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夏吴忠市关工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强化立德树人使命担当,持续增强服务青少年的关爱能力,创新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主题活动,悉心把党和政府的关爱送到孩子们心坎上,成为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安全港湾。 一、坚持高位推动,下好青少年法治教育“一盘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普法教育,把青少年普法教育作为依法治市的基础工程,与法治吴忠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同考核。一是强化领导,下好组织保障“先行棋”。经市委、市政府同意,调整充实吴忠市第四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关工委主任任组长,各成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市关工委,由秘书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自2014年以来,市关工委连续举办关工委骨干培训班,精心设置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辅导课,较好地提升了关工委骨干的法治素养。2021年7月5日举办了“树牢法治观念 守护生命安全”法治安全教育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全面打响了青少年法治安全教育的“发令枪”。二是强化责任,下好部门配合“联动棋”。普法活动的各工作小组,各司其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守法普法协调小组负责统筹调度、考核推进工作。司法局将青少年普法工作纳入“七五”“八五”检查评比内容,并加强对“五老”宣讲团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教育局扎实开展“零犯罪学校”创建活动,将法治教育列入学校德育课程,高标准打造了一支法治师资队伍;政法部门选派唐晓华等30名公检法司干警兼任市直属学校法治副校长;共青团组织开展“青少年维权岗”等活动,形成了齐抓共管、部门联动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保障、下好普法经费“支撑棋”。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将普法经费列入预算,政府专项拨款用于购买《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读本》,免费发放到各中小学生中,确保了青少年普法工作扎实开展。 二、坚持协同发力,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 一是发挥“五老”优势参与普法教育。市、县两级关工委组建青少年普法讲师团,邀请1000余名“五老”法治志愿者进校园做宣讲报告600场次,评选表彰300名“守法小公民”、100名“好少年”。组织全市500名青少年参加全区法律知识竞赛,荣获一等奖4名、二等奖51名,三等奖88名,组织参加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宪法小卫士”学习,总成绩在五个地级市中位居第一。动员更多“五老”参加青少年普法工作,组建“五老”网吧义务监督队伍6支,适时对网吧等娱乐场所进行突击监督,会同文化部门取缔学校周边200米以内网吧,有效净化了学校周边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二是持续开展“零犯罪学校”“零犯罪社区”创建活动。全市各级关工委积极开展“零犯罪学校”“零犯罪社区”创建活动,青铜峡市、盐池县荣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盐池县第一中学、青铜峡汉坝小学等15所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零犯罪学校”、宋晶晶等25名教师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优秀辅导员。青铜峡依托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每年组织城区12000余名学生参观学习,累计举行升国旗仪式1860场次。在各中小学校组建心理咨询室,聘请60名心理健康教师,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盐池县关工委聘任冒彦浩等20名同学为“小小法治宣讲员”,并颁发了聘书。“小小法治宣讲员”在革命历史纪念园和博物馆为全县中小学生法治研学活动提供讲解服务300余次。三是深化法律护航行动。2021年春季开学伊始,吴忠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在全市440所中小学校,面向近24万中小学生,组织上好“庆祝建党100周年思想教育课、爱国主义教育课、疫情防控教育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心理健康疏导课、勤俭节约课、普法宣讲、防校园欺凌和暴力教育课”8堂精品“开学第一课”,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2020年11月至12月6日,市关工委联合教育系统开展“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强化学生的宪法体验。 三、坚持花样普法,拓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模式” 一是坚持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重要抓手。充分利用“12.4”国家宪法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结合安全、禁毒、国防等专题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组织观看法治微电影、情景剧表演、普法报告会、法治晨读、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演讲、禁毒图片实物展等形式,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法治意识、自我保护、维权意识。发挥“老法官、检察官、老公安”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围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主题开展宣讲活动,每年受教育青少年达60000余人次。二是以“新”字为主线,不断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载体。红寺堡区关工委联合公、检、法、司等部门指导学校开设模拟法庭42场次,完全参照法庭审判程序,让学生自己创编剧本,由学生扮演审判长、审判员、原被告等角色,法庭上,真实的现场,惟妙惟肖的表演,增强了法治教育对孩子们的引导性、互动性和趣味性,使同学们在亲身体验庭审过程中学习法律知识,接受法律教育。三是拓展开通网上普法教育新矩阵。利通区专门建立了“利通普法”微信公众号,鼓励教师、家长积极关注,及时更新政策、法治等内容,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拓展增添新渠道;盐池县检察院张丽萍同志,利用业余时间在全县开通“丽萍姐姐”热线,数年来专门从事青少年法律咨询和心理疏导工作;青铜峡开辟了首家校园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展馆,开通了学生、家长、教师网络空间,用“互联网+”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市团委开设“吴小团普法”专栏,发布文创作品2300余件,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坚持多元联动,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新路子” 一是开展护苗行动。建立“青少年观护站”151个,始终把“失足、失管、失学、失业”青少年作为帮教关爱重点,教育引导青少年做尊法学法守法的时代新人。利通区“王兰花”热心小组通过“结对子”“一对一”等帮扶方式,对问题青少年、服刑人员子女进行帮助。利通区关工委注重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通过与公、检、法、司等部门协调,对涉案未成年人在司法程序上进行人性化关怀:利通区法院打造“小白杨工作室”对未成年人进行司法保护工作,对于认错悔罪的未成年人免于处罚或缓刑;利通区检察院对情节轻微的未成年人免于批捕或起诉;利通区司法局为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提供无偿辩护、代写文书等法律服务。同心县关工委依托“薪火相传”宣讲队,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不断创新青少年普法教育的内容和途径,针对本县禁毒形势严峻,坚持在各学校开展禁毒教育,先后组织部分老干部深入戒毒所调查了解、帮教吸毒青少年,呼吁全社会关爱青少年,帮助青少年增强防毒、拒毒意识。青铜峡19所四点半学校开办“阳光课堂”,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学校、社区和家庭的无缝对接,受益学生352人,志愿教师114人,宁夏新闻进行了宣传。吴忠市团委开展“情暖高墙”活动,为12名服刑人员困难家庭未成年子女发放了价值12000元的慰问物资,心理咨询志愿者们还通过亲情陪伴、电影赏析、沙盘游戏对服刑人员子女开展心理抚慰疏导,积极引导孩子们树立自信、自强、自立意识。二是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法治宣传教育网络。以“全国优秀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创建工作为契机,设立“深化家校合作 培育时代新人”暨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建家庭教育教研团、家长学校中心教研组,坚持教育从“家”开始,重视家长学校建设和家庭教育师资培养。将法治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通过家庭教育大讲堂、致家长一封信、微信群的形式向家长传递法治教育信息。广泛开展家长培训班、家长法律大讲堂,家庭教育规范讲座等活动,提高了家长的法治观念,使家长成为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第一责任人。三是选树典型,打造特色普法品牌。吴忠市关工委在“集善之家”“四点半学校”特色品牌基础之上,探索实施课外法律知识普及课程,让青少年从学法中获得启发,取得了较好效果。青铜峡市以退休交警李伟东为先进典型,他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维护学生上学放学的岗位上,满腔热忱地义务宣讲交通安全知识,营造出全员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安全的浓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