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山东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

2021-7-13 09:16| 发布者: 家网编辑高姗姗| 查看: 366| 评论: 0|原作者: 山东省政协原秘书长、离退休干部党总支书记 毕泗生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并对这一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作了精辟阐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 ...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并对这一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作了精辟阐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要求全党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结构严谨、立意高远,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主题和主线,是对建党实践所内含精神品质和政治追求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波澜壮阔、光荣艰辛的建党历程,不仅锻造出救亡图存、开天辟地的全新政治力量,而且淬炼出反映共产党人政治品格的精神气质。将伟大建党精神称之为“精神之源”,首先是因为这一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承载着党的初心和使命;将伟大建党精神称之为“精神之源”,还因为这一精神是后续各种革命精神的生发原点和思想基点,是党的“精神之母”。在一百年的非凡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单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树有根,方能生发;水有源,方能奔涌。”仔细分析党的精神谱系,就会发现它们是伟大建党精神这个“源”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呈现,是从某个方面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延伸、丰富和拓展。伟大建党精神与后来形成的诸多革命精神,是源与流、、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一个相互贯通、有机融合的有机整体。伟大建党精神充盈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正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支撑激励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荆棘遍布的历史征程中闯关夺隘,办成了许多近现代中国其他政党组织和政治力量不敢想、想不到、办不成的事情,实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逐步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创造出人类进步史上的奇迹。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托举伟大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作为中国共产党所创立的独特精神财富,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深邃的时空穿透力,其永恒的时代价值将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显现和发挥。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蕴含其间的宝贵时代价值,在新的征程上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永远保持砥柱中流、奋楫争先的锐气朝气。

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党的最深层次特质和基因内核所在。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矢志不移地为之奋斗。回望百年党史的数风流人物,从革命战争年代的李大钊、方志敏、夏明翰,到和平建设时期的雷锋、焦裕禄、王进喜,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出气吞山河、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就是因为对马克思主义坚信不移,对共产主义坚贞不渝,怀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崇高理想以执着信奉真理为根基,追求真理以确立崇高理想为归旨,而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坚信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思想和行动的导航标、定盘星。新征程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道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始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矢志不渝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贯穿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的一条红线。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和艰难险阻,我们党始终高扬“人民至上”的旗帜,无论面临多大的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目标追求始终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是由于始终坚持这个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中,饱含“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责任担当,贯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根本立场,肩负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民族大义。新征程上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为人民群众排忧愁、谋福祉,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坚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创业艰难百战多。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遭遇如此多的艰难困苦,经历如此多的惨烈牺牲。在一百年的伟大斗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勇往奋进行之、断头流血以赴之、精瘁力以成,谱写了一曲曲动天地、泣鬼神的浩然壮歌。从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有名可查的烈士就多达370万人。在脱贫攻坚斗争中,1800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扶贫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锻炼了不畏强敌、不畏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充满风险和挑战。“胜负之,精神见。”新征程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厚植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革命品格,树立“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勇立潮头、殒身不恤,知难克难、知重负重,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急关头豁得出去,勇于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胜利。

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始终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天下大德,莫过于忠。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强调忠诚,并将对党忠诚、永不叛党作为党员义务写入党章、写入入党誓词,使之成为党的坚定立场和钢铁纪律。翻开厚重的中共党史,字里行间写满了“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坚毅执着、“党有指示,虽死不辞”的绝对服从、“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的至死不渝……忠于党、忠于党的事业,早已融入我们党的精神血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所有政治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对党是否忠诚。政治忠诚问题,是政治建设的核心和关键。”伟大建党精神包含着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对党忠诚的本质要求是不负人民,不负人民是对党的最大忠诚。新征程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始终牢记和践行入党誓言,坚守忠诚底色,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热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牢记“国之大者”,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恩格斯有段名言:“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可以坚信,在未来的征途上,只要我们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来、发扬下去,我们的党必将恒久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事业必将前程似锦、无往不胜!(作者系山东省政协原秘书长、离退休干部党总支书记 毕泗生)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