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在你的胸前写下,你是这样的人;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用你的眼睛诉说,你是这样的人;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用你的微笑回答,你是这样的人;把所有的生命归还世界,人们在心里呼唤,你是这样的人。” 《你是这样的人》是《百年恩来》电视片的主题曲,歌中没有一个字提到周恩来,然而,凡是听过的人都能立刻知道说的就是周总理。这是《百年恩来》总导演邓在军专门提出的要求,作为周恩来的侄媳,她对总理有着更深厚的感情和更真实的理解。
他是怎样的人 2013年11月7日下午,邓在军与丈夫、国防大学原政治部主任周尔均将军准时出现在与记者约定的地点。泡上一杯香气扑鼻的花茶,邓在军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时的情景。 1955年,一个海棠花盛开的春天,18岁的邓在军第一次来到中南海西花厅。“七伯(周恩来)用他特有的炯炯有神的目光,端详了我好一会,然后点点头笑着说:‘好!好!’七妈转过脸对伯伯说:‘她是独女,我也是独女,而且都姓邓,好!’这时,傻乎乎的我多少明白了,他俩是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未来侄媳妇的肯定。”婚后,邓在军经常有机会陪同周恩来和邓颖超在海棠花下散步,聆听他俩的教诲,观察他们的为人处世。1976年1月11日,邓在军和周尔均都参加了周总理的追悼会。1992年7月11日,他们夫妇又陪伴邓颖超走完了人生最后一天。 1993年,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邓在军担任总导演的大型电视艺术片《毛泽东诗词》播出,广受好评。她也萌生了拍摄《百年恩来》的念头。 《百年恩来》的拍摄历时3年,陆续采访了近400位和周总理有亲身接触和交往的各界人士。剧组采访的第一个人,是“觉悟社”最后一位成员管易文。“觉悟社”是五四运动时期产生在天津的先进学生组织,周恩来、邓颖超都是“觉悟社”的成员。接受采访时,管易文已经年满百岁,几年前就完全丧失了记忆力,连新四军时期与他患难与共的夫人都认不出来。邓在军拿出周恩来的照片放在他面前。看到照片,管易文的眼睛突然一亮,他用微微颤动的手指抚摸着照片,嘴唇翕动。管易文家墙上还有一幅总理照片,上方有一个条幅,写着“音容宛在,永别难忘”8个字。邓在军问:“这是您写的吗?”老人慢慢抬起头,停了几秒钟,突然眼圈发红,大声地喊出了条幅上的字,而且一连喊了三遍。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这简直就是奇迹! 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音在接受摄制组采访时含着热泪说:“周恩来不但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改变了我的一生。”她还透露了一个秘密:“《周恩来与他的世纪》这本书,是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夫人杰奎琳要我写的。杰奎琳说:‘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就是周恩来。’” 已故日本航空公司总裁冈崎嘉平太的儿子冈崎彬说,父亲一生中最敬仰周恩来,一直把周恩来的照片藏在自己怀中。嘉平太去世的时候,冈崎彬问母亲:“父亲去世,你好像不怎么悲伤?”母亲回答:“你父亲一生敬仰周恩来,他最终的愿望是到天国会见周恩来,这个愿望实现了,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她还把丈夫一直放在身上的周恩来照片,随同遗体一起火化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迹?伯伯人格魅力到底有多大?为什么他能成为这样的人?”邓在军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危机时先考虑部下安全 周恩来对工作认真,思考问题细致众所周知,然而他毕竟是人不是神,难免也有疏忽的时候。难能可贵的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总是先替别人着想。 《你是这样的人——回忆周恩来口述实录》一书中记录了熊向晖回忆总理的一个故事。 1946年6月7日,身在南京主持国共谈判的周恩来为了讨论东北停战的问题,乘马歇尔专机回延安。两天后,他又乘马歇尔专机返回南京。在延安时,因为一直忙于工作,没有睡觉,疲惫不堪的周恩来一上飞机就睡着了。飞机降落在南京后,匆匆下了飞机的周恩来后来发现,放在自己衬衣口袋里的小本子不见了。总理分析一定是落在了飞机上。 小本子里写着当时由周恩来安排在胡宗南身边担任机要秘书的熊向晖的联系方式,而周恩来希望通过熊向晖了解到胡宗南的军事计划。一旦这个联系方式被马歇尔交给蒋介石,那熊向晖就会立即处在巨大的危险之中。 在危急关头,周恩来没有乱了阵脚。他先向中央汇报了情况,请求处分,同时分析本子一定到了马歇尔手里。但以他的了解,马歇尔作为国共谈判里美方的代表,为了不影响其作为调处人的立场,应该会恪守中立。与此同时,他也做了两手准备,通知熊向晖到上海暂避,静观其变。后来马歇尔果然把密封好的本子还给了周恩来,胡宗南也没有对熊向晖采取任何行动。正因为熊向晖的情报,党中央才及时安全地撤离了延安。 这个故事熊向晖珍藏了很多年,后来他决定讲出来,是因为“对大家有教育意义”。熊向晖告诉周尔均,像总理这样光明磊落,又处处保护下属的人,他从来没遇见过。
