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千千万万的农民一样,对土地、农业有感情,所以这些年一直跟它们打交道。”7月29日下午,路桥区民利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办公室内,桐屿街道退休干部苏坚翻看着几本厚厚的台州市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助推产业振兴项目验收汇编,笑呵呵地说道。 自2018年10月成立后,路桥区民利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便由退休老干部魏建芳、张文东和苏坚分别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义务负责日常工作。于是,无论风吹日晒,到田间地头和农民聊技术、话发展,成了他们最关注的事。 “一直以来,我们基金会根据国家和省、市农业技术推广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农作制度创新,坚持科技兴农。”苏坚表示,基金会全力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服务,对基层农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农作制度和农技推广体制创新进行资助,对在农技推广工作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截至2020年底,三年来,该基金会共实施省市级农技推广资助资金项目16个(省市级项目三年期2个),其中省级项目3个、市级项目13个;本级培育拟资助项目3个。项目覆盖新兴产业和优势类型,涉及水果和粮食种植、水产和畜禽养殖、传统优势产业振兴和农旅产业发展、新型农民培育和新优技术培训、耕种土壤改良和培肥等方面。 台州市老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果型蓝莓种植示范,实施期限1年,市基金会计划资助资金5万元;路桥区万荣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大鹏高位池一年三茬高效养殖罗氏沼虾示范(省级项目),实施期限1年,省基金会计划资助资金5万元……老干部们坚持高要求筛选、高质量立项、高水平指导、高标准验收,为优质农业项目立项、指导并争取资金补助,为农户生产作业添油助力。 “质量始终是项目立项的重中之重,我们秘书处和专家组专家从立项单位选项和项目内容选定、实施过程技术、验收资料编写,一竿子到底予以指导。”前几天,顶着烈日,苏坚去了一趟路桥百兴畜禽有限公司,为该公司猪粪快速堆肥及除臭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开展手把手指导。 “这个项目实施后,可年处理猪粪1000吨以上,与传统工艺相比,堆肥时间缩短五到十天,臭气也就是氨气降低85%以上。”为了保证项目挡墙建设、管道铺设、建堆及覆膜等各个细节都达到标准,老干部们化身严厉“导师”,全程监督。 苏坚手头,还有一个实施期限为3年的产业类项目——桐屿街道农办桐屿枇杷产业提升,由若干个子项目组成,今年是第三年实施。“苏老师,你来了,来我家地里看看枇杷的长势。”“上次您指导的种植方法,确实有效,对接下来的收成,有信心了。”一走进枇杷林,苏坚总是被农户热情招呼,围住请教。 作为小有名气的农业“土专家”,苏坚对桐屿枇杷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还多次专门为农户开讲座,指导种植技术。在他的指导下,项目基本建立了枇杷露和枇杷膏生产线、推广的几项技术措施已见成效,并且在寒潮天气最大程度减少冻害的损失。 “这些年,我在桐屿街道大力推广果园生草法、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枇杷矮化等技术,果农逐渐认识这些技术对枇杷增产和提高品质的作用。”苏坚推广技术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呼吁农户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时,嘴巴说干了,也没多少人真正行动。后来,苏坚反复劝说,终于让农户们转变思想,商品有机肥拉一车到村里,就卖空一车,90吨有机肥见效,桐屿枇杷变得更加甘甜可口。 下半年,基金会将重点放在省市级项目的指导和督查,同时,做好项目预验收工作,着手明年项目的储备工作,争取多立项、立好项。“退休后,能发挥所长,为路桥乃至台州农业发展做些实事,看到农民脸上露出笑容,心里高兴。”提及下阶段的工作计划,老干部们干劲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