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吕汉文老人家里看到他时,92岁的他依然老当益壮、精神饱满。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平凡而自信。 吕汉文老人1952年入党,至今已有69年党龄。先后在云南怒江州碧江县委组织部、怒江州委监委会、怒江州卫校和州委组织部工作,最后在州委老干部局退休。 吕汉文老人1929年出生在四川长寿区(现重庆市长寿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境贫寒,只读过三年书,13岁就被父母送到四川城里一个甜食店打工学手艺。吕汉文说,自己小时候就听说共产党就是为穷人打天下的,所以一直盼着共产党的到来。 1949年底四川解放,第二年,共产党的服务工作团南下到他们村组织成立农会,他马上踊跃报名参加农会里的青年委员会。“见到共产党就像见到救星一样,感觉自己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吕汉文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跟着共产党干。随后的两年时间里,吕汉文一边认真工作,一边先后参加过农会组织的训练班和夜校培训。“通过不断学习,让我对共产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加入到组织中,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于是他毫不犹豫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53年转为正式党员。“有了党员这个身份,感觉自己的责任更大了,所以干起工作来总觉着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儿。 1960年,组织派吕汉文参加中缅边界勘察工作。“每天用10几个小时行走在保山腾冲中缅边界一线,历经半年多完成了两国界桩的勘定。”吕汉文回忆说,“那时虽然非常艰苦,但看着一块块界桩矗立在中缅边界线上,心里非常激动和震撼,再苦再累都值得。” 40年的工作生涯中,吕汉文始终舍小家,顾大家,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爱全部奉献给了怒江的村村寨寨,常年累月在外忙事业,家庭重担全部压在他妻子殷玉兰的身上,4个子女的教育他都从来没有参与过,家里也总似乎缺着一份父爱。现如今,儿女们也从当年的不理解到现在的全心全意地尽赡养义务。 1981年退休以后,吕汉文的爱国情怀没有变,作为一名党员的初心没有变。“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山里的老百姓住进了新楼房,孩子上学实行14年免费教育……”说起这几年在党的领导下怒江州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吕汉文的脸上露出了激动的神色。“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一代代共产党人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老百姓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 革命峥嵘岁月中,吕汉文在危难面前从不退缩、险阻面前从不畏惧、始终和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生虽然平凡,但他却把自己的一生挚爱和满腔热血都献给了党的事业、献给了边疆各族人民。 |