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ob_end_clean(): failed to delete buffer. No buffer to delete in /data/www/lgbzj/source/class/class_core.php on line 16
著名书法家,“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中共泰安市(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泰安市文物管理局原局长,泰安市书法家协会首届主席,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黄廷惠先生,因病于2021年8月30日1时50分在泰安逝世,享年92岁。 作为朋友,黄廷惠先生“山高水长”。他诚挚朴厚,品格高尚,从善如登,儒雅温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比我年长不少,却每每亲切地称我为老弟。人生苦短,难得知己,我们俩几十年亲如骨肉,情同手足,他不仅是我的兄长,也是我做人之楷模,从艺之导师。从1981年至今,黄廷惠先生是我崇拜泰山,认识泰山,解读泰山,宣传泰山文化中相处最久,合作甚密,受益颇多,感情深厚的领路人和学者。40年来,俺俩亲密无间,友好相处,同师泰岱,携手创作。说起泰山,他倡导“努力登高”,提到为人,他善于“洗心涤虑”,谈论做事,他诲人“登高望远”,涉及艺术,他惯于“目尽长空”……我的泰山电影、电视纪录片系列之作《泰山》《泰安览胜》《经商者蜂拥而至泰山幽静风景区已成闹市》《建设中的泰山》《中国泰山》《登泰山》《泰山石刻》《中华泰山》《泰山庙会》《泰山石敢当》等等,或受中央领导批示,或屡获国家级政府大奖,或收藏于国家图书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或广播于国内外媒体,或载于地方志,皆受益于黄廷惠先生的悉心指导和倾力支持,“在山泉”之恩,当“龙潭飞瀑”相报。他早已成为我心目中弘扬泰山文化之北斗。为此,我曾撰文《岱岳何处不识君》(这是我为书画界好友最长的撰文),洋洋万言,情真意切,其气质素养,音容笑貌,历历载于字里行间,写史、叙事、感慨、抒怀,铭记于心,终生不忘! 作为国家干部,黄廷惠先生“不要做大官,要立志做大事”。他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不卑不亢,不事权贵,不为名利,不事张扬,两袖清风,一身正气,高风亮节,坦荡磊落,对党和国家忠心耿耿,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动乱之后百业待兴,正值我在泰山创作。黄廷惠先生多次赴京申请泰山修复资金,主持修建了岱庙64间东、西廊房,将22块历代国宝级的珍贵名碑,数十块各地收集的汉画像石陈列其间。为了配合我们摄制纪录片,他还把泰山石刻、碑刻、门额、匾额、坊额、楹联、抱柱联等保护、修复、贴金、描红以及重新增建、刻制,数以千百计,还将6000多级登山盘路全面普查整修,收藏明清等历史名人字画22轴,保护历代碑刻200多块,汉画像石48块,刻制新碑57块,碑刻贴金1648字,石刻描红1400多处、10000多字……据我所知,新中国40多年来,特别是他主持领导泰安市文物管理局工作期间,在保护、修复、建设泰山文物风景名胜,弘扬传承泰山文化工作中,下的功夫最大,成果最多,贡献最杰出,堪称当代发展泰山旅游事业的奠基者,令人钦佩之余,倍加敬仰! 作为艺术家,黄廷惠先生“登高必自”。他博学多才,书画诗文篆刻无所不精。他是新中国的文教先驱,勤诚厚朴,崇礼尚德,勤勉自强,坦荡正直。由于长期受泰山文化的深刻熏陶,他自幼喜爱书画,后专习书法,遍临名家,与当代书坛巨匠舒同、沙孟海、楚图南、王蘧常、启功、刘海粟、陈叔亮、欧阳中石、武中奇等交友颇深,并以泰山石刻碑文为典范,精习秦篆、汉隶、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等书体,苦钻隶意,纳其精华,苦心读帖,更揣摩泰山的松石泉云乃至泰山的古典建筑与书法的联系,耳濡目染,融会贯通,师古而不泥古,法自然而高于自然。历经数十年临池之功,其书法功力深厚扎实,博采众家,熔铸古今。尤精汉隶,持擅行草,颇具秦松汉柏之风骨,终在行草书法上开创出一派个性鲜明的独特风格,人称“黄体”。其作品出版多本专著,诸家收藏。在泰山及全国留下了数以百计的牌匾、碑文、题刻,堪称书法名家,当代书坛宿将。 黄廷惠先生的一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他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他尊崇圣贤,提携后学,对同事亲友诚恳厚道,对文化艺术精益求精,突破创新,永攀高峰。他毕生对政治信仰,艺术创造,人生价值的追求,既有“天路非遥”之梦,更不乏“渐入佳境”之登,且已达“首出万山”之巅。我以资深新闻人40年耳闻目睹的事实断言:黄廷惠先生可谓泰山脚下当代师岱、敬岱、识岱、颂岱的名士高人! 岱宗仙云升天去,名士忠魂归泰山。 天沉沉,雨绵绵,松柏泉瀑为之垂泪!黄廷惠先生的逝世,泰山失去了一名骄子,鄙人失去了一位挚友,这是书画界的巨大损失! 苍天有疏,斯人已去。悲痛欲绝,歌哭泪干。愿黄廷惠先生天国生辉,万古流芳! 注:文中引号内的词句,多为黄廷惠先生当年整修过的“泰山石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