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淄博沂源县坚持“有解”思维,按照“党委主导、总校主抓、社区主建、居民参与”工作方针,采取“强化资源整合、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回报社会”三项举措,推进家门口老年大学建设,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不断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书写了社区老年大学内生式发展“新篇章”。 强化资源整合,打造社区老年大学“新阵地” 结合沂源老年教育实际,制定《沂源县“家门口老年大学”建设工作方案》,以县老年大学为“圆心”,选取周边基础设施好、教学环境优、老年人集中的社区建立老年大学社区分校,并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校牌、有教师、有学员、有制度等“六有”标准进行规范化提升,逐步形成了“一核心多节点”的老年教育新格局。目前,全县已建设老年大学社区分校9所,真正意义上为社区老年人打造了“15分钟学习生活圈”。 深化教学改革,注入社区老年大学“新活力” 按照竞聘上岗原则,将县老年大学教师、健康医师、优秀学员、培训机构教师、文化传承人等纳入“家门口老年大学”教师队伍,相继开设柔力球、演讲与口才、时装模特、瑜伽等10余门新兴文化课程,充分满足新形势下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疫情期间,整合“互联网+老年教育”资源,借助微信公众号、沂源融媒、广播电视台等平台,通过录制教学视频、制作电子课件、实行课程点播等方式,开展老年远程教育。同时,协调县内红色教育基地、图书馆、文化馆、社区阅览室等场所,为老年学员提供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学习支持服务,真正掀起学员学习热潮,补足老年人“精神之钙”。 注重回报社会,打造社区老年大学“新品牌” 为满足学员服务奉献社会需求,推动志愿服务与社区融合发展,在各社区老年大学成立春松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分队,深入开展爱绿护绿、倡导文明、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文化等志愿服务活动,深化校建带队建、队建促校建。探索镇村共建、村村联建的方式开设乡村老年大学教学点,着力解决乡村老年教育“一座难求”问题,真正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聘请驻村工作队员、土专家作为教师团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引领老年人在沂源经济社会发展中主动发挥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