唯一一次破例也是为了大局 周尔均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七伯有着高度的原则性,对待和处理任何事情,旗帜都很鲜明。他对公事私事分得很清,他可以听我们汇报工作情况,也会借机会做调查研究,但从来不会轻易表态,更不准我们传达他的意见。” 但有一次,周恩来却破了例。1955年,周尔均正在总后勤部的重庆办事处工作。有一次他到北京汇报工作后,和邓在军一起到中南海见周恩来。当时周恩来问周尔均到北京来做什么,当听到他是来汇报“肃反”工作时,周恩来变得严肃起来:“说说你们单位的肃反情况吧。”听完他说的情况之后,周恩来沉思了一会儿说:“你们西南军区那边解放的比较晚,反革命的情况肯定会有,开展肃清反革命运动是必要的,查出问题也很正常。但你们一个军级单位,查出这么多反革命,出现这么多重大政治历史问题,肯定不正常。你给你们领导带个话,这关系到很多人的政治生命,要慎重。就说这是我周恩来的意见。” 周尔均回到重庆,立刻向上级领导汇报。所在单位立即落实,纠正偏差,保护了很大一批人。“伯伯关心和爱护所有的人。他做一切事情都是从民族发展、国家安定的角度出发。”邓在军说。 “文革”后期,周恩来处于一种“苦”和“难”的境地,内心也非常郁闷。周恩来秘书纪东曾经回忆,1970年庐山会议之前,他替周恩来整理文件,看到办公桌上一张白纸上,总理用铅笔写了几句戏文:做天难做二月天,蚕要暖和参要寒。种菜哥哥要落雨,采桑娘子要晴干。 这几句《西厢记》的戏文真实反映了周恩来当时的艰难处境。但周尔均认为,幸运的是,毛主席对周恩来终归还是很信任的,两个人相互之间也很关心。到“文革”后期,中央政治局虽然按毛泽东指示,开会批判周恩来,但毛主席还是很关心他,让人把自己的沙发抬去给他,希望重病中的周恩来坐得舒服些。而知道毛主席的眼睛不好,周恩来也把自己的老花镜送给了主席。 周尔均至今保留着一张毛主席和周恩来在1974年的照片,这是两人最后一张握手的照片。1974年以后,两人身体都不好,周恩来就很少见主席了。在1974年四届人大会议召开前夕,江青集团极力想掌权,派王洪文到长沙向毛泽东汇报这届人大的人事安排。当时,叶剑英认为只有周恩来出面才能挽回局面,想方设法让病重的周恩来到长沙见了主席。随后主席批评了王洪文,跟周恩来一直谈到了深夜。虽然两人的这次谈话内容永远成了一个谜,但周尔均说:“总理和主席谈话出来后很高兴,还和身边的人一起吃了给主席祝寿的面。毛主席终归还是信任总理的。”
力保邓小平“带领中国往前走” 周尔均曾拜访过邓小平之子邓朴方。周尔均说:“1974年4月,邓小平去参加联合国大会的时候,身体不好的周恩来一直坚持不治病,主要原因是他担心邓小平刚刚复出去联合国,会不会出什么问题,遇到什么困难。在国内,还有反对小平复出的势力,他们会不会做出对小平不利的动作。他希望等到邓小平顺利回国了,他再去治疗。当时他知道,只有邓小平接替他,他才放心。” 周恩来和毛泽东在长沙那次单独会谈10天之后,也就是1975年1月5日,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又相隔5天,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接着在四届人大上,周恩来仍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邓小平为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四人帮”篡权阴谋没有得逞。 1975年12月底,周恩来去接受治疗,在被推到手术室门口时,他把邓小平、王洪文、张春桥叫到身前,他说:“小平同志,你几个月来的工作,证明你比我做得强很多。”他对张春桥和王洪文说:“你们要支持小平同志的工作。”尽管张春桥和王洪文不会听周总理的,但总理还是尽最后的力量来保护邓小平。
为什么怀念周恩来 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回忆过一段总理的故事,让邓在军夫妇记忆深刻。1941年,19岁的秦怡带着刚出生的女儿菲菲在重庆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周恩来看到瘦弱的菲菲因为胃不好而吐奶,当即嘱咐在国统区文艺界的领导要关心和解决演员的实际困难。16年后在亚洲电影节上,总理遇到秦怡,关心地问她:“小菲菲身体怎么样?胃好不好,还吐吗?”秦怡感动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眼泪不断地往下掉。“时间过了这么久,女儿小时候的事我自己都忘了,可总理还清楚地记着,连菲菲的名字也记得。”秦怡问邓在军:“在这个世界上,还能遇到这样的人吗?还能得到这样的爱吗?还能得到这么多的帮助吗?” 邓在军给记者讲了采访谷牧时听到的一段往事。“文化大革命”后期,谷牧任国务院副总理协助总理抓经济工作。有一次他工作到凌晨3点多,刚回到家里睡觉,就接到了总理的电话过问一件事。谷牧当时想,3点多钟了找部长们也不方便,于是回答说:“我明天早上一起来就去抓这个事情。”结果等早上醒来,总理处理这个问题的批示已经送到谷牧的桌子上了。上面写着:“谷牧同志,我来不及等你到明天了,我已经找他们处理了这个事。”谷牧说:“那时候我觉着很惭愧。”邓在军说:“今天,能做到像总理这样全心全意勤劳工作的干部不多了。很多官员在工作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服务人民,而是管理人民。他们忘了,官员首先是公仆。” 实际上,博爱、勤劳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是在一个愈发浮躁的社会里,很多美好品质都被遗忘了。邓在军认为,今天纪念周恩来,不仅仅是一种缅怀,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回归,是为官、为人基本素养的重拾,是一种人格精神的碰撞、思想灵魂的洗礼。这才是今天我们重新思考周恩来精神,学习周恩来高贵品质的真正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