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7日,《南京晨报》“无厘头”地在第一版刊登一张天气图,标题为“南京换季”。不知就里的人弄不明白报社为何要在不是换季的日子登一张天气图?然而,任何事情有因必有果。其因,就是此前一日该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季建业因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被中纪委调查组从南京带往北京接受组织调查。待同日新华网正式对外发布消息后,南京市民方才如梦初醒,原来“天气图”另有所指,不禁打心眼里感叹《南京晨报》媒体人的睿智,用一个大自然的季节更替,来暗示为民诟病的强势市长的倒台。 城市改造“复制”扬州模式 2009年8月26日,季建业从扬州市委书记调任江苏省会城市南京市副市长、代理市长,踌躇满志的季建业在一次干部大会上说:“南京古称建邺,我季建业就是被南京人民拎着耳朵,耳提面命来建设新南京的。” 调任南京前,季建业曾在县级市昆山和地级市扬州当过市长、市委书记。特别是在扬州市长任上,他“大刀阔斧”强推市政建设,让扬州市的市容市貌在短短几年内发生较大变化,被当地老百姓视为是个“有能力、有魄力”的领导人。从到南京上任的第一天起,季建业就开始复制“扬州模式”。他未有经过南京市人大批准,就动用3.8亿元资金整治市内主要道路。季建业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中山路、汉中路道路街景改造工程,随后就是中央路、中山路、中山南路改造工程,再后来就是对南京的绕城公路进行城市化改造……房屋大迁大拆,街道两边的梧桐树被砍,围挡连片开膛破肚……整个城市到处机声隆隆,尘土飞扬,俨然一个大工地。南京城被挖得千沟万壑,下大雨道路“水漫金山”,有网友调侃“要到南京去看海”。如此折腾蛮干,弄得南京市民怨声载道,指责和质疑声不绝于耳。 诚然,对于季建业来说,城市道路扩建,街景改造,对绕城公路进行城市化改造等,都只能算作“小工程”,而他主导强推的“大手笔”工程,则是投资几十亿元的城市轻轨建设,和投资180亿元的“雨污分流”工程。 轻轨建设完全是个“长官意志”工程。有专家称,季建业把11号线拉到离城市几十公里远的金中湖地区,然后从高淳再跨过两百多平方公里的石臼湖,在没有任何村庄和人烟的地方建轻轨,投资几十亿元,谁提意见也听不进。 另一个“长官意志”工程就是“雨污分流”工程。季建业到任南京市长三个多月后出国考察,回来后就力推这个耗资180亿元的大工程。这么大一笔预算,没有经过市人大常委会讨论,连起码的程序都不走,说干就干。 季建业办事主观武断,作风霸道蛮横。他不了解市民的心态,建地铁三号线时,在公示不完善的情况下,一夜之间就把大行宫的大批粗壮梧桐树挖走移往它处,甚至砍掉许多梧桐树,引起市民强烈不满。在2013年南京市召开的“两会”上,因为拆迁问题,季建业与几位院士发生冲突,态度粗暴,不重视专家意见,也给代表委员们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与“金螳螂”撇不清的政商关系 据知情人士介绍,季建业出仕最早曾在苏州吴县为官(任县委副书记)。该县建筑装潢园林工程公司技术科长、副总经理朱兴良经人介绍,认识了季建业。1993年,朱兴良创建了“金螳螂”装潢公司。2001年季建业到扬州为官,朱兴良也跟进到了扬州。在这里,朱兴良的“金螳螂”装潢公司以车身广告“起家”。据扬州一位广告经营人士说,季建业跟市公交公司负责人打了招呼后,“金螳螂”当年拿到的合约是每辆公交车每年广告费3000元,而“金螳螂”转手向外承租每辆则是1.5万元。扬州市的公交车从最初的400多辆到后来增加到900多辆,算起来最初“金螳螂”每年就可以从车身广告上净赚600多万元。朱兴良仅此一单,就赚得盆满钵满。 “金螳螂”在扬州承接的第一个装修项目,自然也是季建业“钦点”的。公开资料显示,扬州迎宾馆是一家五星级宾馆。据当年这家宾馆2号楼项目负责人介绍,2004年初,季建业要求他配合“金螳螂”装修2号楼。装修花费2800万元,这位负责人算了一笔账,2号楼总共1200平方米,折算下来每平方米花去2.3万元,而按当时扬州市的精装修标准,市场价格每平方米只要七八千元。一个简单的装修工程,“金螳螂”在季建业的关照下就赚了一千多万元。后来“金螳螂”又承接了西园饭店、珍园、萃园等国有酒店的装潢工程。 因为有季建业罩着,“金螳螂”那些年几乎垄断了扬州所有国有酒店、商品房和医院等装潢业务,其“霸道”行为一度引起扬州装潢业者的强烈不满。 “金螳螂”在南京涉及的装潢项目也很多,其中不乏政府出资的大项目。例如南京江宁区人民法院审判综合楼、南京图书馆、南京地铁一号线工程许府巷站装修、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南京江宁体育中心、南京会议展览中心会议中心等。这些工程的装修,作为南京市长的季建业,有没有跟属下打过招呼?联系到他在扬州对“金螳螂”的关照,瓜田李下,人们不得不怀疑。 官商勾结,缘于利益的交集。据江苏省纪检部门的同志介绍,中纪委对季建业的调查,就是因为其涉嫌与“金螳螂”在扬州和南京的部分装潢工程项目而引发。 学术造假遭世人诟病 季建业没有经历过全日制大学本科教育,却在从政以后逐渐获得了硕士、博士等头衔,并在一些学术大刊上发表了不少论文。他在担任昆山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时就开始了他的“学术”追求之路。1996年至1998年,季建业在苏州大学行政管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一年后正式进入苏州大学法学院学习,成了一名正式的在职硕士研究生。 季建业在苏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然而他撰写的博士论文《农民权利论》,其后却被湖南省社科院研究农民权利问题的学者张英洪告其抄袭。2007年2月4日,张英洪在网上发文指控季文至少有6处涉嫌抄袭,即不注明出处,参考文献中也未提及。因为涉嫌学术造假被揭穿,季建业害怕事情闹大,便指派身边工作人员和某大学的一名老师找到张英洪,解释情况,并允诺给他20万元科研经费作为补偿,被张英洪拒绝。 季建业通过不断提高学历,找“枪手”代写论文,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学者型官员”。然而其塑造过程却并不“光彩”,被社会舆论一再诟病的论文抄袭,是其终身无法抹去的人格之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