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老年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关心下,在省委老干部局、省老年大学的指导帮助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按照“一手抓提质,一手抓扩面”的工作思路,着力推动老年教育向基层延伸,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2020年新增基层教学点共39个。现将有关做法汇报如下: 一、坚持上下联动,构建四级办学网络 近年来,市老年大学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关注和人、财、物的倾斜投入,把老年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敬老工程摆上位抓到位。坚持重心下移、主动服务,有效激发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投入参与老年教育的活力,努力将老年大学办到老年人“家门口”,最大限度地扩大老年教育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各县(区)积极响应,保障了经费,配齐了人员,落实了场地。2020年,组织召开了全市县(区)老年大学第五次联席会,交流经验,相互促进。赴县区开展老年大学规范化建设工作专题调研,了解基层校办学情况。各县区结合自身实际,把基层老年学校办得更便民、利民、亲民,为解决老同志学习问题、提高干群文明素质、促进社区和谐稳定、推动新农村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南昌市已成立市级老年大学一所,县(区)、开发区老年大学12所,其中9所县(区)老年大学都评为了省级示范老年大学,乡镇(街道)老年学校(教学点)71所,村(社区)老年学校(教学点)177所。同时,已形成以市、县(区)老年大学为龙头,以乡镇(街道)、村(社区)老年学校(教学点)为基础的四级老年教育网络。2019年全市老年大学乡镇(街道)办学覆盖率达76%,社区(村)办学覆盖率达16%,全市在校老年学员为54845人次,占全市老年人口的5%,基层老年教育办学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二、坚持机制带动,规范教学管理标准 全市基层老年大学(学校)以各级老干局(工委管委会、组织部)为主管单位指导办学,县(区)老年大学负责师资下沉和教学指导。市老年大学根据《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基层老年教育发展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理顺和整合各部门职能;在全市深入开展基层老年学校(教学点)“市级示范校”和“星级教学点”创建活动,并制定了评估细则,对各级老年大学(学校)在办学模式示范、教学业务指导、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作出细致的指导,以试点单位为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市老年大学(学校)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落实落地。 一是加强指导,健全领导体制。东湖区老年大学指派专人对接基层,指导社区老年学校实现“统一制牌、统一收费、统一学籍、统一开票”的规范化管理模式。青山湖区老年大学多次深入各镇、街道调查调研,帮助基层老年学校协调、解决规范管理和师资引进等问题。新建区召开了全区农村老年教育流动现场会,充分展示老年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经开区老年大学也在办好基层办学点的基础上,对社区办学条件进行了摸底。 二是夯实基础,细化管理机制。西湖区老年大学完善了基层老年学校规章制度,建立了示范性基层老年学校、教学点,在基层老年学校制定了各项以严格教学管理为核心的管理制度,量化细化各项教学管理工作标准,规范教学管理工作。进贤县指导基层老年学校以老年学校、老体协、老科协、关工委等涉老机构为一体的老年人文化活动场地为主阵地,建立相应的学习制度、活动制度和管理制度,统一办学标准,把课堂搬到基层、把知识送到一线。 三是整合资源,推动基层办学。为破解县区、基层老年学校经费不足、场地缺乏的发展困境,在各级老干部部门、老年大学校务委员会的推动协调下,各涉老部门和相关社会组织机构协同配合,依托乡镇学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农村文化礼堂、养老机构等资源,构建起了“市、县、镇街、村居”+“本校、分校、教学点、教学班”的“四层四级”立体式老年教育网格,着力打造“半小时步行学习圈”。进贤县专门成立辅导站,召集退休老领导、退休教师、在职教师和各类社会特长者兼任基层老年学校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并利用宣传车在村镇推广老年教育,有效克服村镇之间距离远、消息闭塞的困难;红谷滩区充分整合资源,利用社区的办公场所、邻里中心及商户场地(茶馆、瑜珈馆、培训学校等)开办教学点,建校不足两年已覆盖社区75个;新建区各乡、镇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继续采取六种模式(一是建在乡镇政府;二是建在乡镇中小学;三是建在养老院;四是与乡镇文化站共建;五是与党建共建;六是独立办校)建立乡镇老年学校和教学点,用抓典型的办法带动当地老年教育的发展,大力推动基层村(社区)老年学校建设。 三、坚持品质驱动,打造一方“乐龄阵地” 市老年大学充分发挥龙头教学优势和品牌效应,着力加强办学“一体化”管理。做好督导工作,开展理论指导、教材编订、师资培训等活动,向基层老年教育教学点输出教育管理经验,争创“一校一品”“一点一品”,改造和带动新校、薄弱校。