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陕西省榆林市老年教育网络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2021-8-28 20:24| 发布者: 家网编辑9| 查看: 511| 评论: 0

摘要: 覆盖面的扩大,是老年教育必须要经历的一个发展阶段。对于发展相对滞后、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尤其要首先解决“一座难求”的问题,让更多的老年朋友“有学可上”,是实现高质量老年教育的重要前提。所以,老年教育网 ...

覆盖面的扩大,是老年教育必须要经历的一个发展阶段。对于发展相对滞后、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尤其要首先解决“一座难求”的问题,让更多的老年朋友“有学可上”,是实现高质量老年教育的重要前提。所以,老年教育网络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榆林市各级老干部局、老年大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市、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老年教育网络的构建,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正在逐步实现全覆盖。

一、思路与方向

榆林市老年教育网络构建坚持“1243”发展总思路,即把握一个矛盾、抓住两种力量、构建四级网络、实现三个目标。

(一)把握一个矛盾,即明确老年朋友日益增长的老年教育需求与榆林市老年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目前全市老年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非常突出,体制机制、教学资源、人才队伍、教学模式等诸多因素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全市老年人口近60万,占总人口比例已超17%,而全市通过各级老年大学、通过各种渠道享受老年教育的老年人仅2万余人,占老年人口比例不足4%,老年教育发展不充分问题非常突出。另外,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影响,县区之间老年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北部经济较好的神、府、定、靖等县区情况较好,有固定的场地、经费、人员,在校学员均已上千,南部经济较差的绥、米、子、清等县区发展情况不理想,场地不过100平米,学员不过二三百,经费人员等教学资源非常匮乏。

(二)抓住两种力量,即利用好党政和社会两种力量发展老年教育。一方面,对于党政力量,要在用好用活现有政策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更新更细的政策、更多更大的人力物力支持,进一步理顺办学体制机制,进一步盘活各类教育资源,为老年教育提供坚强后盾。另一方面,对于社会力量,要主动出击,与工矿企业、培训机构、社会团体寻求合作,进一步探索社会力量办学机制,形成共享共赢的深度合作局面,开辟民办老年大学广阔空间。

(三)构建四级教育网络,即构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老年教育网络。在市级层面,要将市老年大学打造成高标准示范学校,从学校管理、教学模式、队伍建设等多方面为全市老年教育提供参考;要将县区老年大学作为重点发展对象,打造全市老年教育支柱,成为实现老年教育全覆盖的主要抓手;要将镇(街道)老年学校作为重要延伸,充分发挥镇政府、街道办主体作用,发展好人口最集中区域的老年教育;要将村(社区)老年学校作为老年教育全覆盖的“最后一公里”,做精做细,强调精准化服务,发展好对应特定人群的老年教育。

(四)实现三个目标,即实现体系化、信息化、个性化。体系化,即打造全市老年教育体系,实现有层次、有进阶的一体式教育,从村(社区)到镇(街道)、县区、市层层选拔、层层进阶,构建专业、系统的老年教育;信息化,即打造全市老年教育信息平台,囊括全市老年教育师资、学员、教材等各类资源,建立学习积分制,实现资源共享、管理统一、信息同步;个性化,即打造人性化的、针对性的老年教育平台,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身份人群,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老年教育模式,实现百花齐放。

二、现状与成效

经过市县两级共同努力,榆林市老年教育四级网络已初见雏形,特别是市老年大学和榆阳区、神木市、府谷县、靖边县等北部市县区,牢牢把握党政和社会两种力量,采取多种方式,在老年教育网络构建中成效显著。

(一)社会力量办学初见成效。老年大学的很多教师、学员,或在社会培训机构代课,或在培训机构学习,为开拓老年教育合作渠道提供了天然的条件。榆林市老年大学专门研究出台了《榆林市老年大学分校、校外教学点管理办法》,初步明确了社会力量办学机制。近年来,通过与社会团体、培训机构和个人合作,已经开办了人人艺术、以舞为蓉、小童星艺术东沙和西沙两个校区、舞林大会、子禾私塾、大众健身瑜伽、八方琴馆、赟和轩古琴馆等12个校外教学点和观止文化艺术博物馆、信天游文化2个教学基地。目前这些教学点均已开始招生,学员人数已达1000人次以上。

(二)县区三级教育网络初具规模。榆阳区、神木市、府谷县、靖边县、绥德县等县市区在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老年教育网络建设上取得了较大成绩。榆阳区通过高校+社区学校、带头人+社区学校、政府置换+社区学校、开发商+社区学校、双创+社区学校、包底支持+社区学校等多种模式,已开办覆盖12个街道办的16所社区老年大学,学员人数近5000人次,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府谷县已开设4所乡镇老年学校、3所社区老年学校,在校学员1500人次;神木市已开设2所乡镇老年学校、6所社区老年学校,在校学员1200人次;靖边县已开设1所乡镇老年学校、4所社区老年学校,在校学员1000人次;绥德县已开设5所社区老年学校,在校学员800人次。

(三)个性化教学探索初成路径。2019年,榆林市委老干部局组织开展了老年大学特色专业“一县一品牌”创建工作,各县区立足当地特色民间文化资源,打造精品特色课程,榆阳区的“掐丝珐琅画”、横山区的“陕北说书”、府谷县的“二人台”、靖边县的“跑驴”、定边县的“三边剪纸”、清涧县的“道情”等,均已成为代表性课程,既丰富了老年大学教学内容,也传承和弘扬了民间文化。与此同时,靖边县老年大学采取“一校一品牌”的模式,在县区东南本北四个方向开办的4所社区分校中,每个分校集中打造1门专业课程,极大地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专业性。府谷县针对服务对象文化层次特点开设的识字班和智能手机应用班,深受老年朋友喜爱,已成为其教学亮点。

三、问题和建议

在老年教育网络构建工作上,榆林市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发展不平衡、农村老年教育开展困难、体系化难度大等方面。

(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老年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不可分,从榆林市来看,北部经济较好的县区与南部经济较差的县区差异巨大。在老年教育网络构建方面,南部县区除绥德外,其他县区成果寥寥。部分县区一所县级老年大学尚且左支右绌举步维艰,根本无力发展镇(街道)和村(社区)老年学校。鉴于此,建议省上出台相关政策,一方面,为经济落后地区争取更多老年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探索区域帮扶模式,由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达成老年教育结对帮扶关系,共享老年教育资源,实现共同发展。

(二)农村老年教育发展困难。从榆林市老年教育目前状况来看,村(社区)一级老年教育基本集中在城市社区,府谷县有一所老高川老年学校,是在村委会基础上改造而来,且由村委负责管理,但老高川村为老高川镇政府所在地,实际上也属于镇一级的老年学校,村一级的老年教育实际仍是空白。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经济、观念、人口等多个方面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发展好村级老年教育,也应当是老年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所以,建议省上专门出台关于发展村级老年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同时加大农村老年教育宣传力度,引起各级党政部门重视。

(三)体系化建设难度大。目前,老年教育网络的构建仍然处于各自为阵的阶段,难以实现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目标。老年教育体系化建设的主要困难来自教育体制机制的不畅,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主导单位统揽全局。目前很多县区老年大学与老干部活动中心合并于老干部服务中心,市老年大学在指导工作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建议省上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理顺老年教育机制体制;同时,在省级层面探索建立完善的全省老年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全省老教一盘棋格局。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