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口将老年大学进基层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持续攻坚持续发力,通过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努力实现入驻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效应。 一、坚持顺势而为,确保老年教育进基层工作融合发展 在推进文化养老和老年教育的延伸工作中,龙口市创新思路,积极而为,不拘一格推进老年教育进基层工作。先后在南山老年大学建立分校区,在8处社区以及离退休干部社团建立了教学点。一是通过“嵌入”式,推进老年教育进社区。我们注重发挥组织部门的职能优势,提前介入,从有利于发展老干部党建工作、有利于开展老年教育工作着手,从功能定位、区域划分、人员管理、经费保障等诸多方面与社区协调定位,实现共建共享共商共治;二是通过“嫁接”式,推进老年教育进企业。与南山老年大学持续开展合作办学,统一谋划,相互补充,根据两校区所处地理位置向广大老年学员进行合理推荐,为他们提够最适合、最理想的学习选择,并共享课程资源和师资力量,切实提升老年教育质量;三是通过“外派”式,推进老年教育进社团。充分发挥老年大学师资力量充足的优势,助力社团建设,开展教育普及。老年大学舞蹈专业教师派驻到老干部艺术团开展舞蹈、声乐等培训工作;朗诵、文学专业教师指导爱心奶奶团成员创作作品,弘扬传统文化;太极拳专业教师服务于市太极拳协会,传授、推广太极知识等。 二、坚持多措并举,确保老年教育进基层工作落地生根 一是党建引领到位。先后在锦里社区、林苑社区组织孵化老年大学社区艺术团、书画协会、太极拳协会等组织,成立特色党支部,选聘居住在本社区,具有较强组织、领导和协调能力的离退休干部党员担任特色党支部班子成员,并将特色党支部工作纳入社区党建工作大盘子,与社区同频共振、融合发展。二是组织保障到位。为保障基层老年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委组织部将基层教学点办学经费纳入市老干部学校经费使用范围,同时协调相关镇街区,对所关联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开展老年教育工作中给予人员和经费上的支持。市校成立工作专班,与基层采取“双管理、双服务”的形式,明确权责分工,共同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分类指导到位。调查分析所面对的学员群体和学习需求,适合哪种办学形式就采取哪种形式,需要什么班就办什么班。依托南山校区硬件好、场地大的优势,广泛开设舞蹈、模特、太极类课程,有效缓解老校区场地不足的压力;针对锦里社区业主大多文化层次较高、条件较好的现状,结合他们的需求相继开设茶道、花艺、国学、非遗等小而精的专业;根据离退休干部社团的活动要求,开设短期班、集训班等不同教学形式,极大的丰富和完善老年教育内容。 三、坚持目标导向,确保老年教育进基层工作彰显成效 随着老年大学进基层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我们在发挥老年教育的窗口、平台效应,努力扩大老年教育事业的影响力、供给面的同时,也深入实施开展了“双提升”工作,引领广大学员在乐享晚年幸福生活的同时,积极参与中心、反哺社会、释放正能量。一是引领作用发挥。充分用好“老年大学进社区(基层)”的平台载体,鼓励引导老干部、老年人融入社区、服务社区、发挥作用。据统计,有近百名老年大学学员成为社区各个协会、社团的组织者、发起者和核心成员,成为社区的志愿者、网格长、楼长,为社区的综合治理、矛盾化解、文明创建做出巨大的贡献。二是推进平台建设。每年定期开展政治宣讲、交流观摩、文艺联欢、书画联谊等活动,广泛组织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关心下一代等志愿服务,从而实现老干部、社区(基层)和老干部工作的多赢共进。三是完善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关教学管理制度、检查考核制度、情况反馈制度等管理章程,建立评先树优机制,开展老年教育进基层先进示范点、先进个人、先进社团的评选表彰活动,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使社区基层真正成为老年教育的延伸,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四是坚持融合共享,确保老年教育进基层工作纵深推进 为不断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延伸和发展,我们在巩固完善社区、社团老年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基础上,坚持以引领示范、融合发展为立足点,多方接洽和沟通有关涉老机构,努力拓宽老年教育工作面,力争形成多方发力、资源共享、融合发展的老年教育工作新局面。先后与市医药公司、养老机构、军休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依托市医药公司所属营养协会的专家团队及养生大讲堂等优质资源,探讨成立老年大学医药公司分校,专设营养、健康、保健等专业,建立特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模式;与养老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实施教学指导、自主管理的工作方法,由市校进行统一招生、教师选派,根据养老机构的性质特点探讨开设相关科目课程,满足这个群体的求知需求;与军休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借助其所拥有的场地、位置等资源优势,组织发动军休离退休干部广泛开展“学乐为”活动;市老年大学工作专班专门负责推进老年教育进社区(基层)工作的具体实施和落实,集中最优势力量进一步挖掘资源、整合资源、共享资源,推动老年大学进基层工作高度融合、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