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特别策划之我家的春节

2014-1-27 22:32|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225| 评论: 0

摘要: 春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也是享受欢乐的日子。对老年人来讲,全家人聚在一起、回到老家重温春节气氛,身心感受到了极大的愉悦;对年轻人来说,春节给了他们一个感恩父母的机会,一个小小的礼物、一个细微的举动,都可 ...


    春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也是享受欢乐的日子。对老年人来讲,全家人聚在一起、回到老家重温春节气氛,身心感受到了极大的愉悦;对年轻人来说,春节给了他们一个感恩父母的机会,一个小小的礼物、一个细微的举动,都可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新年祝福。我家的春节,给了我们更多的欢乐,也带给了我们一些感动!

 

女儿给我压岁钱

   除夕夜是合家团圆的喜庆时刻。除夕夜的家,满桌的酒菜合着满屋的红楹联、红窗花,以及一张张喜气洋洋的笑脸,把夜晚映照得鲜艳而透亮。

   我们一家老少3代10多人围坐在一起,一边看电视一边敬酒,这时候不分辈分不分大小,大家都一样,一样喝酒吃菜,一样畅所欲言。儿女们给我敬过酒后,3岁的外孙女也举着一杯饮料嗲声嗲气地对我说:“我也敬外公一杯酒,祝外公长命百岁!”

   我还没有喝完外孙女敬的酒,她那一杯饮料一仰脖就下了肚,此景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我对她说:“外公祝你在幼儿园学习进步。”一杯又一杯,大家越喝越高兴。我想到了当年自己18岁起就远离家乡到外地工作,28岁才找对象结婚,生儿育女,那年月经济困难,家务繁重,不容易啊;再想想人就是这么怪,活着活着就从艰苦的日子挺过来了,活着活着就老了。虽然现在年逾古稀,但看着满堂的儿孙,我心里真的非常高兴。吃完年夜饭,孙辈们围拢过来给我和老伴拜年,我说:“不用了,不用了,看见你们平平安安地工作和学习,我们就高兴了。”老伴也取出了早早就准备好的压岁钱,一人一个红包。孩子们谢过我之后便跟着他们的爸妈各自回家了。

   临出门,女儿回过头来对我说:“爸,今年是您70岁大寿,我送您一件礼物,压在您枕头下,明年年初一您再拿出来看,一定啊!”听她这样一说,我心里更高兴了,因为这是第一次接受女儿的新年礼物。是什么礼物呢?看她那副神秘兮兮的样子,我琢磨不出。

   到了第二天早上,我掀起枕头一看,是个大红包。拆开一看,里面是一沓崭新的百元大钞,原来是女儿给我的压岁钱啊!这个丫头可真够“鬼”的,古往今来,都是长辈给小辈压岁钱,哪有小辈反过来给长辈压岁钱的啊?女儿借口给我祝寿,实则是别出心裁地给我送压岁钱了。

   回过头来往深处想想,我明白了女儿这一番孝心可真是有学问的。也许她认为,老人嘛,越老越像个孩子。女儿把我当成了一个需要大人关心的“小孩”了。她给我的是百元的钞票,是希望我能够长命百岁,多美好多虔诚的新年祝愿啊!

   不知道我能不能有百岁的寿命,但是不管怎么样,我都很知足了,因为我有这样一个懂事的女儿,我会用一颗童心记住女儿和家人对我的真爱。在新年里,我也祝愿我的家庭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童音里,后浪推前浪,永远向前,永远充满活力。

 

   家庭『开心辞典』

    我与老伴商量好了,除夕夜吃完饭后,我俩就给孙辈们发压岁钱,但是今年我俩准备换个方式,不直接给红包,而是仿照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的形式,向孙辈们提问,谁答对了,就给谁一个红包。当然,那红包里已经装好了压岁钱。

    大孙子是硕士研究生,孙女是英语专业大三的学生,我私下对他们说:“你们只用答一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装不懂,让小孙子去答。他只读幼儿园大班。他得到的红包,每个都只装了100元;你们答对了,只给一个红包,里面各装了1000元。”

    一切准备好了后,我们一家人都坐在客厅里,老伴用布袋装好了红包。然后我宣布:“家庭‘开心辞典’节目正式开始。”

    我说出第一道题:“桌上摆了3个苹果,大小不一。哥哥、姐姐和弟弟3人,如何吃这个苹果?”