指导基层老年学校结合当地群众的爱好与需求设置专业。在城镇老年学校,多开设了舞蹈、声乐、书法、时装表演等课程;在农村老年学校,多开设了适合农村居民的课程,如果树木嫁接、水稻种植等。坚持以课程建设为中心,扎实推进“文化养老”,打造一方“乐龄阵地”,力争实现老年教育系统、民政系统、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基层群众等多方共赢的新局面。 一是硬件投入再加大。在资金投入上,2020年全市各级老年大学财政拨款达2313.43万,县(区)、开发区老年大学财政预算达到80万及以上的有6个(青云谱区80万、东湖区80万、新建区84万、高新区90万、西湖区96.3万、红谷滩新区100万);县(区)、开发区老年大学平均预算经费为66.3万,同比2019年增加了20%。在办学场地上,全市老年大学(学校)办学面积达到71255平方米,同比增长了17%。青山湖区老年大学南京东路新校舍已投入使用,学校办学环境、功能布局和设施配备进一步优化升级;东湖区老年大学完成了提升改造工程,智能化一体机、电子白板、云班牌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做到班班配备,教学环境焕然一新。 二是办学水平有提升。县(区)老年大学在课程设置上不断推陈出新,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加强科学化管理,打造品牌活动,辐射带动基层老年学校发展。东湖区老年大学加强对师资的规范化管理,每学期对原有师资队伍进行梳理测评,对教学水平一般、学员评价一般的教师,给予教学上的指导和帮助。新建区老年大学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的作用,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学员的日常学习;湾里区老年大学结合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老年学员参观太平新街、月亮湾等;安义县老年大学围绕精准扶贫、扫黑除恶、文明创建等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组织学员送文化下乡、进社区、到景点,为当地社会和谐和文旅事业做贡献;高新区在疫情期间建立微信联络群,收集了校内40支活动团队的基本信息,联系成员600余名,举办网络才艺大赛等活动。2020年,市老年大学围绕“全面小康 共建共享”的主题举办了全市第五届老年文化(云上)艺术节系列活动。县区老年大学上下联动,共同参与,开展线上线下的征文、才艺、非遗展览等评比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由东湖区老年大学选送的“南昌清音小曲”还登上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App”进行展示。 三是疫情防控有作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级老年大学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充分发挥老年大学的阵地优势,通过政策宣传、舆论引导等多种形式,保持全市老年人的良好心态,号召师生员工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做好自我防护,发动全市老年学员开展募捐累计近30万元。市老年大学通过远程教育平台组织老师来校开展线上授课,全市各级老年大学学员可在家中免费线上观看课程直播和回放,快速地扩大了我市老年教育覆盖面。青山湖区老年大学鼓励教师们发扬志愿者精神,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条件开设网络教学,通过直播方式为老年学员免费授课;进贤县老年大学、东湖区老年大学、红谷滩区老年大学利用微信群开展线上教学、在家练习、网上展示活动;安义县老年大学组织近200人参加市教体委居家锻炼的舞蹈和旗袍秀网络比赛,50多人获奖;南昌县老年大学、青山湖区老年大学积极响应“党建+联防联控”号召,号召学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力所能及地参与助力疫情防控。东湖区老年大学、青云谱区老年大学、高新区老年大学积极对接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远程教育,成功开通了“网上老年大学”,通过主动对接市校远程教育网和网上老年大学平台、在班级微信群上传在线学习链接等方式,基层老年教育进一步得到了发展。2020年,市老年大学依托“互联网+老年教育+服务+管理”新模式,设置了25间老年远程教育课堂(本校19间,6个县区各一间),成功搭建了全市老年远程教育平台,实现全市优质师资队伍共享的远程教育教学目标,并指导青云谱区老年大学申报了第七批全国老年远程教育试验区。 全市各级基层老年学校的硬件设施不断改善,教学管理逐步规范,办学成果日益显著,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但我们仍要看到当前老年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下一步,市老年大学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主动在彰显省会担当中体现老年大学的应有作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工作落实为抓手,以具体求深入,以深入求实效,着力推动基层老年学校的普及、提升和发展,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为南昌市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