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育部启动实施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面向西部地区行业、产业、企业急需的紧缺专业,遴选组织一批高校优秀退休教师支教、支研,首批试点3所高校,2021年扩大到西部10所高校。该计划为受援高校提供了宝贵的智力资源,有效缓解了受援学校师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总体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升了学校立德树人、队伍建设和科研创新的能力,助力西部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走上讲台,他们依然年轻。银龄教师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让我们跟随《人民日报》,走近他们,聆听他们的故事,传递他们的精神与力量。 华中科技大学退休教师毛羽 “我已经是半个大理人了”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青年教师和青芳是一名90后纳西族姑娘,她清楚记得第一次在云南大理见到华中科技大学退休教师毛羽时的心情:“要给退休老师当助教,有些忐忑!老师会不会很严厉?” 毛羽也记得第一次来到滇西大的场景:在管理学院开座谈会,偌大的会议室只坐了7个人。“学校2017年正式建立,硬件一流,但太缺人了!” 几乎没有犹豫,毛羽留了下来。作为银龄教师,他希望与青年教师共同参与滇西大的发展。 “学校好不好,不只要看大楼,关键看有没有好老师。”毛羽说,“一去听课就发现不少问题,有些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有的站在教室后面讲课,有的干巴巴念课件……”毛羽仔细记录,针对共性问题召开交流会、指导教学竞赛。 “我们初入学校就遇到这么好的指引者,太幸运了!”和青芳感慨道。 滇西大是一所应用技术大学,致力于培养应用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大理旅游业发达,作为管理学院副院长,毛羽会同老师们联系了许多企业,为学生拓展在国际知名酒店、物流企业等的实习就业机会。在他看来,“作为银龄教师,不仅要输血,还要造血,为学校留下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和社会资源。” 今年暑期,第一年协议期满,毛羽不想走,决定继续做银龄教师。“我已经是半个大理人了!”他说,自己已经喜欢上了大理,喜欢“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还经常骑着自行车拜访周边的村民。 眼下,毛羽正聚焦于开展大理特色的民宿业研究。“一年的时间对我来说太短了,只要时间允许,只要学校需要,我肯定会留下来,继续做下去!” 华北电力大学退休教师戴庆辉 “怎样讲好课?秘诀是投入” 这个暑假,华北电力大学(保定)退休教师戴庆辉选择留在新疆,留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这个他刚来了一年却无比喜爱的地方。 “习惯了当老师,不上课不舒服嘞!”谈起到克拉玛依任教,戴庆辉笑道。2018年退休后,戴庆辉在华北电力大学接受返聘,2020年听闻有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果断报了名。“一开始,老伴儿担心,怕我在新疆条件艰苦、水土不服。来了之后我发现,我很喜欢这里。” 在克拉玛依校区,戴庆辉的主要工作是授课,把好的讲课方法、经验带给当地老师。 “怎样讲好课?秘诀是投入。上课不是很难的事,而是舍不舍得下功夫的事。”在面向学院青年教师的讲座中,戴庆辉说,“教师只有把心思真正放在授课上,学生才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立德树人的目标才能实现。” 有好的态度,也要有好的方法。在教学上,戴庆辉有一些心得:比如,上课前一两天,他就将课件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反馈认为难懂的地方,这样上课时能更好地把握重难点;他会把学生分成几个项目团队,让大家在合作与竞争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如何让学生学会方法、学会应用、学会思考,是教师应常常思考的。”戴庆辉说。 除了授课,戴庆辉还参与所在会计专业的学科建设。“我来克拉玛依时,正好赶上专业‘新文科建设’申报,几名银龄教师帮助学校的老师,一遍遍讨论方案、一次次修改计划。虽然过程很艰苦,但是能在学科建设中发挥作用,我感到十分荣幸。”戴庆辉说。 长安大学退休教师曾乐元 “胡杨精神感染着我” 8月29日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畔,塔克拉玛干沙漠边,夜幕降临。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退休教师曾乐元风尘仆仆,刚刚抵达塔里木大学。这天,他从西安出发,先乘4小时飞机到阿克苏,再坐了2小时汽车,这才到了学校。 “这次,我带了一些思政课能用到的新资料。”行李不多,书倒是不少。曾乐元一边收拾,一边告诉记者:教了30多年思政课,退休后也闲不下来。去年报名当银龄教师,第一年结束“不过瘾”,再来一年! 去年10月,曾乐元一到塔里木大学,就感觉到了学校的需求。常有老师反映,上思政课只照着课本教,很难结合实践拓展教学手段与形式。“如果完全照本宣科,学生兴趣不大,很难入脑入心,可以增加一些案例,创新课堂教学。”曾乐元注重调动学生、吸引学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 塔里木大学大三学生郭泽鑫笑着回忆:“第一节课,我坐在第三排,心里嘀咕,老师会不会很古板?没想到,曾老师上课很吸引人,后来我每次都坐第一排!”他说,曾老师注重将课本与实际结合,例如,讲授“精准脱贫”相关内容时,会请学生们分享身边的脱贫故事。 “我分享了到喀什地区伽师县探亲的感受。这几年,亲戚家的房子翻新了,有了新厨房、新家具,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学生迪娅拉·艾山江回忆,同学们听完她的分享纷纷鼓掌,曾老师还奖励她一幅自己的书法作品! 新学期开始,曾乐元忙着备课,还与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同事们联络,希望为塔里木大学引进更多资源,加强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胡杨精神感染着我,我还想多干几年,发挥余热,讲好思政课,为兴疆固边贡献力量!”曾乐元说。 大连理工大学退休教师杨微 “得拉上老伙伴们一起来” 去年7月,大连理工大学退休教师杨微带着老伴从渤海之滨的大连来到云南。“听说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缺基建工程管理人员,我就把具有9年大学基建管理经验的老伴也拉上,一起来!”杨微说。 讲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督导、组织编写教材、评审学校项目、协助二级学院招聘新教师……杨微说,来的时候没想到这么忙,可是看到滇西大处于起步阶段,太多工作需要做,心里着急,于是,加班加点。 学校把同批来到滇西大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几位老师及家属,安排住进了同一层宿舍楼。“几对老夫妻从陌生到熟悉,处得也像大学同学似的。”说到这儿,杨微给记者展示了几家人一起过年的视频,他们还以学院名字给这个小团体起了个名——“地科银龄组合”,一起在重阳联欢会上演出小合唱。杨微说,“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幸运地在异乡结交到一群好朋友。” “光我来还不够,得拉上老伙伴们一起来!”与志同道合的老伙伴一起,开始新的退休生活,让杨微又下了一个决心,再多推荐一些人来!材料力学专业基础课缺老师,管理学院也需要市场营销师资,杨微就把她的老同事们叫来了。这个暑假回大连,她又给老同事们讲了好多支教的故事,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银龄教师队伍,把优质教育资源带到云南。 今年7月,结束第一年银龄支教的杨微夫妇,继续和学校续约了。“经常有人问我们,来这儿是不是吃苦,真的不是!对于一名老师来说,能在有余力的时候,把所学惠及更多学校、更多学生,还有什么是比这更快乐的事呢?”
来源:《人民日报》(2021年9月5日第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