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登录注册老干部之家

从退休干部到村干部

2013-9-1 12:26|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179| 评论: 0

摘要: 从退休干部到村干部——孙会发花甲之年回村任职“俺村现在的当家人是个国家干部,他没有忘了根,俺们老少爷们忘不了他的好啊。”阳春三月,在新建的老年活动室下象棋的86岁的孙文胜高兴而又激动地说。孙文胜所说的国 ...

从退休干部到村干部

——孙会发花甲之年回村任职

 

“俺村现在的当家人是个国家干部,他没有忘了根,俺们老少爷们忘不了他的好啊。”阳春三月,在新建的老年活动室下象棋的86岁的孙文胜高兴而又激动地说。

孙文胜所说的国家干部是今年66岁的孙会发。他在本职岗位上退休后,回到平度市同和街道孙家张村任职已是第四个年头了,一个是党支部书记。

两年前的孙家张村,是一个出了名的落后村:村里的土地均分不下去,群众上访不断;街道泥泞不堪,到这个村卖瓜的小商贩,每斤会多要5分钱;村风每况愈下,一个冬天起了50多把火……如今,在孙会发和孙明昌的带领下,孙家张村已是旧貌换新颜,成了青岛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当了半年村党支部书记后儿子才知道

 “这是生咱养咱的村庄吗?”四年前,从平度市康复中心主任位置上退下来的孙会发,看着日渐破败的村庄和充满无奈眼神的乡亲们,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作为一名老党员,作为一个孙家张村人,咱有责任啊。”他经常向自己的发小,刚从平度市公安局退休的老党员孙明昌说起。

2010年1月份,孙家张村所在的同和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富军找到了孙会发:平度市正在推进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金雁”工程,鼓励退休(离岗)党员干部到农村任职,希望他能发挥余热回村担任支部书记。

“生我是这块土地,养我是这块土地,这里还有580多名父老乡亲。”本应在家颐养天年的孙会发心动了,这不正是自己实现“想法”的最好途径嘛。他毅然决定接过这副“担子”,并向街道党工委推荐了刚从市公安局退休的老党员孙明昌任副书记。孙明昌二话没说,“只要你回来,我给你搭把手。我这个老公安退休了,可咱这个党员还没退休呢。”

就这样,两只年届花甲的“金雁”回巢了。接手村里的事务后,孙会发把已经经营好几年的家具公司全部交给了两个儿子。“我只是给孙明昌搭个帮手,”孙会发怕儿子担心自己的身体撒慌说。半年后,儿子才知道他回村里挑头收拾起了这个“烂摊子”。

谈起两年前的选择,孙会发郑重地说:“公司经营的好坏,只是利润的高低问题。村里没有领头人,是党在基层失民心的大事。”面对个人事业和党的事业,他毅然选择了后者。

一个月水泥路铺到村民家门口

 “前几年订报纸、订牛奶的一听是孙家张村的都不愿意来,”说起以前的孙家张村,40岁的孙炳尧一脸无奈,因为村里的路不好,村民要想搭个出租车,都会额外要5元钱的“难走费”,一到下雨天,街道成了鸭子的戏水场。

“孙家张村、郑家张村、刘家张村,紧密相连的三个村,只有咱孙家张村路不像路,村不像村。”一提起孙家张村,村民在四里八村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面对村民的抱怨,孙会发决定先修路。可钱从哪里来?“原来村班子瘫痪,现在只要有人带着头修路,我们村民自己捐款。”

75岁的退休工人孙会禄,在老伴瘫痪的情况下捐款2000元,孙明生坐在老伴骑行的三轮车上,颤巍巍地捐上200元钱……短短几天,村民和外地工作的人员自发捐款6万多元。孙会发也捐上了自己的一万元,孙明昌拿出了2000元。

工程交给谁干?”为了把这部分钱用好,孙会发心里沉甸甸的,最后通过公开招标,以较低造价承包给了同和一家工程队。为保证工程质量,他们召集了村里的老干部、村民代表分成两帮当监督员。一帮在水泥搅拌现场,添多少水泥、沙、石子一点也不含糊;一帮监督铺设现场,多宽、多厚,一厘米也不能差。

