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十八岁的见证——从东博会看中国—东盟合作之变

2021-9-13 14:14| 发布者: 家网编辑高姗姗| 查看: 617| 评论: 0|原作者: 新华社记者王军伟、于佳欣、潘强、徐海涛|来自: 新华网 

摘要:   山海相约,合作共赢。9月10日,为期4天的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隆重开幕。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中国和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 ...

  不断提升的“亲密值”:助力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东博会既是经贸盛会,也是外交舞台,传递出中国—东盟友好合作的强烈信号。统计显示,先后有100多位中外领导人、3400多位部长级贵宾出席东博会,高规格会谈、政商高端对话等成为备受关注的会期“重磅”内容,有力推动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多年来,依托东博会平台,中国和东盟在人文、教育、民生、健康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东博会促进了多领域合作,是一个共赢的平台。”泰国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彬嘉玛·塔维她雅浓说。

  9月11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参会者在东盟国家展区泰国馆参观。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近年来,在东博会框架下,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等接连举办,为促进区域人文交流发挥积极作用。

  截至今年6月底,作为面向东盟的窗口,广西已与东盟各国近200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东盟国家来桂留学生达1.6万人。“在广西度过的5年学习生涯让我收获很多,见证了广西与东盟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深度合作。”广西民族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的越南留学生阮泰英说,她身边越来越多的同学毕业后从事东盟与中国的贸易、科技交流工作。

  在广西大学,陈奕颖老师给泰国访华团成员讲解汉字“福”(2018年6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借助东博会平台,许多基础设施项目给东盟国家民众带去实惠。在老挝万象市三通县的500千伏帕腊变电站项目施工现场,来自中国南方电网广西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和当地工人一起奋战。老挝籍工人念和说:“刚开始觉得做起来很困难,但是中国技术人员很有耐心,一遍遍地教,感激他们毫无保留地传授。”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和东盟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共同加强公共卫生领域合作。去年的东博会首次设置公共防疫及卫生展区,今年的东博会举办了中国—东盟药品合作发展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不断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在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广西壮族自治区卫健委选派的抗疫医疗专家组启程前往柬埔寨(2020年3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希望通过东博会等平台,带动更多的区域交流合作,传递更多友谊。”已在中国工作15年的广西外国语学院泰语教师安阿侬说。

  9月11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参会者在巴基斯坦展台参观,巴基斯坦是本届博览会特邀合作伙伴。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9月11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参会者在新加坡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9月11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参会者在品尝选购商品。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9月11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参会者在挑选马来西亚商品。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9月10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参会者在了解巴基斯坦地毯。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参展商在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通过网络直播推销商品(2020年11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12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