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4月上旬,当得知自己是隔离点工作人员的“预备队员”后,我就一直做着准备,随时等待组织“召唤”。4月中旬,我和两位同事一起,参加了工作培训,快速掌握了隔离点有关业务的流程和操作,也对之前在新闻报道中看到的场景有了深入了解,大家互相鼓励,要以“学习双先典型,争做四有干部”主题实践活动为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战“疫”任务。培训完成之后,我内心“求战”的念头不断翻滚、不断响亮。 出发,赶赴隔离点。2022年4月30日,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凌晨5点接到任务,6点前必须赶到隔离酒店。我拎上早已准备好的行李,和妻子短暂告别,赶紧出了家门直奔目的地。在路上,想到就要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任务,突然有一种“本领恐慌”。但这种念头一晃而过,到达隔离点,我和其他工作人员马上开始工作,为即将到来的400多位天台县隔离人员入住做好各项准备。 分工,履行组长职责。趁着等待的时间,隔离点站长召集大家碰头。初来乍到,同一批工作人员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但大家都统一听从组织安排和分工,没有半点怨言。我担任副站长,参与隔离点各项工作决策,并兼任后勤组组长,负责保障生活物资、餐饮和医疗器材。站长对我说:后勤保障还要你多费心了,有什么困难及时和我联系。我笑着说,交给我就放心吧。不一会儿,载着入住人员的大巴就到了酒店门口,隔离点工作正式开始。 接手,投入忙碌工作。隔离人员到了之后,大家按照分工各自忙碌,尽力做好服务,确保不出差错。我统筹安排后勤物资,及时和市指挥部联系沟通,确保物资到位,并协调隔离人员一些特殊餐饮需求,尽量让他们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服务,每天电话打到发烫。我的同事蔡毅在后勤组,负责做好每餐500多份食物的供应,还要重点关注高血糖、怀孕、小孩等人员的特殊餐食,对其他有个性化的需求,做到随时联系配送。他和其他组员一起每天24小时连轴转,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认认真真处理每一个需求,从未出过差错。我的另一位同事陈富根在信息检录组工作,负责人员扫码、信息录入、核酸检测结果输入等。人员入住那一天,从早上六点半开始,他就不停地输入、核对、整理信息。其他组员要求替换,他说,不累的,我可以继续干。就这样,他一直做到第二天凌晨3点才休息,被同组人员笑称为“铁人”。遇到有人员半夜入住,陈富根随叫随到,及时办理手续,毫无怨言。很凑巧,我们3人都是当兵出身,认准的事就要做好,这大概就是军人本色吧。 防护,一刻也不松懈。因为工作需要,我们按照规定,每天得穿上“五件套”做好个人防护。在指定区域,大家仔细地戴上口罩、头套、手套、脚套和隔离服,经检查无误后,才算完成准备工作。因为材质的原因,穿上“5件套”没多久,就会感到全身发热出汗,但大家还是会一丝不苟地工作,一直捂到交班。等到小心翼翼地脱下工作服,才发现身体已是一身汗,里面的衣服已经湿透,好像刚完成一次长跑。即便如此,大家还是互相鼓励提醒,再热再闷,也不能给病毒一丝可乘之机。 告别,竟然有点不舍。隔离点的工作特别充实,不知不觉已过半个月。按照计划,我们将结束在隔离点的工作,转入另一个酒店进行自我隔离。在简单告别的时刻,我们3人竟然同时舍不得离开,一起向站长申请,留下来继续工作。虽然很想念家人也很想回家,但觉得隔离点就是自己的“阵地”,与其把我们隔离半个月,还不如继续在隔离点为大家服务。无奈轮换人员已经到达,我们只好服从安排,撤出了“战斗”半个月的“阵地”。 4天之后,天台传来捷报,全县全面解封,我们在工作群中“奔走相告、手舞足蹈、欢呼不已”,因为其中有我们的坚持和付出。现在,我们已经结束了自身隔离,开始正常上班,看到新闻在中全国确诊数量越来越少,回想起隔离点难忘的工作经历,心中有不少体会。其中,最大的体会是,按照“四有”干部的标准,全力以赴干事创业,必有成长和收获。体会最深的是,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才能众志成城,筑起抗击疫情的“安全防线”,实现“动态清零”的伟大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