    小孙子的小手举得高高地说:“爷爷,我知道。哥哥吃大苹果,姐姐吃不大不小的苹果,我吃最小的。”

    全家热烈鼓掌,都说小孙子真懂事,回答完全正确,老伴给了他一个红包。

    我又说出了第二道题:“公交车上坐满了乘客,但中途上来了一位白发老人。此时,如果你在车上,该怎么办?”

    小孙子冲到我面前说:“爷爷,我知道,这个时候小孩应该给老人让座。”全家又一阵掌声,老伴又给了他一个红包。

    小孙子将两个红包,交给他妈妈:“妈妈,你帮我把红包保管好,我还去答爷爷的问题。”

    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好好学习’这句话,用英语怎样说?”

    小孙子顿时急了:“爷爷,我还没有开始学英语呢!”

    就在这时,孙女用流利的英语作了回答。老伴给了她一个厚厚的红包,那里面有1000元的压岁钱。

    小孙子仰着头说:“爷爷,你再出一道题吧,我保证能答出来。”

    我笑着又出了一道题:“吃饭时,一粒饭掉在桌上,你怎么办?”

    小孙子将手举得高高地说:“爷爷,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把那粒饭夹起来吃掉。浪费粮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我们幼儿园老师都说了。”

    大家热烈鼓掌,老伴又给了小孙子一个红包。小孙子兴奋地接过红包,转身给了他妈妈。

    我又提了个问题:“电脑有了病毒后该怎么办?”小孙子来了精神:“戴口罩,别传染给别人!”我摇摇手说:“这可是电脑病毒,不能像人那样戴口罩。你没有答对,不能得红包。”

    大孙子举手轻轻松松回答了这个问题。老伴给了他一个大红包。

    小孙子撒娇似地说:“爷爷,你带我去读大学吧,读了大学后我也能回答出很多问题。”我摸摸他的头说:“你要多吃饭,快快长大,才能进大学。”

    后来,我接连提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小孙子都能很好地回答出来。最后,他总共得到了10个红包。拿着10个红包,他骄傲地说:“哥哥和姐姐都只答对了一道题目,可是我答对了10道题目,得了10个红包,还是我厉害。”一句话把大家惹得哈哈大笑。

    家庭“开心辞典”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客厅里充满了笑声。窗外虽然下着小雪,但是屋内却暖意融融,春意盎然。

 

送给父母的春节礼物

    难得有个长假。外面的过年气氛虽然很热烈,但是我却只想待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好好地品味春节长假的味道。大年初三的晚上,匆匆吃完父母准备的丰盛晚餐后,我就走入属于我的那一片小天地,打开电脑上网,一个人徜徉在自我的空间里,在忘我的空间里悠然自得。

    门忽然开了,父亲有点拘束地进来,盯着电脑好一会,讪讪地说:“闺女,你能教我学电脑吗?怎么才能在上面听歌啊?”我怔住了,父亲向来对电脑不感兴趣,今天是怎么了?“来,我教你。”我扶父亲坐到电脑旁,耐心教他怎么操作,怎么下载歌曲。几次下来,对电脑一窍不通的父亲一点也没学会。父亲坐立不安,脸红红的,有点难堪:“是你母亲,眼睛不好,不想看电视了,想听一些老歌,看你经常从电脑上听歌,我就想学学……”我不由心里一颤,都怪自己平时太粗心了,一年到头只顾着自己上网开心,完全忽略了年迈的父母。他们退休之后待在家里,清闲得无聊,大量的时间不知怎么度过。特别是母亲,年轻时就有一副好嗓子,又那么喜欢唱歌听歌。儿时,母亲曾教我许多好听的歌谣,伴我度过难忘的童年时光。“爸,你放心,明天我一定让你们听许多歌的,想听哪首就听哪首!”“好!”父亲满脸笑开了花,“你母亲看你忙着不愿来,我去陪她了。”父亲怕打扰我,离开了。

