始终是党和政府最大的牵挂,做好“老年教育”这篇大文章,济南老年人大学以服务为半径,以需求为导向,整合优质资源,聚力谋求发展,交付出了一份亮点纷呈又令人满意的“答卷”,赢得老年人群体及家属们的点赞和好评。学校荣获第三届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老年远程教育示范区、全国老年教育理论研讨组织奖等多个“国字号”荣誉,“1+N+x”办学模式更是被教育部评为2020年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关爱,也从侧面映照出老年教育创新发展的阶段性成果。老年教育工作,一头连接着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一头连接着万家灯火的美好场景,当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更加从容接受教育、更加优雅融入社会,这才是文明典范城市应有的文明范儿,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发展进程中的一道流动的风景线!(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济南市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首批百姓智库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