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走向背后的深度关注(下)

2014-2-27 17:22|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369| 评论: 0

摘要:   尽管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是大势所趋,且已写入中共中央的《决定》,但对于不同职业、不同工种的人来说,自然对此有着各自不一样的心态。  心态一:可以人尽其才  王岩(男,61岁,企业管理岗位退 ...

                              各界心态  延迟退休年龄,你怎么看?

   尽管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是大势所趋,且已写入中共中央的《决定》,但对于不同职业、不同工种的人来说,自然对此有着各自不一样的心态。

   心态一:可以人尽其才

   王岩(男,61岁,企业管理岗位退休):我去年6月退休后,闲下来没事干,想再找份工作。我有高级会计师职称,当过厂长、公司老总、财务总监。“姜越老越辣”,像我这样的技术类或管理层人士,是很受社会欢迎的。比如医生,患者到医院都希望看“专家门诊”,这些专家一般年龄都在五六十岁。遗憾的是,当他们的经验和资历达到较高水平的时候,退休日期也临近了。

   李惠平(女,54岁,机关干部):我在单位做了30多年财务工作,从没出过差错,领导和同事对我的评价很高。如果过一年之后就退休,还真舍不得离开这个岗位,单位领导也希望返聘我。我认为,女干部55岁退休是一种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尤其对于像我这样身体好又有专业技术的人来说,延迟几年退休于公于私都有好处。

   心态二:一线职工太辛苦

   侯玉霞(女,40岁,纺织企业挡车工):延迟退休年龄等于剥夺了我们企业一线工人早领养老金的权利。你想想,我们一天到晚三班倒,每天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谁不愿意早点退休领取养老金?过去像我们这样的工种,45岁就内退了,如果以后到了50岁还不能退休,那不要命啊?单位效益本就不好,我们连社保金都交不起,眼巴巴盼着早点拿养老金,却又要延迟退休年龄,能不失望吗?

   张峰(男,30岁,电视台摄像记者):延迟退休年龄只对一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中的管理人员、劳动强度相对较轻的专业技术与学术岗位人员适用,像我们这种脑力加体力、劳动强度比较大的一线岗位工作人员,还没到现在的法定退休年龄就已经快干不动了。试想,假如我60岁还要扛着摄像机抢新闻,能行吗?巴不得早点退休呢。

   心态三:迟退早退无所谓

   冯先声(男,58岁,处级干部):政策允许多晚退,我就可以多晚退。像我这种不会做家务活又没什么业余爱好的人,退休后怎么打发时间是个大问题。按照我现在的身体状况而言,工作到65岁肯定是没问题的。按现行退休政策,我两年后可以退休了。退休前两年就从实职岗位上退下来,手里的业务也慢慢转出去,做交接,等退休。这也无所谓,只要在上班,有地方去就行。

   马艳红(女,35岁,公司职员):应考虑个人主观意愿与实际工作能力的现实,如果长期体弱多病,55岁了还有必要继续工作下去吗?倘若到了60岁身体还健朗,再工作几年又何妨?总之,制定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要体现自愿原则,职工可以和单位签订合同,是否延迟退休年龄双向选择。虽然这样操作起来有些困难,但是只要制度健全,还是具有可行性的。

         专家观点  需要切实做好三项工作

   各界人士从自身角度出发,对“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有着不同的心态,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研究制定政策时如何做到公平合理,照顾各方的利益?有关专家表示,需要切实做好三项工作。

   观点一:需在顶层设计上注入更多核心理念

   要彻底打消人们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分歧,需在顶层设计上注入更多的核心理念。

   一是将公平作为首要前提。我国目前养老体系多轨并行,导致了养老待遇的巨大差别。缩小差别必须就养老体系的并轨作出合理设计,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同时,要消除人们对于一些恋栈公务员地位和权力的担心。消除这种担心,必须对公务员制度作进一步改革,以赢得社会共识。

   二是需要在方案中加入更多市场调节因素。延迟退休年龄,说到底就是对劳动力资源的重新分配。一方面,市场繁荣造成持续的劳动力缺口,是避免延迟退休人员与年轻人争抢工作岗位的唯一方式;另一方面,存量的养老金需要在市场中提升保值升值能力。延迟退休可以设立缓冲期,但注入公平理念和市场因子不能设立缓冲期。这样的准备应该立刻着手进行,养老问题才有望获得圆满的解决方案。

   观点二:政策制定与执行要分类进行

  制定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要根据在岗者身体情况、工作技能、劳动强度等进行分类。例如,机关干部、医生、教师、科研人员等,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人、长期处于高危、高污染行业的劳动者,65岁和60岁有很大差别,应区别对待,分类进行。

   同时,要考虑相关的配套政策,例如规定领取养老金的最低年龄或是最低缴费年限。如果规定65岁退休,有一些劳动者在60岁时可能就找不到雇主,这些在劳动力市场处于弱势的群体,可以提前领取部分养老金,给他们更多基本保障,确保有效改善生活。

   另外,怎么“渐进”也值得探讨。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发表的《中国劳动力变动趋势及判断》报告指出,从2021年至2031年10年后,中国劳动力将出现结构性短缺。按照这个数据进行推算,从2031年后开始延迟退休不但不会对就业造成冲击,反而会补充劳动力下滑缺口。仅从对就业影响来说,要求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最早应该从2020年开始启动,每年延迟半年退休,10年时间即到2030年男性延迟到65岁退休,女性延迟到60岁退休。

   观点三:应女先男后或女快男慢

   研究制定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必须促进性别平等。现在女性退休年龄大幅度低于男性,从总体上讲对女性极为不利,不仅过早地剥夺了女性的工作权利,也过早地剥夺了女性的发展机会与发展空间,并直接影响到其经济利益与福利待遇。

   延迟退休年龄是一个需要长期渐进的过程。建议女先男后或者女快男慢,以便逐渐实现退休制度与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性别平等。就男性及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的人口而言,现行规定是60岁退休,延迟退休的空间并不大;而职业女性则被分成若干等级,一定级别的女性领导干部与知识分子是60岁退休,低于规定级别的女干部与知识分子是55岁退休,而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是50岁。因此,女性延迟退休的空间要大于男性,需要先行或快速延迟退休才能最终实现男女同龄退休,进而实现平等的工作权利与福利权益。

   当然,更重要的是应当强化利益激励机制,让劳动者逐渐愿意选择多工作一段时间。必须改变劳动者工作报酬长期偏低的现状,让劳动者在岗期间真正实现劳有所值、劳能共享;必须强化养老保险制度多缴多得的激励导向,延迟退休者应当在养老金水平上得到补偿,不能让延迟退休者多缴少领而蒙受利益损失。同时,政府部门应当提前出台政策,间隔一定时间后再正式实施,以便人们在预期清晰的前提下能够从容地安排好自己的工作与退休生活。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