    不知何时,我与父母疏远了,变得无话可说,很少沟通。每天下班吃过饭后就独处,我完全忽略了父母的感受。可是,我是爱父母的,一个念头飞速在我脑海闪过,我一定要让父母天天听歌,让他们快乐。我插上优盘,精心下载了许多父母喜欢的歌曲、相声。第二天中午我就跑到商场,买来一个可插优盘的收音机和一个插卡音箱。随着美妙的歌声传出,母亲爱不释手地看着这两样礼物,像孩子一样笑了,昏暗的眼神也变得亮亮的。听着一首首熟悉的歌曲,母亲脸上露出满足和开心的笑容,“以前的收音机是播什么歌就听什么歌,现在的东西可真好,喜欢听什么就能放什么。”父亲在一旁搓着手,高兴地说:“这两样东西都挺好,不需要学什么电脑。我俩一人一个,只要插上那个什么优盘,一亮一亮地闪起来,就可以一首接一首地听歌了,看你娘多开心!” 

    过年了,我自私得只想着自己,竟没想到给父母买什么礼物。而现在,两个小小的礼物,父母就如此满足和喜悦。其实,父母要的很简单,只要我们拿出一点时间,多花点心思,平时对他们多关注一点,理解他们的需求就好。我想,这个春节,父母会更加高兴的,空闲的时间可以晒着太阳、眯着眼,听听喜欢的老歌,日子会更加丰富多彩。拉着父母的手,和他们一起听歌,我感到由衷的幸福。歌声中,一家人甜蜜的笑靥灿烂如花……

 

在老家过年

    生在农村的我离开家乡后,由于老伴从小生长在城市,不愿意、也不习惯乡下的年节生活,因此很多年来我们就在“鸽子笼”式的住宅楼里过春节。

    城市里的春节,似乎一年比一年淡,除了鞭炮声显得有几分热闹外,剩下的就是看电视、上网或“筑长城”,至多是在熙熙攘攘的街市上闲逛一下。也许老伴厌倦了这样的节日生活。为改善一下老伴的春节生活,让她感受乡间你来我往、互送吉祥、相互祝福的年俗气氛,同时欣赏一下农村的自然风光,今年我与老伴特意回到老家过年。

    我俩回到朴实自然的乡间。看到的并非是她想象中的穷山恶水,而是一幅诗情画意般的美丽画卷,老伴的情感一下子舒展开了,对老家的春节马上有了兴趣。不在老家过年,或许领悟不到那种纯朴诚挚、互通心灵的其乐融融的气氛,以及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真意。我们这些爷爷奶奶辈的老人自然成了“请安拜年”的重点对象了。

    初一清晨,连绵不断的爆竹声敲开了大拜年的序幕。踏着鞭炮声,欢蹦乱跳的晚辈们早早来到了我们的床前恭贺新年。“爷爷新年好”“奶奶新年好”的甜美拜年声,像蜜糖般灌进了我与老伴的心窝里。我按照老家的风俗往孩子口袋里塞糖,祝福孩子们将来的生活比糖甜。

    送别了晚辈,同辈及同学、朋友来了。他们穿戴整齐,和我们拉些吉祥的家常话,回忆着童年时代的往事,相互间还不断地穿插些“青梅竹马”的故事来打趣逗乐。

    叔叔婶婶们,算是拜年的第三道风景线了。他们携儿带女,一般不成群结队,也不每家都拜。因我家有年逾耄耋的母亲,就成了他们必拜的人家。他们施罢礼节,就尽情地海阔天空地交谈起来。我和老伴则忙不迭地给叔叔婶婶们敬烟、沏茶、添瓜子花生,直到他们余兴未尽地回去。

    在拜年的交响乐中,音色最浓、出场最晚的是上了年岁的长辈。他们在儿孙们的陪伴下,拄着拐杖缓缓地走向他们的同辈人。在互致问候、共祝健康长寿的话语中喝茶、聊天。他们聊收成年景和乡村变迁,聊古今中外人间沧桑及儿孙孝逆……聊得那么热乎。好在同辈人不多,一天之内也能相互拜个遍。我陪伴父母亲给他们的同辈拜年时,有幸旁听老辈人的话题,让我知道许多不曾知道的事,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紧张、热烈、活跃、愉快的拜年与被拜年的几天过去了,我与老伴又回归宁静。接下来的几天,我和老伴不时地外出欣赏着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深呼吸着城市里少有的新鲜空气,倍感心旷神怡。老伴幸福地对我说:“在乡下过春节,感觉比在城市好多了。明年我们还要回来过春节。”“好,以后每年我们都回来过年,感受春节的快乐!”我郑重地点了点头。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