“喝碗茶叶水吧。”施工队铺到家门口,53岁的村民张瑞英端出了茶水,她一上午出来看了四趟。“把俺家门前这条胡同也铺铺吧,进不来人了,我们出一部分钱行不行?”面对村民的要求,他们又召开了党支部和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个人和村集体各出一半款项。当年原本计划铺设水泥道5000平方米,结果在村民的要求下,一个多月时间铺了2万平方米。

走在宽敞的水泥路上,孙文胜笑得脸上堆满了褶子:“本以为这辈子在村里走不上水泥路了,没想到会发、明昌回来了,愿望实现了。”

以一颗公正心弘扬和谐村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孙会发上任2个月后,就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会议,集思广益,制定并公布了5章34条《村规民约》。公布当天,会议室内人满满当当,不少人在室外打着雨伞听……4天后,村里的乱搭乱建便被村民自觉地清理干净,被堵得只剩下四五米宽的街道又恢复了原来的12米。

“我回村里任书记,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凡事就得讲究个公正、透明。取信于民,才能造福于民。”针对村里形成的“死疙瘩”——土地和陈欠问题,孙会发经过详细了解,先后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会议10多次,把十几年没有调整的土地,顺利调整完毕,120多人长期无土地问题得到解决,村民们的心气顺畅了。同时,对历年陈欠进行了清理,抵消了部分村民的攀比心理。

“他们两个上任后,办事很公平。为村里调地跑遍了所有地块,一遍一遍改方案,反反复复地能不上火吗?为得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个村?!”村民孙建业语重心长地说,“这两年村风也好多了,原来一年冬天场院里能起50多把火,街门口的灯泡说没就没、说碎就碎,乡亲们之间互相猜疑,不和谐啊。”

“乡亲们的心地是善良的,”孙会发和孙明昌拉扯着,“是个别的歪风邪气把村风带坏了”,他们有意地通过一些“公共事件”让村民之间互相关心,倡导邻里和睦。去年4月份,孙从勋因车祸成了植物人,本来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大喇叭上一动员,几乎家家都捐了款,或多或少一共7000多元。”

去年秋天,村里一名妇女顶着一头杂草跑到村委办公室向孙会发哭诉:邻居割玉米占了她家的地头,让其倒出来不但不倒,还把她推到沟里去了。这个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公安一听“火”了,赶到地头了解明白情况后,一番说服教育后当事人主动承认了错误,赔礼道歉。

28幢统一建设楼房为村民“挣”来多处公共设施

 “孙会发脑子灵活,还有责任心。”这些年来,了解他的人都这么说。“他干村医时,村里谁生病叫一遍他立马就去了,以后就再不用叫了,直到把病看好。”接替孙会发继续从事村医的孙会普,也一直延续着他的传统。说到他的头脑灵活,原康复中心的张先玉至今对他夸口称赞,他当主任的三年,是康复中心效益最好的三年。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有着一份责任心和善于经营的头脑,孙会发把村里规划、发展得井井有条。2011年上半年,村庄南部28幢二层小楼拔地而起。由于是统一报名,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加上宅基地收费,孙会发把“经营”得来的40多万元全部用在了村公共设施建设上。

“新建的村委办公室西侧这一排平房,准备租赁给村民开超市、理发店,方便群众生活,”孙会发带着记者在村里转了一圈,“这个广场有1700多平方米,现在体育设施已经拉进来了,过几天就安上。”记者透过窗户看到一间平房里,几位老人正在下象棋,“这两间是老人活动室,现在周围好几个村的老人也愿意过来聚着聊天。”

“村委办公室的办公椅都是孙书记无偿提供的,”孙明昌说,“原来村委是4间60年代的破房子,这两年村里搞建设,钱周转不动时,他还动员儿子拿出20万先垫上了。”

谈到村庄的发展,孙会发充满了信心:他们准备把原来的机耕道拓宽、更新变压器,整修湾塘,规划建设第二批村民二层小楼;依托新活跃起来的村庄户剧团,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支持

反对

无所谓

点赞

最新评论

老干部之家

工作

动态
党支部

文件下载
意见直通车

老干部志愿者

博客

服务

旅游 文化

老年用品

全国老年期刊联盟

社团

摄影  诗词

书画

资源库 山东兵

视频

互动

活动 话题

论坛

老教育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